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风电行业在喜悦和忧虑中走过。喜的是,投资商趋于理性,从注重追求规模向注重追求质量效益转变,投机商逐步退出风电开发投资,市场环境趋于好转;制造商的技术创新节奏加快,高塔架、大容量、智能化、数字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度电成本呈现大幅降低趋势;电网重视风电接入消纳工作,弃风限电比例有所下降;更可喜的是,海上风电的在建设规模、技术、运维诸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忧的是,部分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严重,补贴拖欠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电价下调过快已经影响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地区的风电开发干扰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谐;2017年,政府出台了许多促进风电发展的新政策,但在落实上还需下功夫。
2018年将是风电发展的调整年,开发规模预计不会超过2017年;机组制造和风电场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还将持续;风电运维市场竞争激烈,会诞生一批专业公司;政府对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开发商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
2017年,中国风电受到了总书记和总理的关注与牵挂,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行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深深影响了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变革,风火同价已经成为2020年风电行业共同追求的里程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风电开发中得以普及。电网公司持续的跨省、跨区高电压输电网建设与装备技术提升、运营技术的改进,缓解了弃风限电状况。跨省电量交易不仅减少了雾霾,对未来全国推行配额制考核也产生积极影响。分散式风电、储能技术以及多能互补方案,都在积极应用探索过程中。在一些大型国企的带动下,海上风电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展望2018年,我们信心满满。十九大不仅给我们再次展现了本世纪两个宏伟的中国梦,而且坚定了低碳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这是风电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坚信能源结构调整会持续地沿着火电减少、可再生能源增加的方向推进。风电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将极大地提振投资商的积极性;各省份的配额制考核有望全面展开;分布式电源会克服一切困难,呈现顽强发展的局面;海上风电开发的节奏将加快,在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3~5个省全面发展。
2017年是风电发展非常不容易的一年。第一个不容易的是开发企业,在去年那样的压力下能够保持合理的装机规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个不容易的是电网公司,在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增长非常快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弃风限电的比例下降,非常不容易;还有一个不容易的是制造商,他们做了很多创新。回顾2017年,风电行业发生了一些非常可喜的事情:第一个是国家层面对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形成了很好的共识;第二个是风电在定制化、数字化、海上风电方面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并实现了分散式风电、平价上网、绿证交易等三个关键环节的突破,这对未来风电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压在风电行业身上的几座大山——弃风限电、地方保护主义、低价中标等仍然存在。
2018年,我相信风电会迎来更好的发展。一方面,将有更多的投资人加入风电大家庭,这些企业的装机占比有望首次超过传统的“四大六小”。另一方面,在华北平原这些风能资源并不丰富的区域,将出现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的风电项目,为风电,尤其是风能资源并不丰富地区的风电平价上网树立标杆。
2017年是风电行业深耕细作、做优做强的一年。全社会对弃风限电的危害有了更多的共识,风电等绿色电力的消纳水平大幅提升。技术进步对风电开发和运营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机型升级、高塔、建设过程中的设计优化、机组升级改造、增功提效等技术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显现。风电的开发空间进一步拓展,低风速领域继续开疆拓土,海上风电如火如荼,分散式开发受到重视。风电开发更加注重质量和协调,供应链优胜劣汰,风电建设的环境友好性不再只是口号。
2018年,在电价下调的压力下,风电开发预计会提速。投资主体也将呈现多元化的可喜变化。能源革命,大势所趋,风电应该,也必将承担重要使命。为此,技术创新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缺一不可。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期待是,在政策层面上,对平价上网做出合理安排,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减排贡献得到补偿,通过市场的力量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017年,风电行业从项目开发到装备制造都经历了一个下行的过程,但困难中充满希望。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领导下,多地均开展了平价上网项目试点。项目开发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不断突破自我,提升开发和装备技术水平,持续降低度电成本,为未来的平价上网迈出坚实的脚步。在中央的高度关注下,行业的顽疾——弃风限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018年,持续的成本下降和技术提升压力会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龙头企业的技术引领作用将更加明显。随着国家对配电网内可再生能源直接交易政策的放开,分散式风电有望成为风电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弃风限电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预计北方部分地区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会增加。但是风电开发与部分环保规则的冲突、体制性问题对可再生能源消纳产生的约束、部分地方武断的决策,都会给风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可再生能源电源,特别是风电和光伏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其长期的度电成本已经日益与传统能源处于同一区间,甚至开始优于一些长期成本看涨的电源形式,比如核电与水电。但是,与其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力市场规则的必要变化、系统平衡的灵活性资源与充足性、新的能源技术与形态等,却仍旧处于初步的变化中。
未来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将主要不是可再生能源本身,而是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配套市场、技术、体制与监管。这些也将决定可再生能源的未来,以及其在能源系统与减排中的作用与角色。2018年乃至今后的风电发展将不再是风电本身的事情,而是整个系统的事情,需要更加关注整个系统生态,特别是调度机制、市场份额机制、可再生能源支持手段、系统平衡与数字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