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娟
(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校企协同分阶段“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赵 娟
(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本文主要就校企协同进行分阶段进行“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展开讨论,主要论述了该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构建的主要意义,并对该体系构建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论述。
校企协同,分阶段,“双创”能力培养体系
近年,在经济较发达国家校企协同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并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模式也较为成熟。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均是较为成功的校企协同 “双创”能力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看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也在进一步的变化,其中“双创”模式比较热门。国家政策对“双创”人才培养也作出重要部署,并对加强“双创”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创新创业认知教育阶段,仿真实战教育阶段,创业孵化或顶岗实习”三个阶段采用层次递进式“双创”孵化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融合。
我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创业园为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校企合作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行校企协同分阶段“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通过课程建设实现分阶段式“双创”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双方针对具体课程建设实现创新创业认知教育阶段-仿真实战教育阶段-创业孵化或顶岗实习三阶段式培养的构建,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双创”教育。
(2)积极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组建教科研团队,构建以项目为基础的探索性学习模式。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双师”授课。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又提高了授课效果。
(3)打造“双创”项目体验和孵化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通过教师指导,实体注册、企业孵化等环节对各项目进行操作,目前已有几十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园。校企合作展开“虚拟企业模拟招聘”主题活动,通过企业应聘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参与“双创”计划竞赛。
(4)聘请企业工程师开展“双创”主题的社会大讲堂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5)开阔视野,有效开展跨界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通过“双创月”、小学期实践教育,与其他高校或企业多交流沟通,感受不同的创新创业文化,实现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材出版等方面进行跨界合作。
(1)人才培养课体系建设
以项目实现课程的微型化、多样化。通过微型课程、讲座式课程、短期集中实训、创新创业课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建立“双创”课有效的考评机制。
(2)通过“双师”制授课搭建“双创”教育课程平台和校内创业实践活动平台。
校企合作,孵化项目,申报并建设各类项目;以双师为纽带,建立师生与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校企协同,校内协同,推进专业融合,建立协同机制。
通过打通专业壁垒,整合专业资源,推进多专业融合发展,创建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实现多样性、个性化的专业交叉创新培养。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施培养过。
(4)通过阶段性培训、项目化实战等实施三阶段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实施识创业教育阶段-仿真实战教育阶段-创业孵化或顶岗实习三阶段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5)制定教学方法,完善考评机制,实现专业团队,提升教师资源,营造学术氛围。
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有效提升教师团队教学、科研水平;采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形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通过企业工程师指导以“师傅授徒”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双创”型人才不既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又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于一体的“复合型”高规格人才是新常态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通过采取校企协同分阶段“双创”能力体系培养体系构建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产生很好的推广辐射效应。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岗位需求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适合校情的转型之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1)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催生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2)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完善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不断健全组织机制,校企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3)“双创”型人才不既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又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于一体的“复合型”高规格人才是新常态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4)校企协同阶段式“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
(5)通过项目研究建立教学团队,提高校内和企业双方师资力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改革、团队建设、项目推进、机制创新、校企融合等培养适应性强的工程技术“双创”复合型人才,预达到如下目标:
(1)“双创”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校企协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3)校企明确分工,权责清晰,有达到校企双方对合作共建的目标。
(4)校企协同实现“双创”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实习实训、“双创”训练、项目孵化提供机会和途径,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进行校企协同分阶段“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更新了教育观念、转变了办学理念、目标及定位,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变了高等学校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但细节的内容还不够完善,管理体系不够系统,对于校企协同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企业和学校的自身利益缺乏足够的保护空间,行之有效的“双创”课程体系尚处于探索中。故而探索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结合的新模式变得任重而道远。
[1]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2]徐蓓.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继续教育研究,2015,9:20-22.
[3]傅晓亮.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15,2:209-210.
[4]吕洪艳,肖红,杜娟.校企系统机制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7,6:348.
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1-0098-03
校级教学研究项目JX-201717: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校级教学研究项目JX-201703:校企协同分阶段“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校级教学研究项目JX-201705:校企混编师资队伍“一课双师”教学模式研究。
赵娟(1979-),女,汉族,湖北荆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