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孟克
(青海省德令哈市草原工作站,青海 德令哈 871000)
我国草原面积十分庞大,位居世界第二,在全球草原面积中占有13%的比重。草原具有生态、经济等多重作用,既是我国最重要的绿色生态保障,同时又是农牧发展畜牧业的基本生产资源,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草原开始从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游牧经济转变为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随着家畜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和盲目的开垦农田,有着许多草原成为了荒地,天然草场可放牧面积不断缩减,造成草原退化的困境。
我们所说的生态畜牧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和平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协调共生、高效循环、能量有效使用的准则,因地制宜,适度放牧,规范化生产。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健康,经济进步相统一。生态畜牧业是与生态农业类似的产业概念,可以说是生态农业的另一个延伸面,目的是为了将草原与动物紧密联合起来,从而提高草原生态产业的效益与服务价值。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有了实际的运作,在我国的提出也有将近20年的历史。有学者提出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草原生态就是要全面考虑草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整体上来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有效长久的使用草原,达到草原系统的一草一畜一人协调稳定发展。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变发展模式,在提高家畜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家畜的数量,缓解草场与家畜之间的矛盾,较少草地放牧的压力,遏制草原退化的趋势,有利于草原恢复生态环境。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草原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并且对于我国维护气候变化战略顺利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具有草原特色的高端生态畜牧品,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草原承台畜牧业能够保护地方特色物种和植被,在市场经济调节下,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又可以在经济提高的同时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在一个较高的需求层次上维护了食品安全。
第一,采用家庭生态牧场模式。是在“双权一制”落实到户到前提下为,按照每家每户为单位,以草牧场生态系统的建设,草场植被恢复为基础,实施科学放牧,用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的的家庭生产模式。这种方式促进了农牧民积极保护建设草原,促使草牧场不足的养畜大户开始以有偿方式流转无畜户或者少畜户的闲置草牧场。
第二,区域耦合发展模式。两个或者多个以上性质相接近的生态系统具有亲和的趋势,当条件成熟之后,可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高级的结构功能体,实现系统耦合效应。根据此效应可以针对不同景观系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生态恢复。
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传统草原的放牧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兴产业方式,对其概念、用处、意义、模式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并且加以宣传和引导。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很多,积累的技术丰富,这些都可以作为生态畜牧业的借鉴。应该加强组织和领导,从全局观念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的建设。
以六大牧区为根本,在现有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模范工程,选用国家、企业、农牧民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改进的方法,建立规范有效的模式标准,从而树立起具有推广价值的榜样作用。
我们应该以区域资源特点为基础,以市场作为导向,认真抓好生态牧区的建设规划,明确分区,优化模式,统筹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经营发展格局和多类型的产业化体系。
在农业部的带领下,各大牧区的省市成立由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组织落实,监管各地的具体实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级科研单位牵头,各草原、畜牧业研究机构参与,形成一个产业技术体系,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在国家的带领下,遵循科学发展观,将地方与农牧民相结合,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建设,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达到可持续使用价值。
[1]张新时.内蒙古草原陷入发展困境[J].瞭望,2005,23:58.
[2]王瑞杰,覃志豪,姜立鹏,叶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价值损失量遥感估算[J].生态学杂志,2007,26(5):65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