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 王学林 杨光华 曹明 陶凯 杨小锋 张雪彬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海南地区种植的厚皮甜瓜新品种,以从全国各地广泛征集的112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品质、抗白粉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蜜玉、翡翠、红肉脆梨光皮甜瓜和97号、翠蜜、欣源花蜜1号网纹甜瓜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该6个甜瓜品种可在海南进行推广试种。
关键词 厚皮甜瓜;品种;比较;海南三亚;2017—2018年
中图分类号 S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106-04
甜瓜(Cucumis melo L.)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我国栽培的甜瓜分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两大生态类群(亚种),其中厚皮甜瓜起源于中亚干旱地区,产量高、贮运性好[1-2]。20世纪90年代,吴明珠院士采用大棚生态型无土栽培方式在三亚种植新疆哈密瓜成功,推动了厚皮甜瓜在海南的大面积推广[3]。海南南部气候干燥、降雨量少、阳光充足,非常适宜厚皮甜瓜的生长,其中陵水、三亚、乐东为海南厚皮甜瓜主产区[4],厚皮甜瓜已成为海南当地冬季瓜菜类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海南(国际)西甜瓜品种展示会从2008年开始举办,连续多年承担着海南甜瓜品种筛选任务,取得较好的成效[5-9],现已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西甜瓜良种示范展示平台。为了适应全国甜瓜生产和育种发展需要,根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任务,针对海南甜瓜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品种更新慢和商品性差等问题[10],2017年笔者共征集了112个不同类型的厚皮甜瓜新品种(包括51个光皮类型和61个网纹类型),开展了海南甜瓜新品种展示与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海南当地种植的优良甜瓜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共有112个,甜瓜品种名称(或代号)及供种单位信息见表1。
1.2 试验方法
试验栽培设施为WSSG-6430连栋温室大棚,覆盖普通膜,膜下滴灌,四周设防虫网。试验地前期是水稻田,土壤肥力一般,栽种前施生物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复合肥使用。甜瓜设施吊蔓栽培,单蔓整枝,第12~15节坐果,留单瓜。灌溉系统为微喷带微灌系统。甜瓜栽培行距1.2 m、株距0.5 m。甜瓜的播种、定植、吊蔓、授粉、选瓜、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等同当地商品瓜田间生产管理。
1.3 调查统计
2种类型甜瓜均于2017年12月4日播种,12月22—24日定植,1月22—30日授粉。果实成熟后,于2018年3月12—13日鉴定,每个品种随机选取3个样本,利用天平测量单瓜质量;用孙志鸿等[11]研究中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测量甜瓜边糖含量和中心糖含量;用最小刻度1 mm的刻度尺测量甜瓜纵切面的纵径和横径(小数点后保留2位),计算果形指数;利用蒋有条等[12]提出的方法评价甜瓜瓜瓤质地。果皮颜色、果肉颜色等用客观描述。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成熟后期,调查甜瓜白粉病病情和裂果率,白粉病病情分级参照Floirs等[13]确定的0~9级病情分级指数标准(0级、1级为抗病;3级、5级为中抗;7级、9级为感病);裂果率(%)=裂果株/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皮甜瓜
参加本次品种比较试验的光皮甜瓜品种共51个,其中白皮类型和黄皮类型分别为33个和18个;果肉颜色分为白色、橘红色和绿色,分别为19、25、7个;果形指数平均为1.28,果实形状以圆形为主。
2.1.1 白皮型光皮甜瓜。试验结果表明(表2),33个参试品种的裂果率为0~71.43%,平均为11.43%,其中有12个品种抗裂果性较好,表现为完全不裂果;10个品种裂果率在 10%以上,占该类型甜瓜品种数的30.0%;福星抗裂果性最差,裂果率为71.43%。抗病性较好的有DYHN007、甜红玉、蜜玉、风味5号和96号等10个品种,抗病性弱的有HNZ-08、福星、红宝石等9个品种。欣源早蜜和甜红玉,表现出早熟性状,分别在授粉后30 d和35 d开始脱蒂,后期全脱蒂。参试品种单果重0.87~2.37 kg,单果重最小的为天蜜雪梨(0.87 kg),最大的为雪酥四号(2.37 kg);果实纵径12.90~21.83 cm,果实横径10.63~16.27 cm,果肉厚度2.93~4.73 cm;种腔大小4.43~6.73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53%~19.03%、边部7.37%~12.73%,田间生长势、果实整齐度、商品性等性状表现较好的有蜜玉、翡翠、红肉脆梨等。
2.1.2 黄皮型光皮甜瓜。由表3可知,18个参试品种的裂果率为0~21.43%,平均为 8.7%,其中有 4个品种抗裂果性较好,表现为完全不裂果;5个品种裂果率在 10%以上,占该类型甜瓜品种数的27.78%,红雪莲、黄金二号抗裂果性较差,裂果率分别为14.29%、21.43%。抗病性弱的有独霸天下、昭君6号、金如蜜等8个品种,只有SZX17-67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参试品种单果重1.10~2.28 kg,单果重最小的是金华蜜二(1.10 kg),最大的是黄尚1号(2.28 kg);果实纵径14.33~23.83 cm,果实横径11.07~16.07 cm,果肉厚度2.73~4.83 cm;种腔大小4.33~7.4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2.23%~17.67%、边部 7.07%~12.30%,田间生长势、果实整齐度、商品性等性狀表现较好的有红至尊、黄金二号等。
2.2 网纹甜瓜
