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峰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和畜牧兽医站,山西 长治 046500)
猪丹毒的病原是猪丹毒杆菌,该菌不具备芽孢和荚膜,也不能运动,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自然感染的条件下,丹毒杆菌主要会导致3~12月龄的猪患病,但是随着猪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易感性反而降低。猪丹毒杆菌在体外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于青霉素特别敏感。人对猪丹毒具有易感性,相关报道可知,禽类和水生动物同样是该病比较重要的传染来源。患病猪和康复猪以及健康带菌猪都可以成为猪丹毒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带菌猪和其他带菌动物其排泄粪尿中含有大量猪丹毒杆菌,会对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猪舍等加以污染,并且通过采食饲料的方式将易感猪感染。饲养场内的健康带菌猪如果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会直接导致其抵抗力降低,通过消化道侵入猪体内,造成易感猪患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情况,好多地方多雨的季节发病情况比较严重。该病通常呈地方性或者流行性发生,但是也有暴发性出现的情况。
实际生产中猪丹毒会有1~7天不等的潜伏时间。感染猪丹毒的猪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会受到细菌毒力、机体抵抗力、免疫状态、自然感染的方式以及应激因素的影响,而在临床中表现出不同的患病表现。
急性型。患猪在临床生产中急性型最为多见,经常以突然暴发的形式出现,并且一旦发生就会有比较高的死亡率。
亚急性型。患猪可见的临床症状比较轻微,感染的前几天会在猪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疹块。病势比较轻,患猪可以自行康复,其中也有一些患猪会转变为败血型而死亡。通常病程会持续1~2周。
慢性型。慢性型大多是由急性型或者是亚急性型病猪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患猪,在临床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慢性型的猪丹毒患猪通常可见皮肤坏死的症状,如果有继发感染的情况出现,会导致病情更加复杂,并且将病情拖延更久。其中主要表现在四肢关节上,病程大概持续数周或者数月。慢性心内膜炎患猪经过治疗也不能痊愈,最终会因为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
临床生产中主要根据患猪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的实验室诊断的结果加以诊断。猪丹毒的病原在临床生产中比较容易培养。血清学试验结果仅仅说明患猪曾经接触过病原,但是并不能作为确诊的准确依据,应该间隔14天再进行2次血清学试验,如果结果仍然是滴度升高的结果,就可以用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猪丹毒一旦在猪群中出现,饲养者给予积极治疗,通常会有比较高的治愈率。及时观察猪群状态,发现患病猪应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同时给同群猪进行药物的预防。猪患病后在24~36 h内加以治疗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生长猪群持续不断的发病,就必须采取免疫接种,通常选用二联苗或者是三联苗,8周龄猪接种1次,10~12周龄时需要加强1次免疫接种。但是为了避免母源抗体产生的感染,通常在猪8周龄之前不进行疫苗免疫。生产中采用猪丹毒弱毒菌苗,猪皮下注射1 mL,免疫期可以长达6个月之久;还可以采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通常给体重10 kg以上断奶仔猪皮下或者是肌肉注射5 mL,21天之后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免疫期能够维持6个月之久。此外,还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对于猪的生存环境进行清扫,保证环境的卫生并且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屠宰场、交通运输、检疫工作应该逐步的强化。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如果必须从外场引种,应该将新引入的猪隔离饲养21天,并且进行相关的检疫之后,确认没有异常才可以进行混群饲养。
目前,我国给感染猪丹毒的猪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急性型患猪通常需要按照体重静脉注射1万IU/kg青霉素,同时还要配合肌肉注射常规剂量的青霉素,之后每天进行2次肌肉注射,主要目的是防治猪丹毒的复发或者转为慢性型。而且不能过早的给患猪停药,应该在其食欲和体温都恢复正常之后,再持续用药2~3天,以保证疗效的巩固。临床中还可以应用抗血清疗法,通常仔猪注射5~10 mL,3~10月龄猪注射30~50 mL,成年猪注射50~70 mL,采取皮下或者是静脉注射的方式,一般经过24 h之后再进行1次注射。将青霉素配合抗血清应用,会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如果育肥猪群中有个别的猪感染猪丹毒,就应该对不同批次的猪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