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兰
近来,“炫富摔”席卷社交网络,从摔出钞票、黄金的模特,到摔出救援工具的消防员,各行各业纷纷效仿。其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机制呢?
每一种行为,都有特定的心理需求在背后推动。粉丝模仿明星,创业者模仿成功企业家,都是力量较弱的一方模仿力量较强的一方,通过模仿“强者”,我们就感觉好像变得跟他们一样。奥裔美籍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将这种现象称为“融合需要”,通过模仿我们认同和向往的对象,与这个高大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能够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对被孤立充满了恐惧。模仿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学习机制,对我们融入群体,排遣孤独,起到重要作用。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还提出模仿三定律:下降律,指社会下层人士模仿上层人士的倾向;几何级数律,指在没有干扰下,模仿以几何级数增长;先内后外律,指对本土文化及行为的模仿优于对外部文化及行为的模仿。
模仿作为一种快速学习的心理机制,既能够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又能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当然,盲目模仿也是不应该的。(《科技日報》)
评点:模仿不是创作,但创作不能没有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