参加本次品种比较试验的网纹甜瓜品种共61个,其中黄皮类型和绿皮类型分别为26个和35个;果肉颜色大部分是橘红色,果形指数为0.97~2.16,果实形状以椭圆形为主。
2.2.1 黄皮型网纹甜瓜。试验结果表明(表4),26个参试品种的裂果率在0~28.57%之间,平均为9.8%,其中有7个品种抗裂果性较好,表现为完全不裂果;8个品种裂果率在 10%以上,占该类型甜瓜品种数的30.77%,优蜜3号抗裂果性最差,裂果率为28.57%。26个参试品种中,抗病性弱的有黄金一号、金玉16号、龙欣黄冠等6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白粉病的有安甜蜜15号、FM1、昭君9号、金华蜜等4个品种。参试品种单果重最小的为新85(1.10 kg),最大的为皇金冠(2.27 kg);果实纵径15.53~26.40 cm,果实横径11.00~18.50 m,果肉厚度3.07~8.35 cm;种腔大小4.75~7.12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0.00%~17.67%,边部6.57%~12.13%。田间生長势、果实整齐度、商品性等性状表现较好的有新85、金华蜜、甜瓜4822等。
2.2.2 绿皮型网纹甜瓜。试验结果表明(表5),35个参试品种的裂果率为0~71.43%,平均为14.28%,其中有 4个品种抗裂果性较好,表现为完全不裂果;16个品种裂果率在 10%以上,占该类型甜瓜品种数的45.71%,骄蜜3号、新25号抗裂果性最差,裂果率为71.43%。后期田间抗病性弱的有绿蜜、新驼、蜜17等7个品种,94号、97号、翠蜜等11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抗。参试品种单果重最小的是冰糖梨(0.90 kg),最大的是XT17-01(2.53 kg);果实纵径13.83~23.77 cm,果实横径10.07~15.27 cm,果肉厚度2.65~4.93 cm;种腔大小3.60~7.1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73%~18.36%,边部6.67%~12.21%。田间生长势、果实整齐度、商品性等性状表现较好的有97号、翠蜜、改良25号、欣源花蜜1号等。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112个厚皮甜瓜新品种比较试验中各个品种的果实商品性、田间生长表现等综合性状,从中筛选出表现较好的新品种6个,分别是光皮甜瓜蜜玉、翡翠和红肉脆梨;网纹甜瓜97号、翠蜜和欣源花蜜1号,其中翠蜜在果实外观和口感方面表现均最佳。另外,甜红玉、蜜玉等品种具有早熟性特点,在授粉34 d左右即可采收。
总体来看,松脆肉质的甜瓜裂果率高于其他肉质型甜瓜;并且在网纹甜瓜中,绿皮类型甜瓜裂果率高于黄皮类型;在光皮甜瓜中,白皮类型与黄皮类型光皮甜瓜裂果率相差不大。在网纹甜瓜中,绿皮类型的网纹甜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普遍高于黄皮类型,果肉质地和口感相比黄皮网纹甜瓜更松脆,风味更佳,且果肉颜色为橘红色的品种占90%以上。而在光皮甜瓜中,白皮类型光皮甜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黄皮类型,果肉质地主要是软或脆肉,比例约为1∶1;而果肉颜色大部分为白色或橘红色,个别为绿色。
本试验征集的甜瓜品种数量大,采取的是集中播种、集中采收方法。对不同的甜瓜品种集中采摘后进行品质鉴定,所统计的裂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质地等性状可能与最佳特性有一定差异,故本试验相关数据只作参考。
4 参考文献
[1] AKASHI Y,FUKUDA N,WAKO T,et al.Genetic varia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East and South Asian melons,Cucumis melo L.,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ve isozymes[J].Euphytica,2002,125(3):385-396.
[2] 林德佩.中国栽培甜瓜植物的起源、分类及进化[J].中国瓜菜,2010,23(4):34-36.
[3] 吴明珠,伊鸿平,冯炯鑫,等.哈密瓜南移东进生态育种与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0,2(8):83-88.
[4] 王敏,梁振深,冯学杰.海南省厚皮甜瓜设施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瓜菜,2009,22(3):64-65.
[5] 杨小锋,范荣,王学林,等.2014—2015年海南三亚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2016,29(3):32-35.
[6] 杨光华,范荣,王学林,等.海南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2014,27(增刊1):77-79.
[7] 柳唐镜,王镇,李劲松,等.海南省网纹甜瓜新品种筛选试验报告[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234-237.
[8] 柳唐镜,王镇,李劲松,等.2009—2010年海南(三亚)甜瓜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2010,23(5):36-38.
[9] 柳唐镜,李劲松,韩晓燕,等.2008—2009年度海南省甜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瓜菜,2009,22(3):30-32.
[10] 侯萍,李铭,何进武,等.海南设施甜瓜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瓜菜,2017,30(12):39-41.
[11] 孙志鸿,李振山,杨朝选,等.无土栽培有机肥含量对小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07(1):7-10.
[12] 蒋有条,吴明珠.西瓜甜瓜调查项目和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3] FLOIRS E,ALVAREZ J M.Genetic analysis of resistance of three melon lines to Sphaerotheca fuliginea[J].Euphytica,1995,81(2):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