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潜 周文凯
【摘要】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本文以广播连续剧《抢滩帕哈姆》为例,从题材、内容(文本、叙事手法)及艺术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与时俱进、推动广播剧艺术创新。
【关键词】广播剧 新时代 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对于广播剧而言,创新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策划、内容来源、节目形态、传播途径等的外在创新,也有包括题材、内容(文本、叙事手法)及艺术手段的内在创新,以下笔者结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抢滩帕哈姆》,谈谈如何推动广播剧艺术内在创新。
一、题材创新
众所周知,剧本是一剧之本,是广播剧创作的基础,而题材是构成基础的基石。
广播剧常见的题材,从广义的角度,即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类型的角度,可分为“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教育题材、现代题材、历史题材、儿童题材、妇女题材、中国题材、外国题材等”。①相比较当下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发展实践而言,广播剧题材的视野和领域仍有待拓宽。
广播连续剧《抢滩帕哈姆》属国际商战题材,这一题材影视作品有不少涉猎,而广播剧作品却不多见。之所以选定这个题材,来源于编导对这一领域多年的关注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今日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大踏步前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伴随而来的不只是融合,还有摩擦,还有因文化的差异性而产生的冲突。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应有自己的态度和坚定立场,即“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围绕“国际商战”做文章,以小人物展现恢宏的时代,表现中国人自强不息、敢作敢为的精神,这就是《抢滩帕哈姆》的创作初衷。
二、内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谈到“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时,特别提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文艺创作的全过程,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广播剧的内容创新主要是指和剧本创作相关的典型人物、事件的确定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一)典型人物及典型人物的特征、产生戏剧效果的事件
广播剧的创作首先要确定典型人物和事件。典型人物指的是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典型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某些规律性和普遍属性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全剧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围绕典型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广播剧才有听头、有意思、有意味。习近平同志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抢滩帕哈姆》确定的典型人物是一位中国商人,他是无数在海外征战的中国商人的代表。《抢滩帕哈姆》讲的是“收购德国帕哈姆机场”的故事。这个人物和事件的原型来源于几年前的一篇新闻报道——豫籍商人庞某出资10亿元人民币购买德国帕希姆机场。这一中资企业跨国投资事件深深地触动了编导,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庞先生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国际货运代理的商人,是一位商界精英,其业务涉足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多家外国航空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总代理,在国内成功运营国际航空物流的生意后,他又加入全球物流網络,收购了德国帕希姆机场,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出了一条以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带动国际机场整体发展的新路。庞先生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为广播剧《抢滩帕哈姆》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该剧就是选用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同时突出了戏剧化效果。广播剧中,主人公郑新阳在收购德国帕哈姆机场的过程中和竞争对手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博弈,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所彰显的良好形象,讴歌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人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充分采访,探寻人物的情怀
对于有人物原型的广播剧剧本创作而言,充分的采访是必要的,包括采访人物原型或相关人员。在此之前还要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
在创作《抢滩帕哈姆》之前,主创人员辗转联系上人物原型庞先生,但发现他为人低调且不善言谈,首次采访也极不成功,庞先生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可提供。后来,编导变换了一种方式,把庞先生约到了当地一家烩面馆,点了几个小菜,开始拉起了家常。几杯酒下肚,庞先生和编导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才敞开了心扉,一下子聊了整整四个小时,谈到了他创业的艰辛,还有收购机场过程中鲜为人知的难处……广播剧的创作不同于新闻报道,采访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听原型人物聊更多过往经历,而是要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观察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气质品位,感受他的情怀。
