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升永
摘 要:在中国的近代史中,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以来,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代表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正是从《南京条约》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外国列强的步步打压,一条又一条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这些条约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拥有着较多的影响。条约体系的构建,也逐渐在中国近代史中得到稳定,并且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分期的重点。
关键词:条约体系;构建;中国近代史;分期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1-0023-04
一、条约体系的构建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关系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其经历晚清王朝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以及北洋軍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中,与条约体系有着深刻关联的,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贯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在中国近代史的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的阶段,条约体系在第二个阶段已经失效。在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中,各种西方列强与晚清政府签订下的多个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均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使条约体系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表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关键,条约体系的构建在中国近代史在进行分期过程中也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中国近代史的条约体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侵华战争所签订的条约成长,从《南京条约》签订的初始,西方列强纷纷开始瓜分中国的行动。这一系列行动所卷起的浪潮将条约体系推向了高潮,在这个时期的中国也面临着即将亡国的危机,大量的租界伴随着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出现。甲午战争过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趋势越来越严重。随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晚清政府出逃,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善了中国近代史的条约体系构建,使其在《辛丑条约》之后达到了顶峰,而满清王朝也在随后到来的辛亥革命中覆灭,条约体系也就此逐渐瓦解[1]。
在中国近代史中,条约体系从晚清王朝开始,直至晚清王朝崩溃,条约体系才得以瓦解。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将晚清王朝的腐败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灭亡。据不完全统计,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已达500多条。在这500多条不平等条约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又作为最重要也是最独特的分割点,将整个条约体系进行联系,构建出在晚清王朝统治下逐渐崩塌的历史真相[2]。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中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发展,也代表着晚清王朝在迂腐统治下带来的腐败,这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也代表着在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上所出现的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晚清政府不断的在消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中,不仅标志着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也代表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所受到的压迫。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大量的利益被西方列强瓜分。人们群众就处于这种被晚清政府以及西方列强剥削的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人民与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社会中的危机也导致社会变得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条约体系的建立打破了晚清王朝的强国梦,使晚清王朝在固步自封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毁灭,中国近代民族运动也在这个时期萌发种子,在经过农民战争、洋务运动以及维新变法之后走向了结局,辛亥革命的爆发也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倒塌,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最终结束。而随着满清王朝衰败而建立起的条约体系也逐渐瓦解,中国开始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条约体系从建立到瓦解
条约体系最早期的建立源自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经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事后,英国对中国发动长达两年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1842年,晚清政府在战败后被迫与江宁(即南京)签订《南京条约》。晚清政府被迫赔偿2100万两银元的赔款,五大通商口岸开放,割让香港岛。这是中国签订的第一条割地赔款条约,紧随其后,晚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的《望厦条约》与《黄埔条约》[3]。这是条约体系建立的初始,西方列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展开对中国的数次侵略,在不断剥削的过程中,促使中国不断变弱。在条约体系初次建立之后,中国农民与封建主义统治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激化,中国由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紧随《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的,是晚清时期第一次大型农民起义。《南京条约》签订带来的影响,导致晚清政府开始加强对人民的剥削,这使人民的生活负担越来越沉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就此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太平军迅速占领南京,同时派出人马进行北征以及西征。在石达开带领的西征军前进的过程中,大败湘军,在军事上取得重大的成果与胜利。随后,太平天国内部高层发生战争与冲突,太平军在与湘军的作战中也节节败退,在洪秀全病逝后,太平天国运动被晚清王朝与西方势力联手绞杀。太平天国起义是条约体系建立之后的第一次人民思想变革,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表示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4]。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此间,俄、美、英、法4国强迫晚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以及《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5]。这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剥削,条约体系在这些条约的签订下逐渐牢固,并趋于完善。在这种条约体系完善的局面下,晚清政府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光。在这个阶段中,晚清政府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涌现出第一批想要拯救大清王朝的人,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晚清政府意识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也由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与求富作为口号。洋务运动的进行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苗头,洋务运动主要是将西方的现代化科技引进,从而武装自己来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在洋务运动进行的过程中,爆发中法战争,虽然此次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在这次胜利后,晚清政府急于签订《中法新约》,使这场战争不败而败[6]。《中法新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已经逐渐陷入到依赖不平等条约签订而维持和平的地步。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逐渐看清楚晚清政府的无能。随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晚清政府组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代表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同时签订的《马关条约》也代表中国近代史中的条约体系进一步巩固,并进入高潮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签订下的《马关条约》使中国陷入到更加严重的社会危机中,这种情况下的人民已经预感到亡国的前兆,西方列强也开始在这个时期纷纷加入到瓜分中国的行动中。在这种危机下,条约体系逐步走上了高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2亿两白银的赔偿,日本在这次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7]。在这种背景下,部分有志之士开始试图冲破封建主义的枷锁,主要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六君子”为代表。戊戌六君子在反抗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同时,开始进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是维新派在爱国救亡过程中发动的一次最重要的政治改革。虽然戊戌变法在百日后受到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抵制而结束,但戊戌变法在实行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的思想解放。义和团运动在开展之后发生一系列变化,最主要的是义和团由原本的“反清灭洋”的口号在后来改变为“扶清灭洋”。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剥削逐渐增加,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广大人民群众也由此开始联合反抗西方列强。
