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强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两大瑰宝,二者多方面相互融合,使其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伴随明代中期造园之风的盛行,许多文人画家参与到园林设计中,因此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大量文人园林。园林游记与实景园林画也伴随着这种社会趋势逐渐兴起。实景园林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是比较独特的,他描绘的是当时真实存在的园林。这些实景园林画为我们研究古典园林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让我们可以窥探古典的历史面貌。
东园亦别号亦园名,现为南京白鹭洲公园,是一个休闲娱乐性公园,原称徐太傅园,是朱元璋赐予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私家园地。
本图描绘的是徐达六世孙徐天赐时期修葺的东园。从文徵明的《东园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园林地理位置极佳,山环水抱,建筑疏朗,树木葱郁,景色宜人。
从园林实体要素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布局的基本方式是:山——水——建筑。如上图绘制的东园图,以水池为界将东园空间布局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是主要建筑部分和入口部分。东侧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建筑与假山石形成相对闭合环绕的空间,这种以水池为中心闭合环绕的园中园模式是私家园林中常见的布局方式,此外园内植物、假山石采用对景的造景手法,园中建筑的布置也形成对景二者遥相呼应。
在东园的造园理念方面,首先体现的是回归自然的表现,采用因地制宜,体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思想。东园在营造建筑、山水、植物上遵循模拟自然的原则,追求顺应自然的美,园林空间布局主次分明,在平面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栽植,姿态自然恣意,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建筑更是作为园中的点缀存在,布局灵活疏朗。其次,建筑与环境的巧妙融合。建筑作为人工景观,东园中建筑主要以观赏性园林建筑为主,比如亭榭、轩阁等。东园将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寓建筑于自然环境中。
东园胜在自然之美,在自然的基础上稍加人工修饰,建筑布局灵活,以自由散点式布置在园中,没有很多的修饰。将山石、水体、花木、建筑四大造园要素放置于园林之中,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致。中国园林的立意之基就是营建自然山水,用绿色植物作为烘托,拿人文建筑进行点缀,自然与建筑相互辉映就成为一代名园之作。[1]
3.1 建筑。园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建筑布置疏朗,与自然风光高度融合,表现出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小巧玲珑、清新淡雅的特点。亭榭建筑是园中的点睛之笔,为单栋建筑凌驾于水面上,通过一条木栈道与陆地相连的四面环水的模式。结构简单,屋顶形式采用歇山式草屋顶,主要是供园主人与游客赏景之用。水池北侧的双子亭同样是四面环水,路面通过曲桥连通亭台,亭子北侧翠竹成荫。水榭和双子亭互为对景,同时二者也作为整个园中的一个观景对象存在。
3.2 花木。植物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要素,只有配以植物,园林才能显得有生机。[2]根据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对东园详尽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园内植物种类主要是榆树、柳树以及松树等高大乔木。植物的种植方式有丛植、对植、密植,园中植物配置以丛植为主,主要是模拟大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园中进门处一片空地采用丛植的方式进行种植,这种巧妙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园内进行一定的障蔽作用,阻挡园外的视线,同时可以利用植物这种天然屏障是园子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营造一种远山之林的空远的意境之感。
3.3 水体。水是园林的灵魂,水的存在使整个园中都生动灵活起来,由《东园图》可见此园处在曲水环抱间,园林中水体形态包括溪、池两种。小溪从园门外顺流而下,为动态活水。园内中心水池具有向心性、内聚性,不仅几乎所有建筑都围绕自然式中心水池而建,而且水池为静态水景,与园外小溪动态水景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扩大整个园林空间的作用。
3.4 山石。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园中假山石的表现特征与文徵明的笔墨技法有关。画中假山置石的刻画自然而不僵板,其高超的表现技法对假山石进行完美再现。第一,图中假山石的运用是模拟自然界山石的状态,通过对山石的塑造使园内地形呈现起伏变化,形成空间具有层次的丰富变化。第二,园内假山石还起到了障景的作用,不仅可以阻挡游者的部分视线,而且能巧妙的达到“抑”的作用。最后,在垂直空间上,与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组合形成了景色优美、变化丰富的景观界面。
东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园林运用简洁的处理手法,达到丰富的效果。与中国传统私家园林造园思想一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均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现在许多园林的设计,没有深刻解读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与造园理念,一昧模仿和追求园林样式,缺乏对传统造园意境的体验,造成园林特色不鲜明、体验性差等现象。本文通过对东园的空间布局、营造理念、园林要素等进行深刻分析,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理念并对现代园林的设计与营建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蔡春旭.贤者传记——《东园图》的功能与意涵[J].艺术史研究,2014.03.
[2] 张芳.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分析[J].绿色科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