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太忠镇农业服务中心,普洱 6762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养殖技术也逐渐更新,但目前景东县太忠镇仍按照原有的传统方式进行养殖,传统养殖模式具有养猪规模小、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多等特点,增加了养殖投入成本,且无法对猪肉的市场需求与价格实时掌握。因此,为提高农村散养户平均养殖收益,并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传统的养殖方式,猪舍温度与湿度由自然决定,内部温度、湿度在夏秋季节偏高,而在春冬季节偏低,导致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较大,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寒冷的冬季,需大力推广保温灯保暖或暖棚养猪,有条件的可以建造发酵床猪舍。在建造猪舍时应注意选址,通常选在地势较高、高燥且背风向阳的区域,最好是坐南朝北。同时,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透气性,并保持舍内冬暖夏凉。在后期饲养中,应注意饲养密度,按照每头肥育猪1 m2计算,通常一栏饲养8~10头为最宜。此外,猪舍内部的设施要齐全,如料槽、自由饮水器等[1]。另外,要配套建设沼气池,将排出的废弃物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转换为燃气或有机肥,不仅可以改良环境卫生,还可以为养猪户降低整体的成本投入。夏季外界温度太高时,应加强通风透气,猪舍温度保持在20~25 ℃,做好防暑措施。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规模养殖户应将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净道和污道分开,入口和出口设有消毒池、消毒室及无害化处理池。
随着生猪数量的不断增长,猪肉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殖户整体收益降低,因此要改良猪品种,提升猪肉品质。在生产中利用国外大约克、杜洛克、长白杂交的纯种“外三元”,此方法多为规模养殖户采用。其优点是既容易饲养、又适销国内市场,并且此技术可以有效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外三元”杂交猪瘦肉率更高,繁育能力较强,且生长周期短,极大地降低了饲养成本,提升猪的整体收益。但在太忠镇95%的养猪户采用的是上述国外猪种与本地优良地方品种猪(内江猪)进行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其优点是二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猪进行育肥其生活能力强,生产性能比本地品种高,二元杂交猪日增重比本地土猪日增重可提高15%~20%,三元杂交猪可在二元杂交猪的基础上又提高10%~15%。少部分农户还以自繁自养的方式养猪,此猪种作为育肥猪基本无利润,但它对保护地方猪种不被灭绝具有一定的作用。
养猪成本中饲料费用约占70%以上,因此饲料费用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太忠镇养猪户从小猪断奶到出栏只是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用当地自产或价格低廉的原料和市场上销售的饲料添加剂配合制成全价配合饲料进行喂养,缺点是这种饲养方法的营养含量不丰富,无法满足正常生长,导致猪生长缓慢,延长了饲养周期,并极大地降低出栏率,影响育肥效果。
养殖户刚开始饲养猪时养殖规模不可过大,猪舍大多比较简陋,通常是对旧舍稍加修补或者简单搭建,无法达到标准的温度、湿度要求,影响正常生长。因此,要加强猪舍维修管理。规模养殖户可以通过申请政府贴息或低息贷款筹集部分资金,实现进一步发展。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搞好补铁、补硒、补料,抓旺食,防腹泻和气候环境的控制。通常3日龄补铁、补硒,7~10日龄诱食补料,尽快使之自由采食,以弥补营养不足。仔猪生长速度快,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其泌乳量也逐渐递增,在出生后的第21天前后达最高峰,后期又逐渐下降,因此需尽早诱食促进消化器官发育,提高断奶窝重。仔猪体重达7~8 kg时应该安全断奶[2],按照性别、个体大小分栏喂养。仔猪适应分栏后应进行去势,此时仔猪已学会食用饲料,抵抗力较强,手术易保定,流血少。去势后的猪肉质鲜美、生长快。不同阶段的猪在更换饲料时应逐步进行,减少换料应激反应。饲料坚持生喂、定时定量,2~3次/d,一次性投料不应过多,地面投料时不能把饲料撒到猪背上,尽量避免浪费损耗,喂料后应保证充足饮水,采用自由饮水器饮水更好。
第一,预防为主,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实行防重于治的原则。多数养殖户不注意猪舍及周围环境卫生,又没有隔离和消毒措施,生猪易生病,只注重治病忽视防病,使养猪生产损失惨重。因此,预防疾病必须按照猪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猪肺疫、蓝耳病、猪W等疫苗。注意猪舍的清洁工作,并定期消毒;观察猪群,如果发现任何发病症状,必须立即隔离、封锁,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传播。第二,定期驱虫。第1次是断奶后1个月,第2次是架子猪阶段,同时加强粪便管理,防止内外寄生虫病的侵害。
根据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通常内销猪90~100 kg屠宰为宜,猪活重超过100 kg后饲养经济效益起来越低,且肥肉多[3]。通过信息平台了解掌握市场实时信息,制定育肥猪生产计划;不同时期饲料、生猪的市场价格不相同,需要通过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决定养殖的规模。只有准确地预测市场信息,才能确保养殖收益的提升。
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养殖户需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如科学建造猪舍、注重猪的品种改良、科学饲养、加强日常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出栏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农村生猪养殖,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