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天伟 俞晓峰
(1.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四川宜宾644000;2.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河源517000)
过去10 kV配网很多采用单电源馈线结构,当线路发生故障后负荷没有办法进行转移,在故障处理完毕后才能恢复供电,停电范围大,停电时间长。而目前城市电网经过改造和扩建,大多采用了手拉手环网结构,每条配网线路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在正常状态下以开环结构运行。当线路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维护时,通过实现合环操作能大大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而采用合环不停电倒负荷,线路不需停电,减少了倒负荷的停电次数,对缩短停电时间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合环不停电倒负荷操作具有较大安全风险,同时对配网设备参数具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对这种合环操作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10 kV配网不停电合环操作具有很多优点,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用户停电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盲目决定采用这种操作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不停电合环操作不适合当前电网的运行状态,安全风险较高。在配网正常运行状态联络开关断开,配网线路属于开环运行。当合上联络开关后,将形成电磁环网。若联络开关合闸前,其两侧线路具有一定的电压差、相角差或频率差,配电网从开环状态转变为合环状态后会经历一个暂态冲程,电网会产生短时的功率震荡,不停电合环操作时会产生合环电流。当环流幅值过大时,将会导致合环操作失败。当两条线路之间的电压差为零时,若线路电源侧10 kV母线对大系统的短路阻抗不同,在合环时也会产生很大的环流。又比如某一合环网络,计算表明符合合环操作条件,进行不停电合环操作,若此时环网出现接地故障,环网中某开关跳闸导致某段线路停运,电网中潮流分布会发生很大变化,环网可能会增加很多负荷而超过设备稳定极限,当大于保护定值时保护动作跳闸,会导致非故障线路停电,扩大故障范围和经济损失。
由上述分析可知,若合环时联络开关两侧电压幅值差和相角差过大,或者对大系统短路阻抗过大,在进行合环操作时会有很大的冲击电流,可能会引起保护装置动作,使正常运行的线路失电。为保证带电合环操作的安全性,控制冲击电流的大小,不停电合环操作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环操作时,配网线路中的相序、相位必须相同,合环点处联络开关两侧电压差必须最小。
第二,合环处到上级变电站的线路的综合阻抗差值应最小。
第三,不停电合环操作时,合环点两侧负荷的负荷大小以及功率因数应尽量接近,
第四,合环时任一开关的额定负荷极限值应大于配网中负荷总和,否则即使满足其他条件也不能进行带电合环操作。
因此,在不停电合环操作之前,必须对合环所产生的稳态电流及冲击电流、合环允许的相位差、电压差进行计算。若配网运行状态不满足不停电合环操作条件,则需调整配网运行方式,以使得合环操作条件得到满足。
考虑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目前城市配网通常采用手拉手方式、N-1方式或N供一备方式等环网接线结构。但考虑到系统短路电流的影响,配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一般采取开环运行方式,联络开关两侧线路由不同变电站低压母线各自提供电压,联络开关处于断开位置,如图1所示。
若某条线路需要停电,则先合上联络开关,再将出线开关或分段开关断开,由联络开关另一侧馈线提供不需停电线路的用电负荷。
在不停电合环操作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第一步,在进行不停电合环操作前,首先需对配网线路的相序进行核对。若发现线路相序不对,则不能开展合环操作,同时需安排检修人员制定计划对相序进行调整。
第二步,调整合环点两侧线路电压,使其电压差、相位差、频率差小于调度规程所规定的范围。调整电压主要采用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档位、投退电容器两种手段,通过运行人员的操作使得电压达到符合合环条件的范围。
第三步,利用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得出合环电流,分析合环电流是否满足条件。若合环操作电流不满足要求,则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或对负荷进行调整,直到网络满足合环操作要求。
第四步,调度员下令通知运行人员进行合环操作。
第五步,调度员记录合环前、合环时、合环后的潮流分布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以及历史数据对比打好基础。
以往停电倒负荷往往需要30 min左右,且在线路倒负荷操作时将损失部分供电量。不停电合环操作避免了这部分直接经济损失,同时避免线路停电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当电网规模较小时,通过调整方式一般都比较容易达到不停电合环操作的条件。但随着城区的扩大,10 kV配网规模也在扩大,配网网络结构愈加复杂,在进行合环操作时会出现新的挑战,因此需对配网合环操作以及运行工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