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森
摘 要:做好基层央行人民币发行库安全守卫工作,是确保人民币社会化投放工作的保障,改变过去长期沿用的24小时双人武装守卫方式,实行以技术防范为主要手段的非武装值守模式,不仅需要有配套的新管理制度,更要梳理出新的风险点并加于防范,才能有效控制基层央行人民币发行库安全守卫工作风险。
关键词:基层央行;发行库;非武装值守;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1-0251-02
基层央行人民币发行库守卫工作实行非武装值守模式,不仅是安全守卫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胆变革,更是一种守卫理念的创新。在新的值守模式下,就基层央行的安全守卫工作有哪些变化,新模式的风险点在哪里、如何有效控制等,笔者结合实际作了些初步探讨。
1 非武装值守模式引发出安全守卫工作新变化
非武装值守模式是因基层央行保卫人员紧张和老化的现状而生的,同时,计算机视频存储和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应用又为这种模式的推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放弃沿用了几十年的武装守卫模式,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武器数量和种类变化这么简单,而是从防卫理念到防衛手段到人员素质上的全新变化,凸显了新形势下央行保卫工作的观念创新[1]:
(1)在守卫理念上,变原来的自主防御模式为社会联防模式。传统的武装守卫模式,要求在发生一般性的非法入侵等突发情况下,保卫人员首先要凭借手中武器和战术技能,积极主动防御,力争自主制服或消灭不法入侵者。而新的值守模式,则主要是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守卫目标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和警戒,一旦发现非法入侵,首要任务是及时向“110”发出报警信号,请求公安专业人员支援和解决。虽然最终目的都是确保目标安全,但显然前者是自主防御、主动防御为主,以制服或消灭入侵者为终级目标,后者则是社会联防和被动防御为主,以发出报警信号,保留证据、协助公安专业人员制服消灭入侵者为目标。前者要求目标所在单位有较为完整的安防体系,在非特大警情的情况下,要有能力实现目标的“点”安全。这在当前的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难度越来越大。而后者则是将目标的安防纳入整个社会公共安防体系的一部分,实现“点”安全与全社会安防网络的互动,在“面”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点”安全。这种理念体现了当前安全守卫工作专业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2)在守卫目标上,变原来的不惜代价保卫发行库库款安全为保护犯罪现场及证据,实现专业队伍打击犯罪,从而保卫发行库库款安全。原来模式下,出现突发情况守卫人员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利用手中武器警告和制止犯罪,必要时消灭犯罪分子。而在现行模式下,入侵报警响应预先发现发行库周围敌情后,守卫人员首要任务就是甄别敌情、启动应急预案、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主观上将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至上,犯罪证据和线索保全提高到与库款同等重要。
(3)在防卫手段上,变原来的人防、物防、防范外部作案为主,为技防、联防、内外兼防为主。这也是针对基层央行目前保卫队伍现状、适应当前金融犯罪专业化、智能化的趋势所作出的调整。过去人防为主,技防为辅,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短兵相接、积极防御。现在则是技防为主,人防补充,突发情况下固守待援、专业处置。因此,新的模式下,守卫值班室设置在发行库区以外,既减少了守卫人员监守自盗或内外勾结作案的风险。也有利于突发情况下保障守卫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安防技术的提升,实时视频监控存储记录,既为发行库库款事后审计保留了依据,也为突发情况后公安部门破案提供了线索和证据。
(4)在守卫人员要求上,变原来单兵反恐处突能力为主为熟练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以及内外联动协调处置能力为主。保卫人员健硕的体魄、过硬的单兵战术不再是必备条件,相反高学历、懂技能的专业人员更适合担任值守工作。
2 非武装值守模式下发行库值守的主要风险点
由于非武装值守模式依赖的主要是技防和联防,环节多、反应慢、系统易受干扰是其主要缺点。具体来说,安防系统本身、人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守卫人员与联防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及单位反恐处突应急能力等都是新值守模式的主要风险点。这些风险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环节之中[2]:
2.1 风险目标的识别
目前的安防系统尚无法对出现在监控系统中的目标威胁程度进行自动识别和排序,其危险性最终须由值守人员通过人工来判断。因此,如何从监控系统实时采集的海量信息中甄别出真正的风险目标,这是新的安防体系的第一道关口,即风险目标的信息从系统向人的传递。风险目标发现得越早,系统反应的时间越充足,目标造成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就越低。而决定这一过程时间长短的,一是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值守人员的警惕性和工作经验。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值守工作,往往造成守卫人员精神疲劳,或产生麻痹、侥幸心理,加上不法分子的伪装,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形成误判和漏判,从而延误了风险目标的信息传递。
2.2 报警和技防设备的操作
一旦确认风险目标后,值守人员要对目标进行跟踪观察和录像取证,必要时启动联网报警子系统,即实现风险目标信息经值守人员分析甄别后,再向系统传递。这是风险目标信息传递的第二个环节。而决定这一过程成败的,一是系统的可靠性,二是值守人员对技防和报警设备的熟练程度。联网报警子系统平常使用极少,关键时刻容易“失灵”或被信息接收方误以为是误报,而且,部分基层行值守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对于熟练操作技防设备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风险目标信息在第二个环节传递“失真”。
2.3 应急系统的启动及运行
