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馥宁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073
泰安镇位于原扬州市区与江都市区中间位置,随着江都市区与扬州市区合并成为新的扬州市区,泰安镇所属的整个扬州生态新城地区成为未来扬州市区的关键部分,给泰安镇发展提出了很多要求,也带来了发展契机。泰安镇位于生态新城北部,西邻京杭运河,北邻邵伯湖,北部以邵伯湖为界,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被称为扬州“绿肺”。规划范围为泰安镇的镇区范围,西邻京杭运河支流,东至太平河,北至启扬高速,南至勤俭村三号路,规划面积为400公顷。
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内有一些住宅小区,大部分为农村宅基地以及大量农田。工业园区内包括大量厂房,也有少量多层办公建筑。工业类型包括汽车配件、电动工具、压力容器、钢铁构件等一、二类工业。
泰安镇属于扬州市的一般镇,要重视内涵式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城镇的产业、文化和区位等优势,塑造城镇的个性与特色,强化城镇的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泰安镇位于扬州市生态廊道轴线上,要继续发挥其生态优势。规划策略为优化廊道用地布局,有序推进镇区工业项目的“退城进园”和建设用地的“退二进三”,形成相对集中的南部现代制造业集聚区,沿古运河两侧预留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完善公共配套。
《“七河八岛” 地区空间管制规划》中将整个“七河八岛”地区按照空间功能划分成五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园绿地区、农业地区、旅游主题区和城镇地区,泰安镇区内涉及的是城镇地区农业地区以及生态保护区。泰安镇位于“七河八岛”的核心区域,是整个地区最大的建设用地,应当承担起区域的旅游集散功能,服务于周边生态旅游。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和强度。《扬州生态科技新城规划(过程)》将泰安镇打造成为集滨水花园小镇、岛居生活典范、七河八岛旅游集散中心、精品商务艺术区、绿色低碳发展展示区于一体的淮扬第一滨水小镇。
由于扬州市区与江都市区的合并,使得基地所在区域的区位条件发生重大转变。为了更好地引导泰安镇发展,并且能够与周边地区发展相协调,对泰安镇地块的城市设计进行专项的规划。在上一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用地进行概念性城市设计,结合城市设计推敲,引导地块所在位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在“淮扬第一滨水小镇”“七河八岛旅游集散中心”大的城镇定位基础上,为了将泰安镇从现有农村与第二产业引导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为生态旅游小镇,需要对基地进行充分调研,明确镇区范围内建设初期可利用土地,形成城镇发展的示范带动区。
调研内容设计参照城市规划现状调研的内容[1],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由于泰安镇曾经以钢构厂、小设备生产为其主要工业类型,也构成其税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在项目中,增加了对于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的搜集以及扬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报告等,目的在于了解泰安镇企业在扬州和泰安镇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2],进而作为这些企业拆迁或者保留的重要参考条件。对现状土地审批建设情况的调研是为了增加对于现状土地利用动态的了解,避免由于只关注现状建筑用地调研而引起调研误差。同时,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未建项目,将其与泰安镇未来发展目标结合,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使之成为泰安镇发展引擎的一部分。
建筑现状情况的调研分为两种调研途径。第一种是通过与各单位之间的沟通,获取其建筑年代、结构类型,以及企业的职工人数、效益等内容。更主要的是通过现场调研,获取现状建筑质量、环境卫生状况等评价性调研结果。这些评价应该在一定的技术体系规范和标准中,而不是单一按照建筑质量好、一般、差进行粗略评价。要记录建筑提供的开敞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质量分析。调研采用笔记记录、照片记录以及必要的仪器测试综合的方法。
泰安镇以生态城镇为发展目标,因此其环境卫生状况将是影响其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各用地单位的卫生条件,尤其是基地内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数量及危害程度都是决定其去留的重要考察条件。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一种政府决策行为,更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市民、投资者以及其他城市相关者利益的重要活动。城市规划的公开性不仅要求规划结果可以被公众获取,更重要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3]。调研主要采用访谈式调研方法,选择各类利益方代表进行访谈,主要包括当地政府机关部门、居民以及当地企业。
规划项目背景的复杂性增加了项目进行的难度。它既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指导也是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导向,因此可以将它定义为一种城镇发展可实施性战略规划。因此对其规划基础,也就是对城市现状的把握十分关键。政府城市规划决策是涉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顾及社会民众的基本利益,又要考虑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还要考虑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
基于这些问题,充分的现状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现状调研我们也要注重对公众参与的社会调查,要针对居民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对其居住和工作地区环境的综合评价、改建意愿、居民迁居的意愿、对城市设计的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建议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建忠,罗裕霖.城市规划现状调查的新方式——剖析深圳市法定图则现状调查方式变革[J].城市规划学刊,2009,(6):79-83.
[2] 陈波,包志毅.城市场所调查和评价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3,27(2):72-76.
[3] 何青.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10,36(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