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曜晖,周万津,葛正龙,杨俊伟,江波,李妍君,罗毅,卢阳(遵义医学院:.实验教学管理中心;2.病理生理学教研室;3.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贵州遵义563000)
【提 要】 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正在全面推进。目前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技能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偏低等问题。为构建医学高校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遵义医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课程体系为依托,以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创业网站为媒介,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和管理人员培训,大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创新技能,提升创业能力。现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报道,为相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已形成一定规模,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概念[1]。2000年12月,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成立,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2]。在国家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下,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其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相对不足、创新创业技能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偏低[3]。此外,部分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方面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另一方面,应该与我国高校教育现状相结合,努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遵义医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及后续出台的一系列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及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自2010年起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从此开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1 设立创新创业组织机构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团委和财务处等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政策制订、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各成员权责清晰,分工明确。
1.2 创新创业制度建设 学校出台或拟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包括《遵义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遵义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方案》《遵义医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遵义医学院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遵义医学院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办法(试行)》《遵义医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办法》(拟出台)《遵义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条例》(拟出台)等,从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创业基地等各个方面,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3 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述等系列讲座和《创业基础》等选修课,现初步形成较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基础》(慕课)等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2)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述、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挑战杯等系列讲座,将其作为年度常规讲座,旨在为具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1.4 初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通过个人申请、参与答辩、试讲等环节,从辅导员和各个专业教师中遴选出校内导师,医学相关专业教师主要申请创新导师,药学、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教师侧重于申请创业导师[5-6],所遴选的导师从事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授课与创新创业实践。学校正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竭力为教师提供机会,使其深度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生产和科研实践活动,学习先进经验,积累有关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等实践知识,及时反馈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中的意识和能力[7]。
1.5 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1)前期以免疫学等教研室为先导,通过面试等环节筛选大一优秀本科生,参加为期半年的创新创业培训班,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科研设计等方面培训。(2)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前1~2周进行系列指导讲座,对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及申报书填写等内容进行讲解。(3)校内专家评审上报的申报书,确定校级和参加省级评比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由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对中期报告和结题进行专题讲解。(5)上年度获得省级重点或一般项目的中期报告上交后,根据其进展情况和项目组意愿精选部分追加经费,保证其结题时能发表较优质的论文。
1.6 以创办创新创业教育网为媒介,宣传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利用各类新、旧媒体进行创新创业宣传,在大学生心目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在利用传统媒体(开展系列讲座、编制论文集等)进行宣传的同时,通过建立创新创业QQ群、创新创业资讯微信公众平台及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宣传内容和方式主要包括:(1)收集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的学生论文,编制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集。现已结集出版第一版,共收集大创项目支持的,学生为作者56篇。(2)通过收集典型创新创业案例宣传创新创业。(3)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布国家、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政策和管理办法。(4)通过BBS和QQ群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互动,及时解答同学们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疑惑。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于校园文化当中,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弘扬创新和创业精神,让全体师生共同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形成推崇创新、尊崇创业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8]。
近年来,本校学生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456项[8-9],其中省级203项,国家级65项。仅2016年,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52项,国家级立项20项。所获项目数逐年增加,参与学生2 896人次。
学校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提升创新创业实战能力。从2010年起,连续参加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1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1项。2013年参加贵州省第一届创新成果展及创新论坛获得“十佳论文”1项、“十佳作品”1项。2015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评“优秀论文”奖1项。2015年参加第五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2016年参加第六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获得三等奖1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就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2015年,本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4.15%;2016年,本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升至95.89%。同时,本校就业工作办公室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98%的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非常满意或满意。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目前,创新创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校的重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成为目前所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本校初步建立起适合医学院校情、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基本可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前2个层次目标:第1层,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第2层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但要实现第3层“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10],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还将继续加大创新创业的力度,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机制,采取多种举措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