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的时候,一些第一次出现的创新之举不时闪现。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第一财经媒体集团,拥有第一财经电视、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广播、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等,在以多平台传播财经信息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媒体业务和金融商业信息服务业务,力图多方位、多角度服务大众。第一财经中的主力军——第一财经广播,立足上海,辐射全国,联合全国各地财经广播频率或节目,播出针对当地听众关注的财经资讯。如《中国财经60分》通过节目联播网,辐射全国,并落地香港新城财经台;《中国长三角》节目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传播至全国;《三江联播》节目是当时国内唯一的粤港沪三地联播的经济新闻专题节目……
本文作者赵复铭是当时第一财经广播的管理者,文章叙述了当年几个创新节目的出台“灵感”。
2002年的初夏,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开始了又一波改革潮,这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将原来并驾齐驱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同质化的频率和频道实行合并,构架起更加清晰的、类型化的专业化内容生产链。将原来同城竞争的力量凝聚起来,“兄弟抱团”,共同参与到国内广播电视的大竞争格局中,乃至参与国际同行间的合作与竞争。这是一次凸显“内容为王”理念的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起了上海广播电视人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激情。在这一波改革大潮中,引人瞩目的“弄潮儿”莫过于2003年7月“第一财经”的横空出世。这是一次全新的多媒体资源配置的大融合,开启了媒体专业化内容生产的全新实践。作为这一轮改革的参与者和经历者,见证了第一财经的成长发展壮大,这期间我负责第一财经广播的管理,用改革思维和融合理念做成了一些开创性的事,收获了专业财经广播的全新发展。如今再回首那段经历,有三次“不经意”的茶叙,成就了“意外”的成果,至今值得回味。
太湖茶叙聚拢长三角
第一財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时任总经理高韵斐要求我们在做好财经专业内容的同时,要眼光向外,开放办节目,聚合更广泛的资源,让专业化的财经广播有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时,中央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战略已经实施多年,江浙沪三地在产业互动、设施联建、政策协调等方面都有了持续的推进,且已成效显现。但是,三地的媒体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动,作为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媒体,三地的经济广播在信息互通、节目协作与线下互动方面也鲜有作为,可谓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2004年初夏的一个周末,我和浙江广播经济频率总监孙彪、江苏无锡经济广播的沈顺源副总监在太湖边的一个茶室里相聚,一起喝着用太湖水沏泡的龙井茶,就第一财经拥有的专业财经资讯如何能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广播中实现共享的事宜进行商议。大家觉得信息共享自然对各经济频率财经资讯的丰富性和专业性、权威性的提升大有帮助,但是,这是一种单一性的信息共享,如果能够借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东风,开设一档专门汇集各地展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信息的节目,就能很好地串联起长江三角洲全区域内的经济广播,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为经济广播开放办节目、联合办活动、联合促经营探索一个新途径。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驱动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是一个经济广播大有作为的富矿。大家一拍即合,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商定开办一档由长三角区域内所有地市经济广播共同参与、一起打造的联播节目《中国长三角》,节目将全方位集中报道长三角区域内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成绩。这一动议很快得到了区域内各地市宣传部领导的支持和各经济广播的热烈响应,经过3个月的筹备,2004年8月18日晚上,长三角地区内的18家经济广播的领导聚集宁波,举行了《中国长三角》节目开播仪式。从此之后,每个星期日的中午12点,《中国长三角》节目的声音回响在浦江上空、江浙城乡。正是以这个节目为抓手,我们一起携手组织了“穿越长三角”“走访长三角民企”“红船激励嘉兴 改革再起航”“欧亚大陆桥的改革潮”“寻访宁波的经济地标”“长三角的新中国经济地理坐标”“中国海洋装备生产走向世界”等一系列的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受到了各地党政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听众的欢迎。2006年初,央广经济之声提出《中国长三角》可以同时段在经济之声播出,这无疑给我们极大的激励,同年5月中旬,《中国长三角》节目在经济之声播出,此后,在经济之声的参与下,节目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组织了一系列的特别专题直播,成为长三角各地领导对外宣传十分倚重的窗口,该节目在经济之声也整整播出了6年。
