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权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临证经验介绍

2018-02-14 16:16翟鑫,冯正权
新中医 2018年1期
关键词:健脾脾胃化疗

冯正权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临证经验介绍

翟鑫 指导:冯正权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化疗相关性腹泻;临证治疗特色;冯正权

化疗相关性腹泻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副反应,常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有效血容量不足,营养不良以及继发性感染而影响化疗效果,严重腹泻者致使化疗中断。其中5-Fu、紫杉醇、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是导致腹泻的常见化疗药物[1]。这些药物通过损伤胃肠道黏膜层使肠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和隐窝细胞不成比例的增加和非典型增生,破坏微绒毛细胞的重吸收功能,肠腔液体增加,最终导致小肠内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失去平衡而腹泻[2~3]。化疗相关性腹泻主要分为早发性腹泻和迟发性腹泻,其中迟发性腹泻占绝大多数。化疗期间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轻度腹痛,喷射性水样便,一天数次至数十次,持续5~7天,甚至长达2~3个月者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4]。目前主要以易蒙停、生长抑素、抗生素及肠道益生菌等药物治疗为主,但对迟发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确切,冯正权教授运用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独特方法,可有效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冯正权教授现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肿瘤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家级名中医吴良村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荣获浙江省多个科技进步奖。笔者有幸跟随冯教授临证学习,侍诊左右,现将其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化疗相关性腹泻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泄泻范畴,如《内经》始称濡泄、洞泄,《伤寒论》中称为下利等。中医学中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详细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湿盛则濡泄”之说。《素问·举痛论》指出:“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泄泻》中曰:“泄泻……或为饮食所伤,或为时邪所犯……因食生冷寒滞者”。陈无择认为情志失调也可以导致泄泻,诸如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指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器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以上说明了风、寒、湿、热不仅能引起腹泻,而且与饮食、情志密切相关。冯教授认为,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多是由素体脾胃虚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诸多因素引起,加之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水谷不化,湿邪内生,湿困脾土,壅滞中焦,终致脾虚湿盛,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主要有脾虚、湿热、寒湿等证型,病性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其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与肝、肾密切相关。在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病的整个过程中,泻成于土湿,湿本于脾虚,脾失健运是腹泻发生的关键,湿邪则是主要的病理因素。

2 临证治疗特色

2.1 强调要保胃气之本

《素问》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脾胃以脏腑相连,经脉相贯,阴阳相表。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胃主受纳,为五脏六腑之海。冯教授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始终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他强调胃气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影响疾病转归。正如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心饱受了极大的伤害,他们长期处于悲观的情绪中,忧思则伤脾。而化疗药物皆具有毒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容易耗气伤正,损伤脾胃,导致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乏源,机体无力驱邪外出,脏腑经络皆失所养。因此冯教授在治疗中首先保护脾胃之气,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目的。临证常用黄芪、生晒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厚朴、山药等补脾气,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黄精等甘微寒之品养胃气,酌情可加用山楂、神曲、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等健脾消食药,诸药合用,使脾胃纳运相得,燥湿相济。

2.2 突出风药升发之性

冯教授认为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水液,喜燥恶湿是其生理特点。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水精四布,则水湿不会下趋肠道而发生腹泻。若脾胃之气虚弱,脾气不升,水液难以输布全身,则湿聚困脾,脾失健运则泄泻。因此脾土宜燥不宜湿,宜升不宜降。化疗药物时常损伤脾胃,导致脾气不升,湿邪内聚。风药性味多辛温,其气轻、其味薄,具有轻扬升发特点,其性与脾同气相求,可助脾气升发,阳气得升,清浊升降有度。湿邪是形成泄泻的重要病理因素,其性重浊黏腻,常易伤脾,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风能胜湿,具有开泄腠理、宣表透达之功,能使湿气从表而解,给邪气以出路。湿邪祛除,脾运得复,泄泻自然而止。肝为风木,脾为湿土,两者病变时常相互影响,肝失疏泄,易克脾土,影响脾胃生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困。风药属木,能促进肝之阳气升发,泻过旺之肝气,防肝木乘土,散肝气郁滞,舒脾助运。因此冯教授临证善将风药与健脾药相配,可使脾运得健,清阳得升,浊阴自化,湿邪得除。临床上偏寒者常用葛根、柴胡、升麻、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藁本,属热者可用薄荷、蝉蜕等药。如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效。柴胡为少阳经之要药,升阳意在肝胆,肝胆之气升发,其疏泄之力有助于脾胃升清。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升麻升阳,旨在脾胃,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经,兼入脾、肝,能祛风解表、升清燥湿,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