(三)把握人物精神内核,让主人公自我成长发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目前国内现实题材广播剧有相当一部分主人公脱胎于现实中的新闻人物,但能否将其塑造成典型人物,考验的是创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广播剧要向大众讲述一个令人信服且具有强烈吸引力、展示生活真相、令人可亲可近可感的真实人物,除了需要创作者前期有大量实地采访、有对人性和生活真相的洞察外,更要把握人物精神内核,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非虚构创作”。这需要创作者在采访挖掘的基础上,对人性和精神的提炼和升华,“还要有对细节的记忆与发现,对广播剧技术原理的掌握与发挥等。”
在创作《抢滩帕哈姆》前,编导就明确了创作方向——用中国商人郑新阳这个人物,来代表一大批在国际商场征战中的爱国商人。在具体创作的时候,创作者借鉴了许多其他中国公司的海外收购案例,把许多事件有机地放在主人公身上,让其自己去成长、发酵,直到成为广播剧中的典型人物,完成人物形象的脱胎换骨。
(四)叙事手法力求新颖别致,让听众易于接受
叙事手法关系着广播剧的成败,毫不夸张地说,叙事手法找准了,广播剧创作就成功了一半。《抢滩帕哈姆》以剧中主人公郑新阳作为故事讲述人,通过其内心独白头尾串联的方式,串起整个故事,在起承转合间,表现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同时也展现了人物性格。例如:
【叙述音乐起、飞机起飞声
郑新阳:大家好,我叫郑新阳,是一个中国商人。我所从事的行业是航运,也就是全球飞机货物运输。我的公司总部设在我的故乡河南郑州,名字叫做中国豫新航运集团。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公司开始在中国中部地区和欧洲之间搭建起了一条空中往来频繁的飞机货运航道。为此,我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那就是在欧洲腹地拥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机场。一个偶然的机会,迪拜的朋友告诉我德国帕哈姆机场要拍卖,我知道机会来了。一场我和众多国际商界精英之间的商战也拉开了序幕……
【音乐弱
三、艺术手段创新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在基于剧本创作的基础上,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场景。关系到全剧艺术效果的录制环节,也必须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
(一)配音演员的声音要贴合人物
配音演员的声音不必完美、好听,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特色、贴合人物,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如在录制《抢滩帕哈姆》时,考虑到剧中人物身份,跟郑新阳交手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导演特别邀请了专业的译制片配音演员参与演播,使这部作品听起来有强烈的真实感。
(二)注意声音细节的处理和情绪的把控
细节决定着成败,广播剧创作亦如此。在现场录制时,声音细节的处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决定剧情发展走向的关键细节,处理就更不能含糊。
《抢滩帕哈姆》有一场戏,主人公郑新阳面对危机两次击败对手后再度陷入绝境,几近崩溃和绝望时,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来自国内的资金支持成就了他收购机场一事。一波三折的经历,使得郑新阳百感交集,激动得泪流满面……担任郑新阳和他妻子的配音演员都是曾为多部影片配音的演员,录制时,两人情绪完全爆发了出来,他们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在录制现场的其他人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三)后期合成,注重音响细节的处理
在现场录制完内容,就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了,这个过程需要把第二阶段录制的人物语言、场景音效进行剪辑、贴合,再加上混声效果,这不仅能表现人物个性、情绪、心理,还能交代场景,使听众如身临其境。我们来对比以下两个场景音响的细节处理 。
A场景:
(德国帕哈姆市政厅内 )
女市長:……那么,我们正式开始拍卖帕哈姆机场45%的拥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起价是1000万欧元,每次加价为50万欧元。下面,1000万欧元,有加价的吗?
【这时,远远地传来了艾米一声叫喊。
艾米:对不起!我宣布,取消此次拍卖会!
【清脆的高跟鞋声在众人的议论中由远至近
女市长:这位漂亮的小姐,请问你是谁?有什么资格取消这次拍卖会?
艾米:我叫艾米!是开斯普国际基金会的代表!本基金会拥有10%的帕哈姆机场的股份。市长夫人,您知道这回事儿吧?
女市长:哦……是的,我知道开斯普基金拥有我们帕哈姆机场10%的股份。但是……
B场景:
(德国帕哈姆市艾米房间内)
【壁钟摇摆声、布谷鸟报时
艾米:开斯普先生,情况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基金会可以尽快把收购股份的款项全部拨给我,我一定可以战胜那个阴险狡诈的中国人……
开斯普:阴险狡诈?呵呵,亲爱的艾米,我不同意你对郑的评价!不要再说了!帮我约一下这个郑吧,我想跟他见上一面!还有,这个是飞回美国的头等舱机票。
艾米:开斯普先生,我……
开斯普:祝你好运!
【高跟鞋的声音响了起来,听上去有些空洞、寂寥
两处音响,都是高跟鞋的声音,所不同的是,A场景在拍卖之初,高傲、自负的美国商人艾米,她的高跟鞋声是清脆的,而情节发展到B场景时,经过与郑新阳几个回合的交锋,艾米已明显有些底气不足,甚至有些慌乱、无奈,离开时,她的高跟鞋声是空洞、落寞的。
(四)音乐的运用要把握使用得当原则
音乐是抒发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诗经》里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广播剧中的音乐可以是语意的延伸、人物感情的深化,也可以是感染观众的重要途径。”《抢滩帕哈姆》在后期制作时,在主人公独白、场景、人物对白、情绪渲染等音乐的处理和运用方面,音乐合成师牢牢把握“以少胜多,使用得当”的原则,使这部广播剧呈现出极强的现代感,最终呈现给听众的是一场声音的饕餮盛宴。
四、结语
广播剧《抢滩帕哈姆》的创作得益于编剧长期对中西方历史、多元文化的关注及对经济现象表层下所折射的文化现象的思考,能写出这样一部国际商战题材的作品,源于他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剧作家,需要始终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从剧本策划到后期录制,无不体现着编导的艺术追求,我们要以广播剧作品作为武器,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时代精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奉献。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注释
①王诗畅:《试论广播剧创作题材的筛选问题》,《中国广播》,2009年第10期。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130/c64094-28915395.html.
姚加炎:《英模题材广播剧的非虚构创作要素》,《视听界》,2011年第4期。
周建青:《当代视听节目编导与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2月版,第147页。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