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林
【专题概述】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10月,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知识梳理】
一、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①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②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失败后,深感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召开: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②内容: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③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创办黄埔军校
(1)概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北伐胜利进军
(1)概况: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②开始时间:1926年7月。
(2)成果: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3)意义:促使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国民革命失败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②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3)教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1)南昌起义。
①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②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③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②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3.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4.工农武装割据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①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②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①时间、地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會议。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胜利结束。
①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2)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
①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集会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但遭到镇压。
②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
(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西安事变”。
(2)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
(1)事件:1937年7月7日晚,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结果: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殉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表明立场:日军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达成协议: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意义: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
(1)爆发: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2)结束: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六、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
(1)时间、地点:1938年3月,台儿庄。
(2)指挥、战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共歼敌1万余人。
(3)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10月。
(2)重大战役: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3)廣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1)国际背景: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2)概况:1941年12月,日军向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3)意义:鼓舞了亚太地区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士气,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七、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作战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3)巩固根据地: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百团大战
(1)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八、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军策略变化: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民党的变化: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
(3)共产党的应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4)表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2.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2)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①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②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④1945年8月,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⑤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2)战略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3)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14年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九、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
(1)背景:
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②国际: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2)经过:
①1945年8月,在蒋介石电邀下,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②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③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国民党发动内战
(1)开始: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治协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全面进攻时:
①指导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作战方针: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優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③成果: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时:
①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③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文件: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历时一年多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作用: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三大战役
(1)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①概况:
②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高效演练】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開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2.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5.《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B.不怕艰难险阻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D.革命英雄主义
6.下面是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新文化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7.观察两幅图片,指出这次事件和平解决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8.抗战时期,中共所采取的土地政策主要是减租减息。它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实施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壮大抗日力量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D.消灭地主阶级
9.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入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10.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1.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不值一驳,引用日本历史研究方面无意间保留的资料,就可以轻易反驳这些观点。由走失一名士兵引发两个国家的大战,正如按动扳机发出致命的子弹一样,问题不在于按动扳机的动作,而在于枪中早有子弹,而且对准了目标。如果看事件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热河、内蒙、华北的一系列侵略活动,就会轻易看出,日本方面试图占领华北,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计划活动,所差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摘编自萨苏《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材料二:
漫画《嗜血的日本人》
材料三:
材料四: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1)材料一中的“由走失一名士兵引发两个国家的大战”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对抗战有何影响?
(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1.B2.A3.D4.A5.C6.C7.C8.A9.A10.C
11.A
12.(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30万人以上;手无寸铁的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实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