2.3 善用利小便实大便之法

古语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腹泻的经典治法之一,在《景岳全书》中,张景岳提出了“以利水为上策”之说,而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其《医宗必读》对腹泻的辨证论治概括为腹泻九法,而淡渗法位于九法首位。湿邪伤人,易趋向下,而利小便是因势利导的一种表现,是祛逐湿邪的一条重要出路。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其下者,引而竭之”。泄泻一证,其病位在肠俯,因脾运不健,小肠泌别失职,液不为所主,大肠传化失司,津不被所制,水液不能渗入膀胱而偏渗于大肠,水反为湿,而成泄泻。冯教授常说,利水渗湿药性平、味多甘淡,归膀胱、小肠经,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能使湿邪从小便而出,止泻而不恋邪。因此每于临证时常用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薏苡仁和木通等利小便药,也善用五苓散、四苓散、猪苓汤、胃苓汤等利水渗湿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淡渗利湿的中药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杀菌、抗病毒或抗炎的效应而促进肠道机能恢复,达到治疗泄泻的功效[5]。

2.4 重视活血利水之则

“血不利则为水”原本是医圣张仲景从血水关系论述妇女血瘀经闭而致水肿的病机,说明了水肿病与血瘀密切相关,故而后来医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活血利水之法。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还进一步提出了“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瘀血之”的论述。冯教授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防治,不仅认为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而且也是形成慢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中,各种病因均可导致血流不畅,凝滞不散,日久均可成瘤,而气为血之帅,久病必伤气,气虚则瘀,瘀血内停,水道不通,则津液输布代谢失常,水液潴留,下注肠道,则为泄泻。另外化疗药常导致患者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而继发感染,促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损伤肠黏膜而发生腹泻,故而认为血瘀与腹泻关系密切,并时常从活血化瘀来论治久泻不愈的患者。因此活血化瘀药在防治恶性肿瘤中运用十分广泛,备受冯教授的青睐。对于化疗药所致慢性腹泻的患者,在燥湿健脾、涩肠止泻等治法的基础之上,可适当加用益母草、泽兰、牛膝、川芎等活血利水之品,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的渗血和降低微循环阻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对腹泻有一定的疗效[6]。

3 病案举例

张某,男,52岁,2016年3月16日初诊。咳嗽、咳痰半月余,在当地卫生院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就诊,行胸部CT示:右肺下叶肺癌,伴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排除化疗禁忌后予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六周期,疗效评价稳定。半年后复查,骨扫描示:考虑肿瘤骨转移,随后予伊力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化疗第2天患者开始解水样大便,每天3~4次,后次数逐渐增多,乏力、纳差明显,给予奥曲肽、美常安、易蒙停等西药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患者要求口服中药治疗,冯教授诊治见:泻下稀便或水样便,乏力纳差,面色少华,小便量少,色清,口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证属脾胃虚弱,湿邪内蕴,治宜健脾益气、利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处方:山药30 g,太子参15 g,茯苓、益母草、车前子(包煎)各12 g,炒白术、桔梗各9 g,炒陈皮、砂仁(后下)、扁豆、葛根、泽泻、桂枝、防风、炙甘草各6 g。7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

2017年1月20日二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少,仍感乏力,进食无味,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 g,生山楂、炒鸡内金各12 g。继续服用7剂后,大便正常,乏力明显改善,胃纳可。

患者二诊后予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用三叶青、南方红豆杉、莪术抗肿瘤,杜仲、续断、桑寄生补肾护骨,意在健脾益气,培土生金,预防骨转移,患者无明显不适。

按:该患者因化疗后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困脾土,肠道泌别清浊失调而泄泻,故当以健脾益气为要,佐以利水渗湿。患者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进食不佳;湿自内生,走于肠间,故见大便次数偏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见乏力、面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方中太子参、炒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山药、白扁豆健脾止泻;砂仁醒脾和胃,炒陈皮行气燥湿;桂枝温阳化气,益母草活血利水,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桔梗、葛根载药上行以宣肺利水,通调水道;防风升清燥湿,引湿邪由表而出;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补脾气,渗湿浊,升清阳,降浊阴,使脾气健运,湿邪得祛,则诸症自除。

[1]方青芳.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3):351-355.

[2]Saltz LB.Managing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J].Clin Adv Hematol Oncol,2006,4(3):203-204.

[3]Wisinski K,Benson A.Chemotherapy-induced mucositis:focusing on diarrhea[J].J Support Oncol, 2007, 5(6):270-271.

[4]王居祥,邹玺.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503.

[5]董建栋.淡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6-227.

[6]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603-605.

R442.2

A

0256-7415(2018)01-0194-03

10.13457/j.cnki.jncm.2018.01.057

2017-06-12

翟鑫(1988-),男,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研究。

冯天保,郑锋玲)

猜你喜欢
健脾脾胃化疗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