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诗瑶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基辛格于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菲尔特的犹太家庭。自从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基辛格一家人开始受到纳粹组织的侵害。在德国纳粹分子进一步实施采取灭绝犹太人计划的时候,1938年8月基辛格一家人移民到美国,从此基辛格开始了他艰苦美国生活。虽然家庭穷迫,但他依然是华盛顿中学的优等生,后来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会计。1943年2月,基辛格参军,彻底这改变了他的命运。在服役期间,他不但加入了美国籍,而且还遇见了一位美军中有很高威望的德裔学者—弗里兹·克雷默。在克雷默的大力举荐之下,基辛格从美军第84步兵的士兵转变为给波林将军当德语翻译。同盟军将德国占领后,他再一次被克雷默推举为几座小城镇的管理者,其后又担任欧洲盟军反间谍学校的教员,基辛格不负众望都做的非常出色。二战结束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深造,1957年他著了《重建的世界》、《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两本大作,从而在美国国际关系学界声名鹊起。
时势造英雄,基辛格理论的提出也与他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
学习是离不开的。1950年,基辛格在哈佛毕业时,以《历史的意义》为题,对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观极为推崇,赞同斯宾格勒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相比于事物的客观必然性,斯宾格勒更重视个人的心理与行动,任何活动都只能映射人的本性,而理智能帮助我们会意当下的世界。
基辛格所追求的均势,就是世界各地区、各力量中心之间的权力平衡。他认为未来国际力量必然会走多极化的趋势,而均势理论在该论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在基辛格的理论中他认为达到均势的需要首先与权力有关,没有节制的使用权利是导致权力无限扩张的根本原因,甚至可能会导致国际秩序的灾难与无序。其次,由于国际体系是由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组成的,只有各国之间的权力达到均衡,才能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总的来说,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上半期这一时期是均势战略思想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两极均势战略思想。基辛格认为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正以察觉不到的方式破坏均势。同时他提议美国政府同时运用军事战、外交战、心理战和政治战等各种手段,以阻止苏联对欧亚大陆和外围地区的侵袭和威胁,确保欧亚大陆的均衡得以实现。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是国际上极为特殊历史时期,伴随着美苏核战略均衡的出现,中国、日本、西欧以“新兴力量中心”的角色在国际社会出现,同时第三世界的兴起和美在越战中的失败,使美国的外交政策不得不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基辛格将他的均势理论与当下美国的全球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军事两极性,政治多极性”的均势战略新思想。同时基辛格还提出以下三种措施:
(1)通过谈判与苏缓和关系。谈判中应将限制战略武器与美国的利益相关地区的问题关联起来。
(2)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至关重要,利用美中结合压制苏联。
(3)同时他认为应早日与大西洋国家为首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并且调整和处理好欧洲均势,加强美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和以及调整好以中国关系为主的亚太地区的均势。基辛格认为着眼于全球的均势战略,可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权力并能为美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东西德国统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逐渐被多极化所取代。在其巨著《大外交》一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后冷战时期的均势战略观,第一次相对集中和明确的阐述均势理论,将均势的含义、作用、演变等内容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其均势战略思想。同时他为了证明后冷战时期美国仍推行均势战略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又为其均势理论赋予了现实意义,即有利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保护自身国家安全,以此基础上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
纵观基辛格均势格局提出的背景和过程,不难看出,基辛格从美国的角度最大限度的维护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虽然基辛格在其理论中将美国的当时的地位定义为全球均势格局中的普通一员,但是战略主动权仍被美国牢牢掌控着。就其受到基辛格均势理论的影响的美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来看:中美关系转好,越南战争提前结束,美苏关系回暖等等,表面上看是美国在让步,实际上欲擒故纵的手段为当时美国政府的外交中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与此同时美国还并不断地拉拢各方势力不断地瓦解苏联。由此可见,基辛格的均势外交政策在特殊时期为美国的外交活动起到了恰当的指导作用。同时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二战后的国际紧张局势,有利于国际秩序的稳定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