赤水河边茶叙议联合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到一个全面建设市场经济的阶段,其中金融改革开放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央的金融改革政策接连出台。上海证券交易所不仅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遥相呼应,而且中国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石油交易所等相继问世。2003年金秋时节,我和时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总监赵多佳见面时,说起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大量的市场信息云集。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时代,我们两家应当实行优势融合,开创一档国内的专业财经新闻节目,经过深入分析后决定两家携手开办《中国财经60分》节目。这是一档采编、播出手段创新的节目,为了突出信息的时效性,采取了分头编辑、板块切换、连线直播的方式。北京经济广播负责编辑最新的政策资讯和外汇资讯,上海第一财经负责编辑最新的国内外股市和期货行情资讯,两家分头就当天的重要财经新闻采制深度报道,节目在每天的18点同步连线播出。该节目的推出可谓适逢其时,节目播出后受到了京沪两地受众的高度关注。《中国财经60分》节目开播半年后,黑龙江哈尔滨电台经济广播以连线的方式将节目在哈尔滨落地,一年后节目又在广东中山市落地。2007年8月全国经济广播年会在贵州举行,会上我介绍了《中国财经60分》这档国内首创的专业财经新闻节目编播情况,引起了经济广播同仁的高度关注。会议期间,大家在赤水河边一起喝茶,聊起了经济广播大协同、大联合的话题,一致认为:现在的中国,金融资讯十分热门,各经济广播都因为信源的制约,不能架构起内容很完整、很权威的财经新闻节目,希望能够共享《中国财经60分》节目,并且建立起重大节目协作联动机制,使经济广播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合作整体,让节目在联合中有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感到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同时也是经济广播谋求更好发展的新诉求。于是,我们和北京经济广播协商后将《中国财经60分》节目全面开放,给各经济广播频率共享。为此,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部门很快专门调试开辟了卫星上传通道,节目由上海上星全国落地,这样每天18点《中国财经60分》节目在全国的35家经济广播同步播出。由于节目形成的广泛影响力,2009年国家广播电视研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和《媒介》杂志社评选的“全国十佳原创广播新闻节目”,《中国财经60分》名列其中,认为原创的财经新闻在十佳节目中独树一帜,是广播电视专业化频道(率)建设的例证。
香江之滨茶叙出新招
新世纪之初,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的金融业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日甚,中国的财经新闻也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环球集团持有的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CNBC)亚太频道合作,每天传送的《中国经济新闻》成为该频道最受欢迎的新闻内容。香港回归之后,香港成熟的证券市场运行和监管的经验对上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上海金融业的崛起自然也受到了香港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由第一财经广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香港普通话台携手举办的“三江论坛”在香港举办。论坛间隙,香港李嘉诚旗下的黄埔和记新城财经电台的总经理和我说到第一财经广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香港普通话台合作的《三江联播》节目很受香港市民的欢迎,他们作为香港专业的财经广播媒体,十分期待和第一财经广播合作。于是我们相约第二天中午在旺角海景酒店详谈。第二天中午我们一起喝着茶,详细介绍了各自财经节目的架构和特点,新城财经电台表示,他们播报内地股市和外汇的信息都来自香港的平面媒体,时效性相对较差,而且亦缺乏权威性,尤其不能向香港投资者实时播报上海股市的信息,而我们也觉得香港市场的资讯在第一财经广播中比较有限。交谈中了解到,沪港两地的金融联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有关沪港通的课题论证正在实质性启动。于是我们商定两家开设实时连线直播节目《沪港一线通》,实时播报沪港两地最新的股市走势和市场信息。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新城财经电台专门招聘了说普通话的专业财经主持人,调整了节目编排,于2006年春节之后正式播出,該节目播出至今,在两地一直保持着同时段广播的收听率高位。尤其是在该节目开播10年后“沪港通”正式上线,节目终于成为实时反映“沪港通”的专栏,受到两地投资者的好评。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催生了传统媒体的改革和发展,也为媒体的创新突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在财经广播的8年,正逢中国经济蓬勃发展,金融业改革开放快步疾进,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天地,让我们得以在其中探索实践,做成一件件以往未曾想象过的事,做大了一桩桩以往难以做大的事。以上的三段轶事是自己投身媒体改革中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段媒体改革的印记。改革开放的时代激励我们解放思想,成就了我们敢想敢做。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机遇,让我们没有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作者系上海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