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藏仔猪初生重及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018-02-16 16:27,,,,
畜禽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断奶日龄母猪

, , , ,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0 引言

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猪种。藏猪长期生活于海拔2 000~3 500 m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及半农半牧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抗逆性强、耐粗饲等特点,肉质好,味香而鲜,瘦肉比例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繁殖力低,平均头胎4.6头,二胎5.4头、三胎以上5.5头。由于饲养管理差,母猪性野,加上野兽猛禽的侵害,在舍饲、半舍饲条件下成活率分别为80%~90%、60%~80%,甚至更低,有的则全窝仔猪无一成活。

1 藏仔猪成活率低的原因

1.1 藏猪的外形特征

体型小,成年猪体重公猪40 kg左右,母猪35 kg左右,头长嘴尖,头狭额面直,耳小直立,身躯窄,背腰稍凸,后躯略高于前躯。四肢结实紧密,蹄质坚实,被毛黑色,少数棕色或花白;鬃毛长、密、坚,冬季密生绒毛。母猪乳头多为5对,是世界少有的微型猪品种之一。因品种特性,仔猪初生重仅为0.4~0.6 kg,2~3月龄自然断奶,断奶个体重2~5 kg。

1.2 藏猪分布区的气候环境

藏猪产区气候、地形较为复杂,有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山区和海拔2 000~3 000 m的半高山区,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12℃,年降雨量仅600~700 mm,无霜期110~120 d。藏猪长期在严酷的高原条件下生存繁衍。

1.3 藏猪通过自然交配进行繁殖

藏猪性成熟早。公猪70~90日龄性成熟,母猪初次发情一般在120日龄,属于性早熟品种,在半舍饲条件下,不同月龄的藏猪混群饲养,以户为单位白天自由放牧采食,早晚补食,近交乱配的现象尤为严重,品种退化、抗病、抗逆性差。

1.4 野兽猛禽侵害

白天自然放牧情况下,仔猪个体小,基本和母猪一起外出放牧采食,由于藏猪性野,饲养管理条件差,易受野兽猛禽侵害。

1.5 妊娠母猪营养不足

母猪怀孕期间营养缺乏,很少补充母猪妊娠期所需的全价饲料,尤为后期较为严重,造成仔猪出生重小,严重影响仔猪后天的生长发育。

1.6 仔猪非正常死亡

1.6.1 冻死

因气候原因,尤其在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时夜晚气温可降至-20℃,初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藏猪仔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皮下脂肪少、被毛稀,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养殖户),寒冷可冻死仔猪以及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1.6.2 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产前及产后营养缺乏,造成仔猪缺乳,继养仔猪被母猪咬死、仔猪在某些不良因素(空气质量差、拥挤、潮湿、营养缺乏等)的作用下生长受阻。

1.6.3 机械性死亡

母猪母性及护仔性差,常有仔猪被母猪压死、踩死或被其他猪咬死的现象发生。

1.6.4 病死、饿死

卫生条件差,仔猪常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水肿病、肺炎、仔猪流行性感冒等;母猪产后患疾病,泌乳量不足,产仔数多于母猪有效乳头数,仔猪寄养不成功等,都会因饥饿而死亡。

2 提高仔猪成活的措施

针对藏猪个体小,仔猪成活率低的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些综合性防制措施。

2.1 选种选配,适时配种

2.1.1 种猪选择

选择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符合藏猪品种特征,母猪有效乳头数多(5对以上),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公、母猪作后备猪。再从后备公、母猪中选择优良的公、母猪作种猪。

2.1.2 适时配种

为了提高公母猪的生产、繁殖性能, 杜绝近亲交配,藏猪性成熟早,初配时,母猪应避开第1个发情期,公母猪都应达到体成熟后再进行初配。最佳初配年龄为,第1次配种公猪宜在90 日龄、体重10 kg以上。母猪初配以150 日龄、体重20 kg以上为宜,妊娠期为110~119d。

