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姗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现代科技不断创新,各类商品玲琅满目,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很多手工业制品逐渐退出市场,传统手工艺无法得到活态传承。事实上,传统手工艺被淡忘的同时,并非人们心之所向,在市场的推动下,手工艺制品被工业品所取代,要想与市场再次接轨就需要设计创新,大众的文化自觉需要被唤醒。本文将以京津冀地区传统手工艺为例,探讨传统手工艺现状与价值,实现其活态传承,重新与市场接轨。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手工艺的价值世界,从形而上的角度是一个意义世界的创设和建构,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自由;从形而下的角度,它是一个蕴含着感知与经验的世界,其价值目标指向对自在的生命体的尊重。[1]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将整个社会带入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企业为满足消费,将生产方式转变为机器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使每个产品近乎完全相同,而传统手工艺之所以值得被认同是因为其生产需要脑力体力同步进行,技术与艺术、情感完美结合,手工艺品虽看似相同却各有特色,这是手工艺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与工业品相比,手工制品的情感价值是无法复制的,在手工制品中匠人的情感与精神依然温存,这也是传统手工艺的本质核心价值。
手工劳动制作独具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称为手工艺。手工艺品则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成的产品。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W·莫里斯和其他欧美艺术家在“手工艺运动”中就肯定传统手工艺是人民大众艺术,也是珍贵的艺术宝藏。反映出人类的思想和艺术情怀,虽朴实简练,却是最纯净、自然地艺术。到20世纪60年代,手工艺开始被大众认知,并得以复兴,自然地原料、精湛的技法使手工艺在欧美国家兴盛起来,被大众青睐。
2015年6月13-16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京津冀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云集140位京津冀手工艺非物质传承人以及130套参展的手工制品,共73个非遗项目。从调研结果来看,约80%的调研者对传统手工艺保护政策缺乏认知,故仍需大力宣传和发扬。
(1)京津风筝
北京、天津都是著名风筝产地。北京风筝中哈市风筝为其中重要流派,迄今一百六十余年,历经四代传人,风格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天津风筝代表是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的“风筝魏”,其用料、塑形都十分讲究,图案绘制精美,且可拆可折叠,方便携带。其精湛的技术受到社会各界认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声在国内外得以增强,由第四代传人魏国秋设计的“世界和平”3D风筝被作为非遗代表作赴法国巴黎进行展示交流。天津政府通过举办风筝节等方式对其提供大力支持,社会关注度得到提高,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缺陷,经营理念欠缺等问题,使“风筝魏”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限制。
(2)京津冀泥塑
泥塑是新石器时代出现民间传统艺术。北京“兔儿爷”泥塑曾是老北京中秋节的吉祥物。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剩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2]旧时京华,中秋前夕,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造型精美的兔儿爷,虽为祭月供品,却又深得孩童偏爱。如今,拜祭兔儿爷的习俗已淡出人们视线,供求关系等因素使得这些精致可爱的小玩意儿渐行渐远,兔儿爷也不再成为孩童的玩偶,中秋的记挂。
天津彩塑“泥人张”备受百姓的喜爱,距今180年的历史,用料考究,栩栩如生,开山鼻祖张长林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使每一个泥塑在他手中拥有生命,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将这以手工艺文化发扬光大,从第四代传人开始,为了使泥人张更好的传承,泥人张不在拘泥于传承张姓一家,天津本地,泥人张的继承人开始桃李天下,但也衍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作品具有极大的功利性,大雅不足,艳俗有余,且质量上大打折扣。直到第六代传人才努力将其雅韵得以回升,并且推向国外。
河北省可谓泥人之乡,河北白沟泥塑已有300余年历史,颇具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纯净的乡土气息,造型逼真,生动形象,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制作原生态,纯天然泥塑,与现代倡导的绿色环保相统一,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设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工业革命后,具有区域艺术风格和特色。传统手作,不应只是存在乡村,流传在民间,收藏在博物馆;而更应该掌握在年轻设计师手中,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断点,需要活态修复。[3]传统手工艺的现状概括为:生产结构单一,多以家庭作坊为主;规模拘谨,分散;功能缺乏多面性,以纪念品为主;传承技术面临困境、人才匮乏等。部分手工艺虽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自身也在不断改革,与时俱进,但就“活态传承”而言,依旧存在问题。
