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琪
(郑州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首先研究影响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其次阐述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最后提出解决措施和管理方法。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历经多年,虽然当初的供电系统设计理念大大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电力的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加快了农村电力系统的发展。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供电系统分为低压用户供电系统、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和高压用户供电系统三个等级。农村大多数为低压用户,图1为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图[1]。
图1 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图
第一,设备或线路出现问题会影响供电的可靠性。电力系统应用多种电气设备,连接设备的输配电线线路也是复杂多样,因此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影响系统工作的顺利程度和用户的正常用电。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备用设备,且没有进行定时的维修和检修。
第二,农村配电网网架结构的质量不佳,且其供电半径较大,导线截面较小,导致供电导线承受的工作量过于繁重,一旦停电会影响大批用户。因此,应不断加强电网结构,提升电网质量水平。
第三,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监督和保护,人为因素会明显加大电力设备的损坏程度,如变压器被盗、导线被偷、电线杆被撞倒等,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因此,要加强农民群众对电力设施保护规范和相关条例的了解。
第四,由于农村地理因素的影响,供电线路较长,但配备的维修车辆和维修工人的数量有限。线路发生问题导致停电时,不能第一时间维修故障设备。尤其当天气较为恶劣时,维修时间会不断延长。因此,需制定合理规范的运行维护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不断加强、完善农村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五,电网改造初期建设的变电所,自动处理事故的能力较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不够完善,容易引起跳闸,且无法掌控人工倒闸工作花费的时间,进而无法控制恢复供电的时间。此外,人工数据采集等技术和管理制度还有待更新和完善。
第六,由于电工操作水平有限,经常出现工作失误等情况。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电事业的不断进步,供电工作逐渐走向标准化,农村电工的操作技术明显提升,但是从每年的事故发生率中可以看出,由于电工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仍然较多。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在供电可靠性标准中,清晰标明了供电可靠率的计算公式:
目前,市场为提升供电可靠率,选择的制度多为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对农电发展而言,它的考核标准非常高。因此,开展供电可靠率管理工作时,它可以反映电力行业的全面管理情况,折射出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的供电水平、管理水平等真实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更加直观的影响。
第一,加强电网改造的投入力度,提升供电的质量水平。加强电网的改造力度是提升供电质量的关键,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在电网改造中投入更多精力。改造电网的初衷是有效提升供电设备的可靠程度,可通过不断试用新产品、新技术,提升配电装备的整体质量。
第二,选择使用免维护或维护次数较少的设备,从根本上减少设备维修次数。按照使用情况的不同,打破设备到期维修这一工作定律,同时将传统维修模式转变为状态检修,利用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技术获取设备运作的真实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展开维修工作。
第三,选取合适的电力系统结构和接线形式,以加强供电线路的质量水平,而某些重要线路需要使用双回线。当下的农电配网工作中,使用双回线线路供电,输送效果较强,稳定性较高,输电线路较为可靠[2]。
第四,创建配电网络自动化,选用基础数据填报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制定和本地情况相符合的综合自动化方案,在配网自动化进行整体监控期间,提升对电网每时每刻工作情况、设备真实状态和开关工作数量等真实数据的收集力度,有效实现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供电的可靠程度。
图2 基础数据填报工作流程图
第五,实现配电网络保护自动化,能够有效分离故障地区,方便诊断与修复,同时可以进行网络的过负荷检测,及时调准和改变电网的工作方式,有效降低停电发生的频率。此外,在主干路增加适量的线路开关和几个不同的支线,以控制停电涉及的范围。
第六,提升线路绝缘质量,进一步加强供电可靠性。合理扩大电力电缆供电容量,在人口密集、树线矛盾较为明显的区域增加电缆敷设数量,且新建设的线路要选用合适的电缆线。
第七,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合理使用。伴随电缆适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选择适合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和配套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过电压对设备造成的损坏,降低绝缘设备破损而发生事故的频率[3]。
保持供电可靠性水平是确保供电系统能够对用户稳定供电的关键,因此电力运行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加强供电部门与用户间的联系,重视宣传工作的开展,降低事故停电、重复停电和破坏性停电出现的故障频率,从而提升供电可靠性。
第一,仔细了解、探讨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提前明确影响可靠性的指标,制定供电可靠性管理方案和评定方法,优化事故处理办法,不断提升供电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减少停电出现的频率。一旦发生停电,要缩短停电时间,提升供电的可靠程度。
第二,利用配网自动化工作模式的工作特性有效展开管理工作。处理问题的效率会直接影响供电的质量,配电网自动化处理应当选取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应收集信息,其次判断问题的不同点并确定故障位置,最后充分发挥一次性系统的故障隔离功能恢复供电。
第三,加强配电设备的质量,提升输配电线路的工作效率。根据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严格完成巡视、维护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的相关工作,遵守24小时值班工作制,一旦发生问题,可以随时随地维修。此外,工作人员排班开展特巡和夜巡工作,以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保证配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第四,提升农电管理的进步速度,制定农电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提升工作管理的真实水平,做到有计划的停电,同时将停电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出现无计划停电、重复停电等情况,且需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操作而导致发生事故[4]。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工作中,应当不断提升配电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加强供电可靠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供电可靠性的标准逐渐完善,农村用电的可靠性不断加强,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创造了更多收益,同时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促使电力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