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检疫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2018-02-18 22:41王玉萍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执法监督动物性产地

王玉萍

(青海省黄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黄南 811399)

0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日渐改善,社会大众生活中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日渐增强,动物性食品安全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应该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视,并从产地检疫入手对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措施进行研究,借助产地检疫的力量改善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现状,使社会大众可以享用安全健康的食品。

1 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即在动物或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地和生产地前,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管机构需要委派专业的兽医人员到具体的地区或者指定地点开展安全检疫工作,在饲养环节促进动物防疫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及时发现动物或者动物产品方面的疫病因素,并通过及时有效的控制降低疫病向市场转移的几率,有效规避动物疫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1]。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动物性产品检疫工作的重视,并且对《动物检疫法》进行适当的完善,提出要将动物和动物性产品作为产地检疫的对象,并且具体对产地检疫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种类进行系统划分,包含“猪、马、牛、羊、驴、骡、鹿”等,并且实验用动物、特征经济养殖动物、观赏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都包含在产地检疫范围内,在实际开展建议工作中,需要对肉、原毛、血液、胚胎、骨骼等一切可能会传染动物疫病的动物性产品进行检疫,保障产地检疫作用的发挥,切实维护动物性产品的安全。

2 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虽然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并且制定了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动物性安全检疫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综合考察动物性食品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仍然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并且会引发重大社会影响,如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鸭蛋事件等,都严重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水平,不利于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贯彻落实。从产地检疫角度对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分析,能看出产地检疫是安全保障工作的首要环节,加强对产地检疫的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对产地检疫工作的覆盖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能有效控制疫病动物或者动物产品向市场转移,并且在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还能防止动物性产品携带疫病向外传播,引发不良影响[2]。同时,发挥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作用,能合理控制社会大众食用或者接触不健康的动物性食品,为社会大众创造健康的食品环境,促进食品安全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在优化创新产地检疫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养殖场以及周围环境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借助有效的监管指导养殖户进行整改,稳步提高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促进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贯彻落实。产地检疫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维护有相应的积极影响,新时期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应该加强对产地检疫的重视,并综合考察各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对产地检疫工作进行优化创新的措施,争取真正发挥产地检疫工作的优势,维护动物性的食品安全。

3 应对措施

产地检疫工作开展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维护有相应的积极影响,而要促进产地检疫作用的发挥,需要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加强对产地检疫工作的探索,制定更加科学的产地检疫工作方案,全面提高综合工作成效,为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深化安全监管意识

提高产地检疫工作的实际效果,安全意识的提升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调动各层次工作人员配合产地检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果。各地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对本地区产地检疫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加大宣传教育和指导力度,在执法、监督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提高群众对畜牧产品安全保障的意识[3]。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利用新旧媒体优势,在电视台、广播台和网络平台上探索动物防疫知识的传播并实施产地检疫重要性的教育,使各层级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产地检疫的重要性,有序推进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逐步突出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综合发展成效。

3.2 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律

在组织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征,促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能为产地检疫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和法治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突出产地检疫影响力,为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创造理想化条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政府部门在统筹分析本地区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对政策扶持措施进行完善,支持本地区动物性食品养殖标准化建设、疫病防控工作等,并促进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争取能够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使动物检疫质量进一步提高,切实推动我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产品开发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4]。此外,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各项政策法规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可以更好的应用政策法规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在落实政策法规基础上提高产地检疫工作的综合效果。

3.3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为循序渐进的提高产地检疫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促进执法监督工作的落实,确保在执法监督实践中能及时发现产地检疫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方案对问题进行处理,有效促进产地检疫作用的发挥和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系统优化开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为优化产地检疫执法监督工作的效果,相关公路动物检疫检查站要对过往车辆运输动物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特别针对没有佩戴检疫耳环、不具备产地检查证明的动物,要进行严格的处理,杜绝不安全的动物性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在对动物进行屠宰时,产地检疫监督管理人员也要关注屠宰前的检疫工作,对没有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要严格处理[5]。在各个环节加大产地检疫执法监督工作的力度,避免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产地检疫的作用也会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有效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

4 结束语

结合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并积极探索促进产地检疫作用发挥的措施,能够借助产地检疫的重要力量改善食品安全现状,促进动物性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助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执法监督动物性产地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执法监督 促进公正廉洁
制约政法委执法监督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警惕“洗产地”暗礁
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保障措施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改进探索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