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如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北京 100000)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对考研研热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郑健[1]等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大学生考研动机影响机制模型。马晓伟[2]等通过两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就业平台是本科生考研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QPSO-BP的研究生报考人数预测》一文中很好的体现了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复杂的。
鉴于此,本文通过EViews等经济计量的工具,对影响考研人数的多种因素的分析来对考生和社会有一种正确的引导,使考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和社会也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复兴伟大的中国梦储备更加优秀的人才。
2.1 理论的说明。对于考研的影响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的一些因素。因此本文选取,几个重要因素,比如:就业情况、考研率、经济状况、失业率、院校招生情况等作为解释变量。
2.2 数据的来源及理论假定
(1)数据来源。为了更好更加准确的研究影响考研人数的众多因素到底对报考研究生人数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共选取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国家数据统计局统计出,普通高校的数量,失业率,国家的GDP,从中国考研网上得到录取人数和报名人数。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报名研究生的人数(用Y来表示)”;选取的解释变量为“录取人数(用X1来表示)”“普通高校的数量(用X2来表示)” “失业率(用X3来表示)”“GDP(用X4来表示)”其它变量为U。
(2)理论假定。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与失业率、国家的GDP、上一年的录取人数、高校数量、及国家的经济状况等有关。通过做散点图的关系来假定,考研究生的人数与失业率、上一年的录取人数、高校数量成正比,与国家的GDP成负相关。
2.3 估计过程及结果解释。据宏观经济学得知,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也会使得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增加,使得学校对研究生的招生扩大,进而使得学生报考数量增加。在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一些人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选择考研来增加自己就业率。在准备考研之前会先了解最近考研的趋势是什么,上一年的录取情况如何,因此,录取率越高报考人数越多。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
模型如下:y=-18.82685+2.45163+0.009894+7.062506+2.00E-06-6.650981+u
(1)从模型中看出系数为负数,从参数显著检验P来看,x1 P值较小表明拒绝假设的证据比较充分,具有统计显著性,而其他P值较大。拟合优度为0.967197较大说明拟合优度较好。为了更好的验证这些因素对考研人数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剔出分析,首先,剔出了高校的数量,失业率这两个自变量后发现,GDP的拟合优度提升,表明这两者对研究生报考数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与我们前边所提到的不是太相符。
(2)剔除众多影响因素后发现,录取人数的p值最小,说明通过检验,具有统计显著性。拟合优度为0.950968较好,说明在其它因素影响较小得到前提下,前一年的录取人数对报考研究生人数有很大的影响。y=17.6737+2.733749x1+u
(3)分析结论。由以上可见,前一年的录取人数对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有很大的影响。前一年的录取人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就有2.733个单位报考研究生。这表明,学校对学生录取的人数的多少,会影响对于即将要报名研究生的人,考虑是否报考研究生。因此,在报名研究生考试之前,应先分析前一年的录取人数结合自己的成绩来考虑是否报考研究生。
3.1 国家和企业应该完善政策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以得出,国家加大教育的财政支持,学校会扩大教育体系,对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力度。随之而来,产生“考研热”。因此,国家应该对考研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增加毕业生就业渠道;国家可与企业联合出台一些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目从众,跟风考研;促进公平竞争。[3]
对一个企业来讲,公司要想发展就要求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甚至不惜开高的薪资来吸引人才,这在一方面也使得考研人数不断增加。在公司上,一方面,公司可以利用考研大军这一形式来选择优秀的人才服务于公司,使得公司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放宽对应届毕业生招生的门槛,使应届生能有机会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公司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也因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社会主义市场发挥的好了,公司本身才可以更加优良的发展。
3.2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和择业观。当今的考研热表明社会对知识人才和专业素质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同时也表明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业压力逐渐增高,文凭的信号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为了以后能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收入,较多的人选择本科后继续教育进入研究生阶段。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弊端,一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这无疑是一种跟风随大流的现象。笔者认为,考研只能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更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要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道路发展,最好能够将考研的目标与个人的社会理想和兴趣相统一,将自身所学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