仅传统手工艺的概念来讲,其本身就是独具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任何一件手工艺品都包含工匠的设计理念和构想。现代设计常被视为手工艺的对立面。实际上,现代设计在发展初期与传统手工艺的矛盾是社会转型的时期的特定产物,有其阶段性特点,这并非由两者的内在属性所致。确切而言,他们既一脉相承,又殊途同归。[4]简言之,传统手工艺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离不开设计的理念做理论支撑,设计也需要手工艺为载体,两者结合才能将传统手工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当今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活态流变为主要方式。“手工艺”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承载着几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对当代生活状况的记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是时代的缩影。像是以手工艺品为载体,以纪录片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线之中。
所谓“活”,不仅仅是它字面意思那般简单,“活态传承”不单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手工技艺,时代缩影,历史背景,情感寄托等,种种内涵寄予一个活字,可见其所承载的深刻涵义;“活”代表生存,有生命,能够很好的生长,传统手工艺拥有鲜活的生命和灵魂,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艺。手工艺,是有灵魂的文化;“活”代表逼真,正是因为像泥人张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逼真的展现了当下时代的各种状态,才使得有很多历史性的时刻,瞬间被记录,这份逼真依然需要珍惜和保存;“活”又寓意救活,针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现状,研究更好的方案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活态传承;“活”又亦是一种生动,灵活,不呆板,不拘束,新的时代有着新的时刻,精彩值得被记录,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灵活继承,巧妙传承,永远充满生机,紧跟时代步伐;除此之外,“活”也代表一种创新,活态传承不是对传统手工艺的简单复制,而是需要不断更新、改变,与新时代的社会状况相符合,不被拘谨,不被淘汰;又或者说“活”更代表永续发展,不仅在过去是生机勃勃,在当下、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依然永葆生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被淡忘。可见,仅仅“活态传承”这区区四个字眼就拥有诸多内涵,又或者说它的内涵不仅仅拘于此,而是还有更多更加深刻的涵义等待后人发掘。
但就根据当下京津风筝和京津冀泥塑的生存现状分析,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存在问题,大众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依然存在缺陷,手工技艺的传承更是受到精力、耐力、喜爱程度等诸多方面影响。因此,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学习过程漫长、复杂,即使投入时间精力也不一定会有所作为,这正是传统手工艺后继乏人的原因之一。从文化角度来说,如果传统手工艺被人们淡忘,必定会消亡,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需要将传统手工艺走进中小学校园,开设相关课程。譬如,一周开设两到三节的课程,从思想上渗透,让中小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升个人的艺术情怀和修养,更好的传承手工艺文化;开设面向市场的手工作坊,让大众了解传统手工艺,亲身参与到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手工艺的别样魅力,这样不仅使传统手工艺更好的走向市场,迈向国际,对于手工艺的继承也会有别样的收获;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部分传统手工艺的经营理念存在潜在问题,需要改进和提升,固守原本的营销模式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退出市场,淡出人们的视野。手工艺继承者应该与商业界的人士多交流,分享经验,找寻更适合手工艺发展的经营模式,提高传统手工艺的地位。从美学角度来讲,设计是与时俱进的,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也需要不断创新,经常和高校研究手工艺方面的导师交流,与相关的设计师多沟通,互相学习,研究,使传统手工艺更好的与市场接轨,达到双赢。
文化自觉,不单单是个体的主动行为,更是民族、地域、国家的主动文化行为和认同。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众文化意识的觉醒、需要国家、个人、手工艺继承者等人的共同努力。因此,提高文化自觉性、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这份情感无法复制,不可磨灭,更是几代人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珍贵的礼物。虽说当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不会成为它消失的理由,而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理应得到重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这份纯净和真实值得我们永生敬畏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荆雷.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D].北京:中国研究院,2012
[2] 马美惠.至精至好且不奢——手工艺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 刘蕴松.传统与新锐设计碰撞[D].英国AT-KINS江苏丝绸,2016
[4] 付彧.手工艺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北京:包装工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