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羊痘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治

2018-02-16 19:21:06
畜禽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痘病毒丘疹羊舍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麦秀镇农牧业技术服务站,青海 黄南 811300)

0 引言

羊痘病毒病是由痘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1]。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但以绵羊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是临床防控的主要对象。

1 痘病毒

羊痘病毒分为两种,一种是绵羊痘病毒,另一种是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归属于绵羊痘病毒属,病毒粒子较大,耐寒冷和干燥,在自然环境中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脱落的皮肤结痂中甚至存活数年而毒力不减,但对高温和腐败抵抗力较差,消毒剂中以石炭酸、碘制剂、甲醛对其杀灭作用最强。山羊痘病毒属于山羊痘病毒属,致病力不如绵羊痘病毒强,主要感染山羊,对其他家畜无致病性,绵羊也基本不会感染,其传播途径和方式和绵羊痘病毒相同。痘病毒感染后其所嗜好的部位是皮肤和黏膜,可造成局部形成丘疹、水疱甚至脓疱。

2 流行病学

病羊和隐性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无论是绵羊病毒还是山羊病毒,当其引发羊皮肤和黏膜出现丘疹、水疱时,这些患部就存在大量的病毒[2]。如果水疱不慎被磨破或刺破,其中的痘浆液流出,可对环境、料槽、饲喂器具等造成污染,当健康羊接触后就会发生感染。当水疱逐渐愈合最终形成结痂时,结痂中也会存在大量病毒,脱落后随结痂长时间存在羊舍环境中,如果卫生清理不及时,就很容易形成传播。

3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周左右,病初体温上升,可达42℃,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反刍次数减少,瘤胃蠕动减弱,脉搏加快,呼吸急促,鼻腔、眼角部位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随着疾病的发展,感染羊的眼角、嘴唇、鼻头、乳房、外阴等部位开始出现圆形的红斑,再经过2 d后,红斑逐渐演化为丘疹,并突出皮肤表面,丘疹逐渐扩大,最终转化为白色或淡红色的结节,数日之后这些结节转变为水疱,内含大量清亮的水疱液,如果刺破水疱,其中的病毒可流出污染环境。随着疾病的发展,水疱液逐渐被机体吸收,形成中央下陷的痘脐,体温开始下降,病羊逐渐痊愈。有些羊水疱被磨破后发生了继发感染,从而形成脓性水疱,严重的可造成全身感染。如果妊娠期的母羊发生痘病毒感染,则很容易引发流产,损失很大。山羊痘病毒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与绵羊类似,只是毒力要比绵羊痘病毒弱很多,发病部位也主要集中在口腔、鼻腔和舌头部位。

4 病理变化

对病羊进行剖检,可见其瘤胃和皱胃的黏膜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球形隆起的结节,单个或融合存在,发病时间长的结节可转变为溃疡灶。肺部可见干酪样的结节和卡他性肺炎病变,咽喉和支气管黏膜部位有痘疹存在。痘病毒引发的皮肤伤口是外界病原菌入侵的最佳部位,可导致疾病后期出现混合感染,剖检后的病理变化更为复杂。山羊痘病毒病发病较轻,大部分羊都能耐过,死亡率较低。

5 危害

本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危害,另一个是间接危害。痘病毒可造成感染羊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反刍功能减弱,发病期间掉膘严重,料肉比上升,出栏时间延长。如果病羊发生继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直接造成损失。另外,长在口腔和舌头黏膜上的丘疹以及水疱会对羊的采食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间接危害主要体现在疾病的扩散上,发生过本病的羊群,很多情况下羊舍环境中仍保留很多病原,难以彻底清除,对下批次的羊群形成潜在隐患。

6 防治

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羊舍环境的消毒和羊群的管理[3]。必须每天打扫羊舍内的卫生,粪便收集后统一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利用生物热将其中的病原、虫卵等致病性微生物杀灭。羊场禁止陌生人进入,一线养殖人员和兽医注意多观察每只羊的表现,发病羊通常离群独卧一角,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检查。寒冷季节是本病的高发期,每年冬季到来之前,提前做好羊舍的保温工作。饲料在满足营养成分科学合理要求的前提下,冬季使用青贮饲料配合精料共同饲喂,防止出现营养缺乏。对饲养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对发病羊的临床表现有基本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便于第一时间检查出病羊。

虽然经过治疗病羊可逐渐康复,但其体内会长期携带病原,且本病传染性非常强,很容易对周边羊场造成传播,从而形成局部疫情,风险较高,故不建议对病羊进行治疗,发现感染羊第一时间杀灭,同群的羊也要扑杀,尸体必须深埋或焚烧无害化处理,以免病原扩散。

猜你喜欢
痘病毒丘疹羊舍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爱你(2019年21期)2019-06-21 02:31:38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阿尔梅勒羊舍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