赵红娟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积极性;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104—01
同样的学业起点,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环境,面对禀赋各异的学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几点体会,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激起课堂动力之源——抓住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一堂课的“发动机”,教师的教学预设和生成实施过程(包括讲解)都只是“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和掌握便是学生积极性的最好体现。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好多新课因为学生预习,新奇感有所降低,这就要求教师要另辟蹊径,破陈出新。如,在讲授《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笔者备了一个高倍放大镜,带领学生在大晴天的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一片树叶,在不到几秒钟树叶就被烧穿了一个洞后,我一边叮嘱学生们不准模仿老师乱烧物品,一边提问学生为什么树叶被“秒烧”?分组讨论后,学生很快形成共识:放大镜聚焦了太阳光,也聚焦了太阳光的热量,进而产生了以上现象。我“趁热打铁”地提问:如果这种光照在我们身上,会怎么样?学生们顿时炸开了锅,一致意见:会把人烧伤。之后,我“咔嚓”引入正题:假如没有灰尘,那么太阳光就得不到散射,强度就得不到削弱,就很大程度会出现以上情况。整堂课中,学生课上得津津有味、兴致高昂,我引导讲解得轻松适意、行云流水,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点燃学生求知之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结合近年来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一些感悟,我深深地覺得:教学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的“领悟”程度,包括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领悟等等。而决不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预案和活动设计。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每节课都反省自问“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进而制订目标,优化方法,取得实效。其次,要真正地启发学生,解放学生。启发学生去活跃地开动脑筋,参与讨论,敢想敢说,乐于探索,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再次,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亲身体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好多课文故事性、情景性都很强,可以布置和引导学生自行编排课本剧,既开展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训练,又加深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体验,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辅佐学生求知之舵,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日常中,小学生限于有意注意维持时间较短,需要教师经常提醒,时刻注意调适教学方法,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一是发现别人,互相学习。一次作文后,我让学生互换作业后互找好词佳句,学习好的学生找出了后进生作文的好词语和好句子,后进生也对学习好的学生的一些写法、遣词造句进行了学习,可喜的是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二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教师应动员学生互相间批改作业,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以实效为标确定教法,进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