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圆
荷兰艺术家风格讲究写实风格,注重描绘事物的结构感,空间感。注重对光线和空气的感受。画风朴实多描绘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逐渐脱离对统治阶级服务的状况。
由于荷兰画家对结构和光线感的追求,荷兰画家的绘画风格真实丰富,这就使荷兰艺术在接触到中国艺术时形成了一种绘画思想的反差。十八世纪中国绘画艺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由于中国当时还处在封建社会晚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并不注重表现强烈的光影效果而愿意使用黑白来描绘所画的事物。
中国文化在荷兰的流行,不但是绘画技法的交流,在荷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
当时荷兰静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派,起源时间和地点真好处于消费品流行的关键阶段,荷兰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阿姆斯特丹成为著名的港口不仅源于波罗的海的粮食贸易,还因为异国香料和奢侈品的进出口贸易,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瓷器。陶瓷作为一种异国产品在当时的荷兰静物画中非常流行。荷兰画家特雷克就在他的油画中为瓷器华丽的修饰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视觉图像。当时中国有大量来自荷兰订购瓷器的订单,大多是需要饮食方面的器皿以及一些实用的物品。在荷兰绘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中国的器皿,在彼得·凡·鲁斯特拉滕的《茶具》中就有中国瓷器。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那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在这个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中国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带有中国元素的商品也带着中国文化在西方进行传播。
十七世纪中期,由于中国处于明清易代的动乱,对外贸易一度停滞,由此为契机,欧洲的中国风兴起,并最早在陶瓷和家具中体现出来。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入同样影响着荷兰文化,中国元素的流行兴起于荷兰,然后转由波及世界各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荷兰的影响是深刻的,不仅是在生活艺术上的影响,这种中国元素在荷兰的流行更体现在荷兰绘画艺术家的身上。比如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作品中就兼有中西之长,他的绘画作品中采用简单而又精致的光线刻画人物或环境。之后由于其绘画中的典型明暗对比用光,衍生出了著名的“伦布朗光”。伦勃朗对其绘画技巧的创新就是收到了中国绘画技巧的影响,他适当的减少了光线对绘画作品的影响,使整个作品并不是一种对光线的表演,对光线感的适当弱化可以更好的突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重点。使观众不止迷恋于光影感和空间感。更好的表达绘画作品的意境。
十七世纪荷兰独立后,革命的胜利促使荷兰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开始飞速发展。这个新兴的国家是欧洲当时先进思想与生产力的中心。很多艺术家也随商人北迁到荷兰,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荷兰成为了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富裕的国家,对优雅和美的渴望成为了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荷兰静物画正是这种刚刚富裕起来的社会与其物质财富之间展开的某种对话。
带有浓重中国元素的陶瓷,在当时的荷兰非常流行。在威廉·卡尔夫的《柠檬和银质酒壶》中描绘的瓷碗的形象显得很低调谦逊,浑圆的形状和外翻的边缘,好像一个翻边的帽子。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瓷器还有一些如今静静的躺在荷兰阿姆斯特的国家博物馆。随着瓷器的扩展,带来了长久的艺术交流。
中国瓷器在十七世纪的荷兰乃至欧洲市场会受到如此疯狂的欢迎。来源于中国瓷器的精致、富有光泽以及工艺的精巧复杂,对比石头器皿拥有更多花纹装饰,它的深蓝色图案在纯白无暇的底色上也不会磨损掉。这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得到了当时许多欧洲贵族的欢迎和喜爱。到了十八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都与中国流行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荷兰风格。当时在中国也有很多专门为出口外国而专门设计的外销瓷,在融入西方视觉艺术的同时也添加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比如在瓷盘上绘制的饕餮的图案就受到很多欧洲客户的欢迎。
从瓷器在荷兰的发展现状中可以看出中国元素对当时荷兰文化的影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