风险目标信息经以上二个环节的传递后,即进入第三个环节应急系统。高效率的应急系统是库款和守卫人员安全的最后防线,也是震慑和打击犯罪的最后手段。目前,基层行的应急系统组成单位主要是央行自身、公安部门、库区周边联防协作单位等。影响应急系统及时高效运行的因素:(1)应急预案建设;(2)信息的传递;(3)联防单位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响应。当前形势下,各单位的应急预案都比较完善,与公安部门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的是专用110快速报警系统,与联防单位信息传递则主要依赖公共通讯网络。各联防单位的职责分工则是通过应急预案和联防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和固定。这一环节的薄弱之处在于,应急预案和联防协议是否得到及时更新,110报警系统线路极易被掐断,公用通讯网络缺少防护易受干扰和破坏。应急预案和联防协议无法定约束力,难于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快速得到响应。
2.4 安防系统的可靠运行
非武装值守模式重要条件之一是有安全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因此,该模式对安防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行的安防系统建设、维护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各单位自身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这就造成一旦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护更新的情况,就会形成很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在整个系统中,电力供应、联网通讯和快速报警等子系统是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易受干扰和破坏,一旦这些子系统受到干扰破坏,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么全系统瘫痪,要么主要功能丧失,整个安防体系将名存实亡,防卫目标将成为无防之物。
3 加强和改进非武装值守工作的建议
3.1 提高警惕,严守保卫制度底线
(1)要统一思想,警钟常鸣。保卫人员必须明确由武装值守改为非武装值守绝不是刀枪入库、天下太平了,相反,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加大,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某些时候某些特定地区央行发行库成为不法分子攻击对象的可能性加大,同时央行内部少数员工受社会及各种因素影响,思想不稳定,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铤而走险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发行库所面临的安全形势较之以往更加严峻,防范风险的警惕性一刻也不能放松。(2)要教育、监督所有保卫人员,恪守规章才是抵御风险的法则。要时刻防止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老好人”心理,安全弦一刻也不能松,要谨记每一次的松懈都是对生命的亵渎,都是对死神打开的“窗口”。(3)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发行库区周边安全动态。安装监控系统时,除发行库区、出入口通道等重要部位外。要适当扩大监控范围,视频信号要对发行库区周边进行全覆盖。守卫人员要善于从库区周边可疑人物和现象发现风险苗头,为及时预警争取时间[3]。
3.2 提高素质,适应形势转换要求
根据新的形势和值守模式的要求,保卫人员队伍也必须转型,要优化保卫人员结构,减少或消除老弱病残、文化学识低、思想不稳定、有不良嗜好人员,增加懂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熟悉安防理论知识人员,逐步形成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的保卫骨干队伍。
3.3 提高性能,确保系统无故障运行
对于新的安防系统,要切实提高抗干扰破坏能力和维护保养能力。(1)加強对系统管理员培养和培训。明确系统建设者必须为使用方培训一名系统管理员,以承担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工作。(2)施工方或维护方要抽调可靠人员组成区域性专业维护队伍,负责区域内重大系统故障维护升级工作,维护人员要有快速反应和到达能力,发生故障时要在服务协议规定到达维护现场期限内赶到维护点。(3)要对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设备做好技术备份。一旦某个环节因干扰破坏失灵,备份设备和措施能及时启动并切换,保证安防系统运行正常。同时,对电力和通讯线路、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做好隐蔽和安全防护工作。
3.4 提高效率,缩短联动响应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新形势下的值守工作来说,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依靠部门和系统联动来保障目标安全的模式下,我们必须切实改变旧模式下的思维定式,通过部门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磨合,缩短整个防卫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运转效率:(1)要根据社情变化,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要根据守卫模式的改变所带来的理念、目标、手段和方式等的改变,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详细的非武装值守模式下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加于修订完善;(2)加强与公安部门、联防单位的沟通协调。三方之间要以书面形式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约定联络信号和处置方法步骤,切实提高紧急情况下的联防响应速度和协调处置合力,防止联动失效;(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结合安全形势的发展、守卫目标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实战背景下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发行库应急预案,从而建立长效应急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武立冬,赖小民.银行业安全保卫工作实务[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2]殷兴山.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谢正华.县市支库实行非武装守卫的可行性探讨[J].时代金融,2011,(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