义和团运动与维新运动失败之后,西方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晚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条约体系逐渐走向巅峰,在《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11国共索赔4.5亿两白银,索要本息足9.8亿两白银,大肆掠夺晚清政府的财富,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由此标志着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8]。《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晚清王朝的统治更加脆弱,也导致其走到毁灭的边缘。在这次条约签订后,晚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在数年后毁灭,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晚清政府也在这次革命后完全倒台,清王朝随之覆灭。
大量的条约体系的建立使中国逐步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通过不断的巩固,来维持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以及统治。随着晚清王朝的覆灭,列强由条约体系构建的利益集团也分崩离析。孙中山带领的辛亥革命达成推翻清王朝以及思想革命之后,而袁世凯于此时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随后,日本胁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条约,在条约中,大量不利于中国民众的内容使国人陷入不满。袁世凯政府在经过对《二十一条》的反抗后,被迫签订《二十一条》。在袁世凯政府被推倒之后,《二十一条》也逐渐因为影响到其他国家在华利益被废除。《二十一条》的签订与废除代表着条约体系在中国政府中由完善走向鼎盛,再走向消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条约体系的背景下,大量的中国反抗封建主义以及思想改革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条约体系的催化下进行演化,并在最后爆发反抗运动。条约体系的消散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步入到全新的境界中,代表着中国人民在反抗西方列强侵华中的强烈抵抗与不满。
三、条约体系与中国近代史分期
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巩固在晚清王朝的统治下,使中国民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晚清政府在面对外交时的软弱已经逐渐显现。直至后来的《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政府逐步踏入毁灭的深渊中。但条约体系在不断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也代表着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过程,从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到自强求富为主的洋务运动,再到为了改变而进行的戊戌变法。其代表着中国民众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在条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中国民众在不断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条约体系构建完善,代表着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发展,条约体系在从初始、到高潮、再到顶峰的过程中,其中民主革命隨着条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建立发生着数次改变,其象征着中国民众试图冲破枷锁的决心。
晚清政府在不断维护自己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西方列强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意图利用表面的和平换来封建统治的牢固。而西方列强利用战争的不断压迫,迫使晚清政府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来谋取利益。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晚清政府也在不断的对人民群众进行压迫和剥削。在这样的一条恶性阶梯中,最底层的人民群众无法忍受逐渐沉重的压迫和剥削,开始进行抵抗。条约体系的建立揭露当年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剥削的残酷事实,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爆发的原因。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将中国近代史分为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太平天国起义,标志着农民反抗封建暴政的最主要运动。第二个时期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代表着少数人士已经看破晚清政府的腐败表象,欲引进西方的科技来武装自身,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随后到来的是第三个时期,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代表着有志人士想要改变全国的思想,想要通过对思想的解放来帮助晚清政府更好的摆脱弱小的现状。戊戌变法遭遇到顽固派最强硬的抵抗,掌握实权的慈溪太后将所有维新人士抓捕,意图继续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而第四个时期为条约体系瓦解的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彻底推翻晚清政府的统治,将全国民众从封建社会中完全解放。辛亥革命时期作为条约体系从建立到高潮,再到最后瓦解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象征着旧民主革命的结束与新民主革命的开始,象征着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基本上瓦解西方列强利用条约体系在中国谋取利益的想法,在与西方列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自身,摧毁了条约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民众带来的迫害。
条约体系的建立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延续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时间内,无数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条约体系愈加完善。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中,条约体系的每次变动,都将引起中国民众的思想变革,《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代表着中国从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众的思想从原本的僵化逐渐开始得到解放,并且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与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进行对抗。条约体系从建立到消亡的过程,也可以看做其推动着中国民众在经过思想的变化以及对晚清政府统治对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广大群众在接受不断压迫的同时,也积蓄着可以与晚清王朝对抗的力量。条约体系象征着外国列强意图瓜分中国的计划,但在同时,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以及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对抗,不仅影响到外国列强的计划,也使中国的民族力量得到整合。条约体系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利益揭露的淋漓尽致,编织出一副中国近代发展的史诗画卷。
参考文献:
〔1〕魏志罡.从条约体系的构建分析中国近代史分期[J].党史博采(理论),2016,(02):49-49.
〔2〕赵建明.从条约体系的建构看中国近代史的分期[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39-41.
〔3〕葛欣,张潭.浅析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J].长江丛刊,2017,(31):164-164.
〔4〕罗志田.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J].中国社会科学,2004(05):74-74.
〔5〕程道德.试述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与扩展[J].中外法学,1994,6(03):44-48.
〔6〕孙瑜鑫.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52-155.
〔7〕朱宗震.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新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02):110-116.
〔8〕李良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76-83.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