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构与提升

2018-02-16 11:40杨帅白海城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应用型

杨帅 白海城

摘 要:文章探讨了为了适应转型以及“互联网+”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转变对教师带来的挑战,提出转型期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重构与提升的理念,并就建设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重构与提升的在线培训系统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4-0080-03

一、背景

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进转型发展,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 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1]。相继云南省发布《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同年在云南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公布2015年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改革项目的通知》(云教高[2015]55号)中,楚雄师范学院被批准成为云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转型,也就是说地方本科院校从以前培养学术理论的精英人才,必须转变到培养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要求上来。而要实现这一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必须具备能够承担此等重任的教师[2]。另一方面,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进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在促进各行业模式转变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在高校转型+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为身在其中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高校转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显得非常重要。

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是使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升和重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使高校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所需知识与技能,促进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相应的培训,各高校也非常重视对教师的相关技能培训,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存在以下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①培训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差距较大。②培训模式陈旧。长期以来为了满足多数人统一培训要求而设计,培训形式讲究规模和效益[3],以说教式的培训为主,造成教师普遍不感兴趣。③培训模式死板。多采取理论授课的方式开展,以单向的“理论灌输”为主,形式单一,缺乏交流与研讨、实践等环节,参与度不高[4]。“一刀切”的培训模式难以满足高校教师的个性化需求。④缺乏对应用型转型区高校教师这一比较特殊的学习群体进行教学对象特征的深入研究。

二、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需求现状

转型发展对地方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新要求包括构建以“双师双能”为核心的教师业务能力,“双师”就是指教师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又具有相关职业岗位任职(执业)资格,所谓的“双能”,实质上是指教师既要具有高等教育所必需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又要具备相关职业岗位实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5]。因为,应用型高校学生毕业后要投入各行各业,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使得每一个传统企业都面临互联网转型的挑战。因此通过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构与提升,一方面可以直接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以适应应用型转变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帮助学生提升“互联网+”素养,以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给学生带来的挑战。基于此,文章随机选择楚雄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64位学科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根据问卷分析显示,98.2%的教师对于自己亟需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学习需求迫切,但是由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相对零散,仅有10.3%的教师选择愿意采用统一面对面培训学习方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进行高校教师培训的首选。

另外93.5%的教师参加过入职培训以及之前的学习经历,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基础技能已经熟练掌握,因此,如果还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培训就容易引起教师反感,无法吸引教师深入学习。在教育技术使用方面, 98%的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并有81.3%的教师每天使用PPT课件授课,8.6%的教师会使用其他软件制作,98.8%的学科教师依然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以及与现代技术的深入整合。

另外通过访谈发现,教师都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虽然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技能掌握不是很好,但普遍相信教育技术的应用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希望能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将自己的专业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同时也还是有少部分教师从未听说过教育技术这个概念,在教学中仅能简单应用PPT来辅助教学。

本文针对上述调查研究结果以及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在线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克服传统培训模式中的不足,把培训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教师,由教师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自身特征提出学习需求,培训者根据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并推送到教师个人学习空间或学习终端,真正做到按需教学,因材施教。

三、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在线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模式结构

1.内容组织

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资讯”和“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育技术资讯部分的内容解决的是参训教师意识态度方面的问题,教师只有了解了最新的或者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内容才可能完成相关培训学习。这个模块呈现的都是当下比较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动态,以及“互联网+”时代各种先进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利用状况,有利于教师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需求。

另外一个模块是“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教育技术是个宽泛的概念,内容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是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要让教师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整地学习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另外对于非本专业的教师来说也没必要,对于非本专业的高校教师来说只要掌握与自身教学科研关系比较密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因此作为通识部分的知识,从信息社会对教师需求的角度以及由高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基础上进行分析,将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分为下面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态度。态度决定意识,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意识。态度体现了对一个事物接纳的程度,也决定了学习该事物的决心与动力。在本网站中态度意识方面的形成依赖于“教育技术资讯”模块中的内容。该模块主要介绍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动态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方法。通过对该模块的学习,引发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思考,使其能够清晰把握自己参与培训的学习需求,进而促进其对具体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层次是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信息时代高校教师普遍应具有以下技能:搜集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编辑视音频资源的能力、编辑图像的能力、设计制作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演示文稿的能力、利用网络空间组织教学以及开展移动学习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能力要求,在数字校园下基于个性化需求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站中,开辟了基础课程用于音视频文件、图像、基于演示文稿的教学设计制作,此部分作为通识内容,是进行更高层次学习即基于个性化需求学习的基础,教师完成该内容学习后,才有可能针对性地提出更高的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培训要求。

第三个层次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研和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综合的能力,也是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使教师在信息时代充分形成“互联网+”思维后能够很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科研及教学工作,使信息化手段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常态化、自然化。

2.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参加学习的教师经过对“教育技术资讯”和“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需求,通过网站提交学习需求,如果培训系統里有与所提交需求匹配的内容,则由系统自动推送至需求提出者的学习空间,如果所提需求在现用资源中无匹配内容,则系统将该需求推送给培训组织者,培训组织者制作相应培训内容后再推送至需求提交者学习空间,教师完成某个专题学习后根据任务提交学习成果,经过自评和他评后,将优秀作品在“作品展示区”进行展示。同时在学习的任意过程中可根据学习情况实时提交需求,充分实现个性化学习。

3.身份管理

根据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分为三类角色:①在线系统管理者,负责整个系统平台建设管理工作,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者的反馈意见更改网站功能模块;②培训组织者,负责培训内容的制作更新,接收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根据需求制作推送相应培训内容到教师学习页面,并作出评价等工作;③参训教师,即参加培训的教师,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都有账户,只需在网站中输入各自的账号即可在各自的学习空间中学习,无需注册。

4.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包括以下4个基本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学习网页,网页中呈现通识知识。培训网站的通识部分内容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针对性强。将相关内容以文本、图片、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体形式对培训内容进行设计、制作、呈现。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及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于此部分内容,不要求教师学习多而全的知识,主要以入门层次为目标,对于提高和高级应用部分,采用“逆向”的方式,由教师提出需求,对于教师提出的需求,如果网站中已有满足需求的内容,则直接推送到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如果没有则由培训组织者随后设计、制作符合需求的内容,随后推送至教师学习空间,并同时作为公共学习资源进行管理。

第二部分:个人学习空间页面。教师用数字化校园账户登录即可进入各自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中呈现通识内容以及根据所提交需求推送过来的学习资源、学习成果存储、成果提交、成果自评。

第三部分:作品展示区。兼具协作交流功能,通过参训教师的作品的展示让更多的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感受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借鉴观摩其他教师的学习,同时其他教师可以对作品进行评分,评分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流反馈的过程,是参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纽带。

四、总结

通过网络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重塑、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针对转型期应用型高校教师这一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显著优势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方便快捷。同时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逆向”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即教师提出需求,根据需求推送内容,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发起者和引领者,掌握培训的主动权。顺应当今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要求,用以提高教师“互联网+”思维指导下提升自身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充分注重参加培训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教发[2015]7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

[2]吴中波,李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89.

[3]崔志峰,杨乃军.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7):31.

[4]丁云华,范远波.高校教师培训:从“他训”走向“自训”[J].继续教育研究,2013(4):71.

[5]廖爱兰.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重构与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7(35):21.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