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静
我们每天打开各种新闻媒体,便可耳闻目睹不少事故消息,诸如工伤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交通事故、中毒事故、倒塌事故、溺水事故等等。笔者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常常感叹这些惨痛的消息包含着两大悲剧,悲剧之一是许多惨痛事件实际上是不断地在重复发生;悲剧之二是许多事故受害人有被救可能,却由于在场的人未掌握正确的急救法而眼睁睁地让其死去。第一种悲剧由于客观原因较难避免,而第二种悲剧却往往是可以避免的。突发事故时的急救不当,除了缺乏正确的急救知识和适当的急救方法外,还有一个因素可能是事故急救中的性别忌讳。
古代中国人思想的三大主流儒、道、佛三家中,如儒家严申“男女大防”,即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佛家则把色戒定为佛教的第一大戒,佛经上说:“一切烦恼,爱为根本。”(《大集经》),而儒家、佛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其结果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使性别忌讳盛行,性科学失传,导致了性无知、性神秘和性压抑。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封建思想束缚的性桎梏、性禁锢虽然已被冲破,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道德观念在性问题上的消极影响却绝非短时间能消除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到今天,性别忌讳在中国成年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也可算是中国的国情民俗之一。而性别忌讳一旦成为事故应急救援的障碍,则很有可能贻误极为宝贵的抢救时机,从而使事故受害人无可挽回地丧失生命。
几年前有一则报道说,某村民干完活回家发现许多人围观本村一名兼职担任电工的小伙子在给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女青年做口对口和胸外压心的人工呼吸,上前一看,女青年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不禁大怒,不问缘由就打了那位电工几个耳光,电工愤然离去。围观人群中有人向他解释,是他妻子在自家屋前不幸触电,邻居将电工叫来急救,应该谢人家才是。他恍然大悟,赶忙去找电工,噗通一声,跪在电工面前,可是由于耽误了抢救时间,他的妻子再也不能死而复生了。
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性别忌讳极有可能成为事故急救的人为障碍而酿成悲剧。
举几个早年间的例子,《新民晚报》曾报道:1996年11月27日傍晚,本溪市本钢质量处驻二铁厂化验站的几名男职工在洗浴时意外中毒昏倒。该站女职工赵玉华闻讯后说:“男浴池那边一定遇到险情了,咱们可不能爱面子不救命。”她与众姐妹跨越世俗的篱笆,勇敢地冲进男浴池中,将几名中毒职工及时抱出浴池送到医院,经全力抢救,中毒者全部脱险。
再如南昌市当地报纸曾报道过这样的消息:
1997年1月18日,南昌市巡警直属大队接到市局110紧急处警指令,中山路某号三楼居民彭某用热水器洗澡时不慎煤气中毒,昏迷在洗澡间。巡警仅用2分钟赶到现场,当时该女子已休克。巡警顾不得男女有别,立即进行紧急救护,再将女子从三楼背下抬进巡逻车,此时其女子大小便失禁,巡警身上,巡逻车上到处都是大小便,巡警也顾不得脏、臭,迅速将其送往市第一医院抢救,终于化险为夷。
以上列举的案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这样的案例发生呢?
1996年5月27日《警钟长鸣》报道,当年3月23日早晨5时30分,黑龙江省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二套气体分馏车间泵房女泵工韩永清在室内巡视时发现泵有严重泄漏,立即打电话叫大个子男班长张安全来和她一起处理。张到后与韩分头去处理故障,由于泵房内充满液化气和硫化氢混合气体,韩和张先后昏倒。几分钟,韩苏醒过来,不顾自己头昏腹疼,眼鼻流血,硬是把体重150多斤的张一点一点拖至3米远的泵房门口通风处,之后立即给150米外的操作室电话求援,随后又对张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两分钟后,操作室4人赶来,又对张进行人工呼吸,并拨通医院急救电话,韩和张一起被送至医院,双双抢救脱险。厂领导请来的哈尔滨医科大教授称赞韩等人做得对,做得非常及时,否则再晚几分钟就没有了抢救成功的希望。这一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案例再次印证了事故急救必须冲破性别忌讳观念的束缚。
日中友好人士、日本特定医疗法人、德州会理事长德田虎雄先生指出:“当你的家属、恋人、朋友等最亲近的人突然倒下时,能够拯救他们的既不是医师也不是急救队员,而是你。急救任务自然落在了在他身旁的你的肩上。医师和急救队员到来之前,用什么方法处理,是与生死相关的大事。也就是说,他的生命将取决于你是否掌握正确的急救法。急救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谁都可以掌握。我总认为,应该把‘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止血法’等与性命相关的急救技术和基础知识,贯彻到学校教育中。如果那样做,可以大大减少惨痛的死亡事件。”德田虎雄先生所言甚是。
在国外,不仅西方国家,连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等都特别强调防灾自救教育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日本在这方面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学生从小学起就要接受防灾自救的教育,并且这种安全教育是以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自救能力为出发点的。日本中小学生平时接触的卡通片和卡通书都有安全教育的内容。大中小学都有安全课程,其中心内容都是教育学生遇到各种灾害时如何展开逃生自救,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李敏作为安全工程师,曾多次组织遇到中毒和触电等紧急情况如何急救的讲座,请医生向工人讲解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等急救知识,当医生需要学员配合进行示范表演时,谁也不愿上来一试,李敏只好躺在几张课桌拼成的“床”上充当模特,当需要学员互相学着做时,有人提出只能男对男,女对女,还有人提出男女合做时,能否在模特的嘴上盖块手帕或纱布,甚至有人说:“真要做时,男对女,女对男多不好意思呀!”殊不知,生产过程中一男一女配合操作,如配电,一人拉合闸,一人唱票监护,是完全有可能的,假设其中一人触电,必须做嘴对嘴人工呼吸或胸外挤压等急救动作时,那可是不能顾忌男女有别的!但还是有人不以为然地说:“你说的情况和方法天晓得什么时候会发生和用得上!”由此可见,性别忌讳确实可能成为事故急救的一道障碍。
最后,还想补充指出,堪称儒家典范的孔孟之道强调“男女授受不亲”,但同时认为这一点并非铁硬死板的教条,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孟子》上有段趣味盎然的对话:
淳于鬓: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吗?孟子:是礼。
淳于鬓:那么嫂嫂掉在水里,要用手拉她吗?
孟子:嫂嫂掉在水里不去拉她,那就是豺狼了!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制;嫂嫂掉在水里时用手去拉她,是权变。
从以上记载来看,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懂得封建礼教中男女不能直接接触固然重要,但到了人命关天时,还是安全第一,救人要紧。我们现代人在事故急救,生命攸关的紧要关头,难道还要拘泥于男女有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