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佼姣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对艺术作品内容的历史探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隐喻的意识形态。德国的艺术史大师阿比·瓦尔堡[AbyW arburg]在第10届国际艺术史大会上宣读论文《弗拉拉的无忧宫意大利艺术与国际占星术》,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到了“一种图像学的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图像学在欧美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者是潘诺夫斯基。在他的理论中,把艺术作品分为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阐释三个层面意义。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层面入手,解读影像艺术家白南准的作品《TV佛陀》。白南准是影像装置艺术之父,也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十五位西方艺术家之一。
第一个层面前图像志中,“所见即所得”即画面中所见即心中所想。此层面又称“初级”或“自然”层面。在图像中,展厅内白色展台前方放置了一尊佛陀,正襟危坐,神态安详。佛像前方有一台电视机,后上方是一台摄像机。艺术家用它(与此电视机相连接)将从电视机的后方拍摄佛像的影像,直接传输到电视,再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这样佛像就出现在电视的屏幕之上。以上这是我们可以直观看到的图像信息。
第二个层面为图像志分析。将现有的艺术与文化知识引入其中,揭示图像所暗含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由符号、代码或特征构成。通过这些内容,探索创作者所想要表达对社会、政治与文化现象的思考与态度。此装置作品通过闭路电视观看监视器里的佛像,佛陀在自己的影像前冥想。佛陀象征着“东方”,电视机、摄像则隐喻了“西方文明”,从作品的名称可知白南准把东方的宗教与西方的科技结合了。佛像冥想的目的是达到绝对的虚空,脱离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但显示器上出现的图像又将他送回到现实世界。这种历史的宗教的东方特征形象,使之更加引人沉思。这种观看与被观看、自我观照性、自省式的观看方式很容易引发观者对现实中的人与虚幻媒体之间的人机关系处境、物质与精神的思考。另外,视像装置中的实体物象与作品的展示过程是有机同构,互为依托。影像艺术家借助于新媒介艺术,通过影像将表演结合来表达其思想观念。作品所展现的不只是由白南准重新设定的时间概念,似乎也揭示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20世纪80年代末,“影像艺术”被翻译成“录像艺术”、“视像艺术”等术语并被引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早期影像艺术多利用视频对观念艺术进行呈现或者用影像媒体记录表演和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观念艺术的文献保存媒介和呈现方式。电视机出现后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引起了艺术家的兴趣,把电视这种媒介应用到艺术创作中并构成艺术作品。
白南准早期创作以破坏、解构音像物品为主;后期不断利用科技成果进行创作,在科技变化和艺术创作中游移、碰撞。作品主要分三类:一是电视加行为形成的活体雕塑作品;第二种则是关于技术制造的人工自然与真实自然环境的共生与并置。第三类是探讨电视文化环境中的人机关系,以及技术产品对人生存处境带来的困惑,似乎带有对电视文化人机关系的哲学隐喻,《TV佛陀》成为该主题的经典代表。从1974年到1983年有多个版本:1974年第一次展出电视、1982年的电视穿上了泥土“外衣”、1983年则把衣料换成了石头。寻着自南准一生的发展轨迹,我们无疑会发现,正是他这种跨文化、无国界创作方式与其在跨领域艺术探索、综合艺术与科学技术方面的艺术开拓,令他在当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白南准在面对电视、电子等新型科技时极为擅长运用它们的功能、检验它们的社会意义,评估它们的文化价值。
第三个层面,图像学阐释为“本质”意义层面。我们已初步对新媒体影像艺术有了大致了解,这对接下来了解作者通过新技术手段、新媒材料表达和展示所创作的影像艺术作品、揭示背后暗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做了铺垫。《TV Buddha》中,电视、摄像机等参与制作和新技术的使用,反映了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机器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和产量急剧增加、飞速发展的通讯技术、电视技术和复制技术的蓬勃兴起。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想像力得以不可限量的延伸。科技为艺术创造了一种在超时空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力、行为能力和娱乐趣昧的智能系统。艺术以感觉的形式对社会进行独立思考,而科技则不断的探索和提供强大的可能性对社会进行改造,也包括对艺术创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革命。所以说,影像装置艺术的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创造。五六十年代,电视的力量空前膨胀,导向企业化、商品化。世界所有的物质、文化都被当作成品、符号材料而遭受工业式处理,以至于事件的、文化的或政治的价值日渐式微。于是电视站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头浪尖,成为众多知识分子、媒体评论家、当然包括艺术家的“反抗”的对象,电视便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常用媒介。白南准创作了大量的电视雕塑作品,用艺术实践为电视进行了一场“行动去魅”。
我们通过对影像艺术家白南准《电视佛陀》的图像学解析,引出了对西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的反思,科技的发展将艺术与生活熔铸为难分难解的一体。新媒体艺术数字技术和信息传播媒介在艺术领域的延伸和扩展,丰富了艺术语言表达。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媒介和艺术形式的出现,亦将给艺术家提出新的挑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