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的前身——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于1956年成立于北京,1969年迁至湖南。该院是国内唯一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曾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建设部、中央企业工委。
1985年3月,中央决定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改革。改革之初,逐步削减事业费后的建机院开始以研究室为单位实行承包,对外有偿转让科技成果。但这种模式弊端凸显,图纸卖来卖去,价格越来越低,基础性、共性研究项目无人问津。
1992年,建机院举步维艰之际,37岁的詹纯新被任命为副院长。这一年,他借款50万元,带领建机院7名技术人员创办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走上科技产业化之路。因启动资金分别从2家国有工厂借来,公司被认定为国有性质。
次年7月,公司以贸易带生产,以生产促贸易,以科技为中心,开发生产了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第一台HBT40泵于7月1日下线,当年完成销售额500万元,实现利润230万元。
1994年1月,原长沙建机院混凝土机械研究室、机械厂成建制并入中联公司,中联公司从此有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和生产基地。同年,中联第一代混凝土泵由于产品不尽完善,故障较多,公司痛下决心,在市场销售良好的情况下全面停产。当年7月成功研制出第二代混凝土泵,并免费换回前期销出的10台产品。长达半年的停产风波,不但没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年终实现的营收达到了上年的10倍。此举为中联重科的品牌塑造、企业文化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品信誉基础。
1997年,国家在“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后,在建设部的指导下,中联重科股份制改造拉开序幕。
从事业单位向股份制企业转变,遭到建机院多名科研人员反对。詹纯新说,“在那个年代,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前景十分艰难”。
改制方案获建设部批准,是在1998年。中联重科终于赢得了一个股票发行上市的指标(1999年前我国股票发行实行配额制)。2000年10月,由建机院、中标公司(建机院职工代表为主要股东)等作为发起人的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上市发行5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6.14亿元,中联重科由此迈出科研院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实质性一步。
2001-2003年,中联重科先后并购了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浦沅集团。
2003年,现在国内最大私募之一,联想控股旗下专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弘毅投资一经组建,即着手寻找中国私募市场里的KKP机会。彼时,中联重科的实际控制人,已由建设部变更到中国建筑集团总公司再变更为湖南省国资委。当时,因建机院自身技术积淀及一系列并购,中联重科已经成为行业内产品类别最丰富、产品链最完整的企业。针对企业各类产品发展不平衡、国际竞争力不同的情况,詹纯新提出了“裂变+聚变”的战略思路,即对工程机械子行业类别进行划分,以产品组团裂变出核心单元,逐一孵化聚集能量后再实施裂变。就“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詹纯新举起了“手术刀”,对不明晰的产权和管理方式“打碎重捏”,引入弘毅投资成为中联重科的战略合作伙伴。
2008年中联重科连续并购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意大利CIFA公司、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信诚液压。其中,CIFA为全球排名第3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联重科联手弘毅投资等资金出资2.17亿欧元获得其100%的股权,公司持60%股份。金融危机下的3年,中联重科与CIFA的协同效应逐年递增。至2011年,CIFA营收增长了3.3倍,净利增长了4.5倍。
细数中联重科的海外并购,无一不在为其主营板块增添力量。
2011年,买断被誉为“世界塔机设计标准”的德国JOST平头塔全套技术,实现了中联重科塔机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2013年,收购干混砂浆设备制造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2014年,入股全球著名升降机企业荷兰Raxtar公司……
股权的多元化随着公司的国际化与时俱进。2010年1月,中联重科完成2.9亿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55.7亿元,弘毅投资、中国人保等获配股份;2010年12月,中联重科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全球发售8.69亿元股份,募集150亿港元,包括高盛、索罗斯在内的国际顶级投行认购。
1997年8月,中联重科道路清扫车走出国门发往埃及,自此开启了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征程。
目前,中联重科海外市场形成了“两横两纵”格局,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已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海外生产基地,包括意大利CIFA工业园、德国M-TEC工业园、印度工业园、巴西工业园,以及正在筹建的中联重科白俄生产基地等。
通过深化与全球制造基地的合作,一方面可利用海外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优势,同时集合了中联全球供应链资源优势,完善中联重科的全球布局。受益于境外制造集群生产规模的扩大,中联重科全球产品供应链将日益完善,使得公司成本下降,生产与贸易效益得以保障,改变了以往靠低价格、长账期形成的高风险业务增长方式,从而整体保障了中联重科海外业务的可持续、有质量的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有了更宽的国际视野。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之一。此后,中联重科和白俄罗斯当地的MAZ卡车集团公司合作,用时7个多月研发制造出了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3种规格的汽车起重机和环卫清扫车。
从英、法、德到俄罗斯贯穿欧亚大陆;从中东、中亚、印度到东南亚贯穿亚洲新兴市场;从北美到巴西、智利贯穿南北美洲;从北非到南非贯穿非洲大陆……中联重科产品已出口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6月18日,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詹纯新首次公开公司产业战略。他表示“工程机械只是中联重科的业务板块之一,公司未来将会是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5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中联重科于2017年决定出售环境业务80%股权,将战略重心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板块。2017年,得益于工程机械行业回暖以及公司产品结构升级,中联重科核心业务工程机械板块的营业收入较2016年度大幅增长了69.77%,至179.21亿元。工程机械扬长补短,优势领域优势凸显,逐步打造工程机械优势板块集群。
目前中联重科正实施“产品4.0”工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全面梳理产品型谱,融合信息、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技术、制造工艺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全面提升产品。中联重科也在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迈进,加速应用互联物联新技术,确立了“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市场在掌上”产业互联网发展思路。
中联重科重新聚焦主业、轻装上阵,未来必将会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