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
(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 廊坊 065001)
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机体消耗过多的矿物质钙而引起。一般来说,母鸡每产1枚蛋只需要大约30 mg的钙用于蛋清和蛋黄的形成,但需要大约2.1 g用于蛋壳的形成。蛋鸡通过饲料摄取充足的钙质,经由肠道吸收后运输到蛋壳腺或者在骨组织中储存,逐渐形成坚实的蛋壳或者骨质钙化。如果蛋鸡长时间饲喂低钙日粮,日粮中含有低水平维生素D,无法充分吸收利用日粮中的钙,或日采食量过少,机体为形成蛋壳就会开始动用自身骨骼中储存的钙,导致骨骼流失过多的钙,从而造成骨质变脆、变轻,无法正常支撑自身体重,容易发生骨折或者瘫痪。另外,笼养本身就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蛋鸡过早上笼、笼内过于拥挤以及缺少运动等,都会造成体质变差,从而容易出现发病。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于寒冷,突然更换饲料、接种疫苗、噪声、捕捉等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笼养蛋鸡生理机能异常,影响骨骼肌正常收缩,同时钙、磷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发病。通过长时间遗传选育的笼养蛋鸡,主要特点是饲料利用率高、采食少、体重轻、性成熟早以及产蛋率高等,由于性成熟早,体重在开产时依旧较轻,生殖机能也没有发育健全,常常会导致体内没有足够的钙源储备,加之开产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能够超过95%,这种高产出、低消耗的特点就必然导致机体正常摄取的钙量无法满足形成蛋壳所需,此时就会动员骨钙入血来进行补充,从而导致骨骼强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此外,蛋鸡患有某些肠道疾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都会影响机体吸收维生素D以及钙、磷,减少进入血液的钙量,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
开始发病时,大部分病鸡无法从外观发现任何异常变化。随着病程的进展,导致产蛋率缓慢升高或降低,蛋壳颜色变浅,容易产出畸型蛋和破壳蛋,并出现啄食铁笼子、啄卵等症状,经常有蛋鸡发生瘫痪。轻度瘫痪时,病鸡依旧能够饮水和采食;重度瘫痪时,病鸡在笼子内蹲伏,两腿呈划桨样一前一后展开,无法饮水和采食,羽毛蓬松杂乱,机体消瘦,抓取时无力挣扎,有些在挣扎时出现骨折。另外,鸡冠苍白,若将其取出放在室外光照,并任其采食,经过几小时就能够自行站立走动,通常2~3天就会痊愈。病鸡通常在夜间发生死亡,因此在早晨或上午可在笼中发现死鸡,如果在夜间对鸡群进行仔细观察,可发现病鸡躯体发抖,缩颈闭眼,快速死亡。
剖检典型病鸡,发现胸骨变形,翼骨和腿骨变脆,容易折断,椎段肋骨和胸段肋骨之间存在串珠样结节;卵巢出现萎缩,卵泡明显变小;甲状旁腺发生明显肿大;腺胃黏膜变薄,质地柔软,并发生糜烂,且腺乳头平坦。通过骨骼显微结构检查,发现髓质腔增宽,骨小梁稀少,皮质骨上存在吸收腔。
对症治疗。鸡群发病后,要尽快查明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可在饮水中添加一些速补-14(主要由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等组成),补充适量的骨粉,确保钙、磷含量达到需要量上限或高于标准。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夜间也进行一段时间的光照,供给足够饮水。据报道,依普拉芬或双磷酸盐也具有一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加强饲养管理。蛋鸡饲养密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禁止饲养密度过小而增加饲养成本;也禁止过大,容易发生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气候炎热的夏季,要加强防暑降温,提供充足饮水,且在水中添加一些电解多维,保持舍内通风良好,确保舍内温度低于27℃;气候寒冷的冬季,既要加强保温,还要控制适当通风。鸡群每天早晚采食阶段要进行观察,以及早发现病鸡,并尽快采取相应的预防。鸡群适时更换饲料,推荐在开产前2周饲喂预产料,在产蛋量升高至5%~10%时要更换饲喂高峰料。
提高日粮营养水平。雏母鸡舍饲阶段,要提供足够的钙、磷元素,保证骨骼发育良好,在19~20日龄可转入笼内饲养,此时要确保供给磷量比日常高0.2%。育成青年蛋鸡达到性成熟时,要尽快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确保钙、磷含量充足,添加品质优良的骨粉,为之后的产蛋期做好充分准备。推荐蛋鸡开产前2~4周饲喂含有充足钙元素的专用预开产饲料;在产蛋率升高至1%时,饲喂产蛋鸡专用饲料;在达到产蛋高峰期,要尽快饲喂含有2%~3%植物油、3.5%钙、0.9%磷的日粮,保证石粉在饲料微粒上充分黏附。
适时转群。蛋鸡适宜在17~18周龄进行转群,之前推荐进行散养,这样能够保证机体运动充足,增强体质,有利于之后的生产。蛋鸡转群后,早期要求按照产蛋初期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即可正常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