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云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近期新增“全军挂像英模”之一的林俊德院士,扎根大漠戈壁奋战了50余个春秋。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在铸造国家核盾的艰辛征程中,生命不息而冲锋不止?那就是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
从林俊德追寻至老一代“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从王进喜拉近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英,他们的人生是一首建功国家大业的英雄交响曲,也是一部以身许国的精神教科书。这些英模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格,彰显的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也展示着共产党人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著名诗人艾青在诗作中这样感慨:我们的祖先,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因为这种“不屈辱”的许国精神,在民族危难时,自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舍生取义者;在民族受凌时,自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者;在实现民族理想时,自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革命者。无数英烈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彪炳史册。仅贺龙元帅的宗亲中,就有2050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爱国以鲜血书写、报国用生命相许,何等的壮怀激烈。
以身许国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有哲人说,许国是生命的燃烧、报国是事业的奋斗。唯有燃烧,方能让人生出彩;唯有奋斗,才可为国家建功。邓稼先领军的团队,用一代人的拼搏,完成了一些强国需五代科学家接力攻关的核武研制工程;黄大年回归报国,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西方国家需20年才能做成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这种忘我报国,何其可歌可泣。
以身许国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共和国的锦绣河山,需要无数儿女无怨无悔地守以坚韧、付以辛劳、献以智慧。舍小我、谋大我者必以天下为己任,忧患着大我的忧患、快乐着大我的快乐、憧憬着大我的憧憬、幸福着大我的幸福。王继才在孤岛中坚守30余年,用自己的坚韧和奉献,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钟扬在青藏高原跋涉16个春秋,用自己的艰辛和智慧,留下创造美好未来的4000万颗种子……正是这样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许国者,撑起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脊梁。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奉献是最可贵的报国。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赤子,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俯仰无愧的报国华章。
(人民网人民日报有删节)
【时评分析】
这篇时评文有以下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典雅端庄的诗词式标题。标题乃文章之目,“以身许国岂邀名”里“以身许国”四个字已经让人感受到凌云壮志,“岂邀名”的反问尤其刚直傲岸。这样的标题,文气恣睢,令人一见难忘。
二、严整缜密的结构布局。文章第一段引述了林俊德院士的事迹,一百来字完成了简单介绍、反问强调,明确本文中心论点——“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丝毫没有拖泥带水,让人立生好感。第二段作为过渡段,从林俊德院士开始延伸思路,定调共产党人“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很好地起到了缓冲文势、开启正面议论的作用。
第三、四、五段是论证过程,三个分论点句式相似,却非罗列,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也不是单一乏味,而是丰富多彩。分论点一强调“大义”,分论点二着眼“奋斗”,分论点三谈“奉献”。
最后一段强势振起,暗暗回答了“岂邀名”的骄傲反问——“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这句承接上文的“奋斗”与“奉献”。
当然,这部分论证主要以正面事例充实,若设计几个反面事例,形成对比,也另有一番精彩。
三、声威赫赫的豪言壮语。本文反问、排比信手拈来,四字词和整句更平添标致风韵,这些诗歌一样的文句如涓涓如汤汤,形成了这篇时评作品张弛有度、进退得当的突出特点。
四、准确得力的写作定位。文章發表于人民网,身处党政喉舌、面向党员群众、宣讲时代风向,这是本文的写作定位。所以用语力求准确,遣词造句规范标准,不使用轻佻的网文体;引用事例或拓展评论都尽力避免盲目拔高,即使是激情澎湃也能适可而止,以免引起反感。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