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
林则富
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英文名称“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代码为GB/T28001-2001,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最新版为GB/T28001-2011。其目的是为了让我国的企业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改善和提高企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值得一提的是职业健康安全ISO450001国际标准最终草案《FDIS》现已接近正式发布)
2004年初,针对我国工业企业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即后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我国特别是机械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提高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及管理水平,完善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绩效,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不可否认,有些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或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获得达标考评通过的部分企业基于对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问题,随着创建工作的结束、时间推移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管理体系运行不畅或停滞、不能很好地进行持续改进,取得循环上升业绩的状况。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中如何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思想的几个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初期(以机械行业为例),鉴于当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人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识的局限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标准的出台晚等原因,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中,评审单位较为重视现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照行业指定的评分标准进行具体的现场评价和审核,据此判定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否达到了有关安全标准规范的要求,这在一定时期内对改善企业整体的生产条件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企业应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并运用体系管理思想系统全面地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工作为中心任务,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取得良好安全绩效的要求强调不够或要求不高。
2016年12月13日,标准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发布并在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以国标代替原AQ/T9006-2010行业标准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和更新。在标准范围中:该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原则和一般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要素的核心技术要求【1】。
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新定义是:“企业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2】。以上可以看出相比原AQ/T9006-2010的提法对企业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出了更明确的中心思想和要求,既企业要通过各种过程方法(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等手段)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参与和实践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达到管理系统化、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英文名称由原来的“Basic norms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enterprises”【3】修改为“Guideline of 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显而易见,新标准中使用了“system”即“体系”一词,明确了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要企业建立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伴随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和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为避免管理水平下滑的状况,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只有注重发挥体系思想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体系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让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良好通畅的运行,才能满足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需要,而推动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Management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该体系不分专业行业,适用国内外任何企业,所提出的均为指导性和原则性要求,没有明确具体实施细则,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共用框架和通用规范。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具体的实施要求和考评标准。便于各层次管理人员理解掌握,其针对性更强,可准确诊断发现问题,有利于指导企业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效果更佳。
企业不管是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或安全生产标准化其目的都是为了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使企业的各项生产行为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规避不可接受的安全事故和未遂事件,实现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活动,使安全管理体系功能不断加强。
例如:在OHSAS18000体系中为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正确的实施和保持并符合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严格规定应对安全绩效进行测量和监视,应按照一定的计划时间间隔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以此确定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企业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及各项要求并针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审核。以上思想就值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企业学习和借鉴。企业只有每年都能认真的、按部就班的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才能最终实现预防、控制人身及健康伤害的安全目标。在实践中发现那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不畅或停滞、不能很好的进行持续改进取得绩效的企业往往在这项工作上暴露短板。
所谓的“过程管理”是指在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每个要素将各项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规范了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程序和检查四个基本内容,体现了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置PDCA循环要求。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中较原标准增加了多处要求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作业文件、对照法规和标准要求、管理对象、管理依据等进行识别,建立清单或台账,目的是确保输入完整,以便进行策划和实施;多个要素规范了记录和资料的要求,目的是对输出进行验证其是否满足了输入的要求,并通过检查来确认实施过程是否完整有效并为改进过程提供依据。
所谓系统或体系(system)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或元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4】。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机、物、管理、环境、文化等各类因素相互联系、制约和作用;又分为不同层级系统并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和适应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倡导的是系统化管理模式,系统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一直强调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和全方位的参与,所体现的就是“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的先进理念,企业在建立和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时候,通过各类管理要求、培训教育及安全文化建设手段让包括从最高管理者到一线员工都能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现代管理方法,有意识地把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这一层次,这是安全生产标准化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某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完成后,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明显下滑、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其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还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体系建设意义理解不深刻,全员全过程参与程度不高及对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及制度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体系运行情况不佳和持续改进效果不理想。因此,企业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初期引进咨询机构协助进行管理体系建设无可厚非,但随着管理体系的运行,企业各级人员应真正成为体系运行的“主人”,摒弃为“为取证而取证”、“为达标而达标”造成的现场管理与制度建设“两层皮”【5】的运动式工作方法和短线管理的弊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成功非一日之功,特别是没有建立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生产安全管理基础较差的企业,在通过创建评级以后更应严格按照以上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核心要求规范运行.增加动态管理意识并注重持续改进效果。
2在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1.2中用较大篇幅细化了企业机构设置的内容要求,企业应解决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到位,队伍思想不稳定,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问题。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更换频繁、缺乏对体系工作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因素也是阻碍管理体系运行通畅的重要原因。
3解决运行中各类管理制度、规程等文件编写脱离实际缺乏指导作用的问题及各项管理过程输入材料不规范不齐全的问题。企业各层级管理文件是保障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应对各层级文件、记录及时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而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完善有效,又离不开涉及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各管理过程记录材料的规范识别、收集和补充完善。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管理工作。做不好就会造成体系运行不畅或运行工作成本增加,影响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4必须坚持每年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6】。在实践中凡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不畅的企业大多都没有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自我评价工作,还有的企业只是要到期满复评前走过场的方式来进行,大大弱化了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提倡的PDCA循环中最后“持续改进”功能,根本无法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持续稳定上升。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的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应有良好的体系运行意识和思想;建立并有效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生产预测预控体系等风险管控体系;识别和获取有效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并运用于安全工作中;建立和运行好管理程序文件和记录清单制度;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并从企业一把手、管理人员到岗位员工全员参与、各司其职,真正落实全员责任并自主的持续改进。每天进步一点点,企业就会取得无穷大的、长远的安全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