2.2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所需的饲料营养。

2.2.1 妊娠初期

配种一个月以内,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此阶段易造成流产,不能饲喂有霉变的饲料,防止惊吓、打斗,保持相对安静,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根据母猪的膘情,对膘情好的母猪可以保持配种前的饲喂水平,反之则应补充母猪营养,日粮为1.5~2 kg,消化能12~12.5 MJ/kg,粗蛋白14%~15%的优质全价饲料,配合青绿多汁青饲料。

2.2.2 妊娠中后期

从胎儿到出生的时期。此阶段胎儿体躯及各种组织器官迅速生长,体重增加很快,品种特征逐渐明显。体重增重占整个胚胎期体重的3/4。中期可将饲料营养调低(粗蛋白12%~13%,消化能11.7~12.1 MJ/kg),此阶段可饲喂较多的青绿多汁饲料;后期(即妊娠后80d至分娩)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初生体重的60%以上在这个时期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多,又要为泌乳蓄积养分,因而应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粗蛋白16%~17%,消化能12.9~13.4 MJ/kg),日粮为2~3.5 kg/d,此阶段可相对减少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产前5~7 d逐渐减少精饲料喂量,产仔当天停食。

2.2.3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后当天及时喂给温豆浆水、麸皮水、或调制较稀的汤料,全天喂料量的40%上午喂、60%下午喂。

产后1~3 d喂稀料,日喂3~4次(夜间1~2次),2~5 d适当增加饲喂量,3 d后喂湿拌料、生饲,全期提供优质青料和足够的清洁饮水。保持圈舍平坦、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2.2.4 减少仔猪非正常死亡

将放牧、半放牧的哺乳母猪连同仔猪一起改为舍饲,加强管理,减少野兽猛禽的危害、猪只间相互咬死咬伤、践踏致死等。

2.3 仔猪的培育

2.3.1 哺乳仔猪的特点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易生病、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

2.3.2 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

(1)多泌母乳:提高母猪营养水平、少掉膘多产奶。

(2)吃足初乳:出生后尽快吃足初乳(产后3 d内的乳)

(3)固定乳头:先自选、后调整,弱靠前、强排后,出生后2~3 d内固定乳头。

(4)仔猪寄养、保温防冻:建隔离保温室(0.8~1 m2),仔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温度是否合适,以仔猪不打堆(散卧)为原则。

(5)仔猪补铁:出生后2~3 d一次性肌注铁剂。

(6)早期补饲及正确断奶:出生7 d后即用香甜可口的小颗粒或粉料诱食,35~45日龄断奶为宜。

2.3.3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迁母留仔:仔猪在原圈舍留养7~10 d,将母猪迁离。

(2)逐步更换饲料:断奶后前2周继续喂乳猪料,并加入适量抗菌素和维生素;第3周起每天按20%的比例用小猪料替换乳猪料。

(3)逐步减少饲喂次数:断奶后1周内日喂4次,2~3周日喂3次,之后日喂2次。

(4)防暴食:一般断奶后前2 d仔猪减食,2~3 d后因饥饿易暴食,引发拉稀。断奶一周内喂七八层饱,7~10 d后正常供料。

(5)控制环境: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温暖,充足饮水,断奶后3周驱虫。

2.4 疫病防治

2.4.1 防止母猪产后综合症

母猪产后易发生乳房炎、无乳症、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瘫痪等疾病,这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检查有无疾病的发生,做到及时治疗。

2.4.2 预防仔猪痢疾

仔猪痢疾主要有红痢、黄痢、水肿病、流行性腹泻等。应搞好环境卫生,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备好常用药品,如:恩诺沙星、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痢菌净、益生菌类等)。也可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在母猪分娩前4~6周用猪大肠杆菌苗K88、K99进行免疫。

2.4.3 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五号病等。

3 结语

为了提高藏猪仔猪成活率,既要注意对妊娠期、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更要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的死亡率,使藏猪养殖效益达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断奶日龄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