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未来已来?

2018-02-14 02:27邢明旭
出版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服务教育

邢明旭

不论技术如何演进,“立德树人”将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命题和目标。在教育新形态逐渐形成的当下,只要葆有创新的勇气,我国的教育出版势必将继续扬帆远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素质,另一方面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应当看到的是,中国现在虽是教育大国,却还远不是教育强国,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教育仍显露出部分弊端,与新时代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许多方面急需改革。

在此背景下,教育出版如何适应如何调整自身,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如何体现“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目标设计?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近日举办的“形成与开始——教育出版新形态”论坛上,国内众多教育学者、教育出版研究专家、教育出版业界品牌社负责人以及教育出版营销领域的领军渠道商等济济一堂,围绕政策解读、教育出版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出版的经营与发展、新技术在教育出版的应用等多个命题展开讨论,梳理与展望新技术为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所创造的现实可能;进一步厘清中国教育出版的新形态、新特点。

做出版就是做教育

在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袁振国看来,做出版有两个方面尤为重要,即了解社会的需要,以及葆有出版人的理想和情怀。“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已不断泛起巨浪,在教育界的影响会是怎样?可以预见,所有机械的、简单的和可以替代的活动都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教育出版一体化最重要的原因和核心。”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出版机构要融入到推进高考改革中来,“首先,任何改革都不是单向改革,教育出版要配合整体改革的推进。其次,要在学校的课程教学方面做大量的文章。另外,新高考之后生涯规划教育,将成为非常重要的热点”。熊丙奇建议,教育出版机构要懂得教育新理念,主动引领学校改革。

而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教授看来,我国教育出版当前的任务就是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出版、策划与生产的各个环节,“教育出版的各项改革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规划与设计,这是当下的中国教育出版急需完成的重大使命”。

他指出,出版的核心是内容建设,教育出版需要了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对数字产品的研发。“事实上,教育和出版密不可分,做出版就是做教育。”

勇于拥抱技术

近年来,新兴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VR/AR、MR、ER以及AI等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出版载体的变化,而是将教育出版与教育本身合为一体,我们的教育出版必须更加主动地融入这场科技变革。”张艺兵指出。

亲近母语研究院创始人徐冬梅认为,丰富的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未来人类最重要的能力,这就是人的价值。“因此,文学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就是少儿文学和经典阅读能够长盛不衰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徐冬梅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汉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教育出版的未来正在形成。新技术诞生时大家并不知道它的应用场景,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展现它的价值。”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出版界面对数字出版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讲得多,做得少;民营机构做得多,国有出版社做得少;技术公司做得多,出版界做得少;拿政府的基金、项目经费做得多,拿自己钱做得少。”缪宏才认为,转型意味着新的机会,向教育服务、文创服务等业态伸出触角。

“人工智能是一个新时代,挑战和转型成为企业成长的一种常态。企业如何快速反应、捕捉新的商机,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趁势赶上甚至逆势而上,成为教育出版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志鸿教育集团董事长任志鸿看来,技术环境的变化为“内容为王”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在其推动下,教育界正经历着从知识传授到能力重塑的大变革,教育出版产业的邊界也在逐渐扩大,由原先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比如说微课、慕课等。“与此同时,企业的边界也将会被打破,企业平台化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上海中文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兵建议,以数字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是良好切入点,资源是近年的关注点,但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情况严重。“要达到常态化、规模化,有几个关键的要点,即版权保护、市场机制、产业协同和教研引导。”朱新兵建议,数据教育出版综合服务平台的价值,可以稳固教育出版地位,开拓新产品新市场,借船出海,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实现新的跟跑。

“在新技术的背景下,教育与教育出版是新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与领域,我们的种种想象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开始。”刘广汉说。

服务是关键

除去对于数字技术的关注,与会专家们一致提出了服务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出版不能仅仅做图书本身,而应该深耕教育。相关的教育图书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徐冬梅以亲近母语团队为例介绍,“亲近母语团队用教育服务作为产品,成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推广者。在渠道深耕方面,我们创新发展了‘教育+服务新营销模式,通过专场教师培训、主题大赛、新书发布、教学观摩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元化渠道拓展,让图书品牌立体起来、丰满起来、活起来,实现了主创团队、出版方、教师、学生、家长的多方有效联动,探索出了‘教育出版+的多元立体新模式。”

“当一个行业出现颠覆性的模式变化,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此时,真正好的产品和服务会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奕阳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张守礼介绍道,在该机构搭建的运营体系中,教育是一种解决方案,其重心在于引领知识服务。“另外,我们坚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户对教材的依赖度非常高,但他们真正的需求是服务。最后,要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从上到下有效互动,形成协同创新系统。”

河北省新华书店营销公司总经理史可军常年做图书营销工作,同时也一直在为书香校园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名家进校园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而‘三有读书活动则提倡‘身边有书相携、手边有书相随,枕边有书相伴,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多阅读、深阅读。”史可军说。

“不论技术如何演进,‘立德树人将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命题和目标。在教育新形态逐渐形成的当下,只要葆有创新的勇气,相信我国的教育出版将继续扬帆起航。”张艺兵说。

猜你喜欢
服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