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纪峰,梁 巍,武月爽
(白城市林业局,吉林 白城 137000)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地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交接部,西及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南及东南与松原市接壤,总面积2.6万km2,人口203万。现辖洮北区、洮南市、通榆县、大安市、镇赉县5个县(市、区)和白城市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白城工业园区及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05.63万hm2,草原面积31.82万hm2,林地面积45.33万hm2,林木蓄积量1 398万m3,森林覆盖率11.76 %。
白城属“神奇的北纬45°地带”,是高档药材产出带,这其中有誉为中国“国老”的药材甘草,还有黄芪、防风、赤芍、麻黄、桔梗、知母、柴胡、苍术、远志、车前子、龙胆等几十种道地药材。经普查,白城市共有植物药136个科目、1 464个品种,其中道地药材主要有甘草、黄芪、防风、黄芩、远志、知母、柴胡、桔梗、大蓟、小蓟、山杏仁、麻黄、蒲公英、野决明、赤芍等15个品种。
据统计,白城地区2017年种植道地中药材总面积5 339 hm2。其中,甘草2 100 hm2、防风240 hm2、黄芪260 hm2、黄芩230 hm2、桔梗200 hm2、苦参380 hm2、蒲公英100 hm2、柴胡60 hm2、远志80 hm2、知母30 hm2、枸杞40 hm2、红花7 hm2、党参5 hm2、鸡冠花7 hm2、板蓝根1 600 hm2。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资基础,是关系民生的战略性资源。随着人们保健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志不断提高,中药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青睐,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每年花费上百亿美元在研制和生产中药,中草药专营公司有400多家。国务院及相关部门2015年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6年又下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年)》等多个文件,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白城市具有天然中草药资源和种植加工传统,应乘势而上,积极发展白城道地中药材资源,扩大种植基地建设,完善和加强中药材加工链条,将白城中药产业做大做强。
白城中药产业一直是全市经济发展中重要产业之一,对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建设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经济效益较高。甘草种植3年可以采收,每公顷收入10~20万元;防风种植二年采收,每公顷收入10~30万元;枸杞栽培管理好,二年见果,六年进入盛果期,每年每公顷收入6万元。经济效益是种植大田的2~12倍。通榆县瑞宝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种植350 hm2板蓝根,收入比传统大田增加一倍,使60多户农民增效增收,脱贫致富。二是自然环境适合。有些中药材植物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符合白城土地和自然环境特点,同时也能改善生态环境。三是种植成本降低。多数中药材是多年生植物,用水少、用肥料少,省工省时成本低,也是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特色产业的好项目。四是区位交通优势。随着白城市“铁公机”陆续投入运营,地理位置优势形成物资集散、商贸物流中心,为中药材发展奠定流通基础。五是加工能力较强。白城全市中药材加工制药企业发展到16户,有中成药品种文号573个,成年生产品种130个,专利品种5个,国家保护品种1个,2015年产值达到23.85亿元,具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基础。六是科技研发基础好。白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2006年成立了吉林省西部中药材种植与研发工程中心,先后承担了省“吉林西部盐碱化草地生态经济试验示范工程”“吉林西部地区甘草生产与抗盐碱品系培训研究”等课题,还有白城市林科院甘草研究所及两个民间中草药科研所,具有一定人才支撑。
有些地方领导没有意识到中药产业对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地方制定的发展目标任务规划落后于现在的种植面积。
近十几年来,由于大量开垦草原、过度采挖野生中药材等原因,使白城野生中药材面积资源大幅减少,产量锐减,许多种已经绝迹。
目前,我市中药材产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中药材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中草药加工能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中草药及产品市场占有率低,营销手段不强;经济效益低,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不明显。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药材在调整种植结构、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切实将中药材种植及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各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在相关部门设专人抓。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相关措施和规划,为中药材及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要选择野生资源较好区域,建立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发展园区,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尽快恢复原植被群落。选择抗逆性强的道地中药材种子和苗栽,在园区进行野生驯化种植,恢复野生特性,丰富园区野生种,扩繁原生态种源。研究实施科学优化园区自然生态环境,提高道地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将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和发展与农林牧渔环境生态建设和农村观光、旅游餐饮以及医药健康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强化现有中药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作用的同时,科研部门要增设中药材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要加强中药人才培养,要广招社会中药人才,科技推广部门要加强实用人才培训,尽快扩大科技队伍,提高科技队伍素质,为中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总结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科研等单位的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以及延伸中药产业链条等方面的典型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推广,引领中药产业快速发展。要做好白城甘草科技开发公司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良种繁育场、规范化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的经验总结推广,将“白城甘草”产业做大做强,创造出“白城甘草”品牌,打造“白城甘草”之都。
一要加大发展中药材种植力度,根据市场行情和需要,扩大种植面积,落实市政府提出的GAP基地建设,为加工业、商贸业提供充足、丰富的优质中药材产品。二要在强化现有加工企业产能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市政府提出的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增强大型龙头企业数量,提升企业生产规模和中药材加工能力,带动中药材种植发展。三要改变中药材市场薄弱现状,将中药材商贸纳入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农村电商服务站,促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业发展。四要加大中药材种植、商贸各业衔接力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产业为引导,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大力强化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工程。将种、加、商衔接成合作共赢群体,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发展必将对农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健康都会起到重大、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