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晗 付岳莹
随着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消长,唐代家具的种类、样式、材料、工艺、装饰都有新的发展与成就。受当时审美理念的影响,唐代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饰清新、华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贵气派。受西方工艺技术影响,唐代丝织制造工艺技术得以改进,花色增多,丝织品的幅宽提高,并相应降低了其成本,因此原来多数用于服装的丝织品也更大范围出现在室内装饰领域,专享于皇室贵族的丝绸也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与家具起到了很好的搭配作用,室内软装饰环境日趋整体完善。唐代白居易《重赋》诗:“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缯帛,丝绸之统称)描述了丝织品的数量非常惊人。丝织种类丰富多样,有锦、缎、纱、罗、绸、绫、绮、绢等。室内家具与装饰丝织品的搭配主要体现在卧具与床上用品、屏具与帷账、坐具与覆饰丝织品等。
唐代,正处于席居时代和垂足时代转折期,随着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家具由低矮型向高大型转变,床、榻都比前期高大,人们可以垂足坐在床、榻沿,床上加床顶和账,周围放置可以折叠的矮屏,下部以壶门装饰[1]。因此床上用品的功能种类也较为丰富,敦煌壁画中在隋唐洞窟留存有大量床账、隐囊、枕等床上用品织物的画面。受西方工艺技术影响,丝织品也得以发展,色彩更加丰富,图案循环变大,幅宽也突破以往的窄幅。在佛教文化、外来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图案品种也多元化,自然题材纹样渐渐流行起来,有宝相花、莲花、石榴花、葡萄纹、团花、联珠纹等,构图丰盈饱满,再加上其天然柔滑的质感,特别适合做床上用品。唐代床上用品种类丰富,极其讲究。一般来说,床上四周由账围合起来封闭的空间,它具有保暖、避虫、挡风、防尘、划分空间等多种用途。同时,在各种色泽鲜明的床账上,还可以搭配精美的配饰,如流苏、香囊等,既增加视觉美感还起着调节气氛的作用。法门寺唐代衣物账中记载的供奉品中提到锦席褥五床,赭黄熟线绫床罩五条,赭黄罗绮枕二条,绯罗香倚二条[2]。可见床上用品材质高档,多采用锦、绫、罗、绮等,色彩以土黄、深红等深色调为主,彰显沉稳华贵。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歌《夜来乐》中曾提到“红罗复账金流苏,华灯九枝悬鲤鱼。”体现出室内环境中,账的配色和装饰品都非常讲究。魏文帝云:“江东绡,白如雪花,轻似蝉翼”,在轻薄似蝉翼的账幔掩映下,采用绫(起暗花的单层提花织物)制成的卧褥上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立体花纹,打造出精致浪漫的生活状态。枕头外表由丝制品作成,以金玉等进行装饰,内部填充丝绵或布织物。
隐囊的渊源在印度,汉译佛经中名作丹枕或倚枕。也就是现在室内装饰中的软性靠垫,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九“倚枕”条:“倚枕者,大枕也。锦绮缯彩作囊,盛轻耎物,置之左右前后,尊贵之人倚凭,名为倚枕”。(缯彩,彩色缯帛)原系印度上流社会及巨富之家日常生活中的习用之具。多以彩色丝绸做外枕套,内填充丝绵、棉花、毛絮之类。自进入中土以来,传播开来,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也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屏风和帷账。在今天也泛指室内陈设。唐代元稹《旅眠》诗:“内外都无隔,帷屏不复张。”帷指围在四周或悬挂于屋内的账幕、帷幔,并起到遮挡作用的室内装饰品,和屏风一起搭配用来进行空间划分。
隋唐屏风有座屏、折屏两种,不仅挡风,还能分隔空间,衬托主体。唐代屏风以立地屏风为多,木制骨架上以纸或锦裱糊。唐代《国家珍宝账》中有入藏时的描述:“鸟毛立女屏风六扇,高四尺六寸、广一尺九寸一分,绯纱缘,以木板作斑竹帖,黑漆钉,碧絁背,绯夹缬接扇,揩布袋。”六扇屏风以红色夹缬真丝接合。屏风背面则用碧色丝绸托裱。真丝夹缬这种手工印染工艺在盛唐时期极为流行,在屏风中大量应用于边缘的装饰。
唐代帷幔的材质多样,造型也更为丰富。据估测夏季应该是使用较为轻薄的材料如罗、纱等,在唐代元稹的《离思》中“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縠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这些轻薄的丝织品如烟气轻动,使房间变的清幽凉爽[3]。冬季采用较为厚重的织锦,用以挡风、保暖。唐代织物中有一种令人瞩目的双层锦,采用两组经线和两组纬线[4],织出正反面都有较高观赏性的双层锦,特别适合用于制成帷幔类装饰品。
随着丝绸之路而来的佛教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也起到很大影响,由“席地而坐”逐渐过渡为“垂足而坐”,因此唐代出现低矮型家具与高型家具并用的局面,桌椅种类逐步丰富起来,有长桌、方桌、圈椅、矮凳等[5]。
敦煌壁画的唐代石窟中大量出现了家具与织物的形态。铺设于高型桌、椅家具上的织物,有桌帘、桌围、坐垫等,装饰家具的同时又能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在特殊场合(如供奉、祭祀)用时体现出庄重神圣的视觉效果;日常生活中能丰富室内色彩,增加生活细节,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
桌子上使用的桌帘和桌围以织锦居多。桌帘多为长方形,造型类似于今天的桌旗,由主布和包边组成。有的桌帘以中心为装饰重点,有的配以流苏、香囊等重点装饰桌帘垂下的两端。有些供桌还用桌围围起,可将桌腿覆盖起来。用于桌面丝织品的图案大多为左右对称式,以花卉、飞鸟等动植物题材,整体布局似一幅完整的装饰绘画。四周多采用团花、半团花、小团花等二方连续的纹样或素色包边。中心部分与四周包边的配色从色相、明度、纯度方面都有较大反差,通过对比衬托主体。唐代工艺技术发达,用于家具装饰的丝织品除了提花、印花工艺外,还常常搭配手绣,手绘,夹缬、绞缬、蜡缬等工艺。
丝织品不仅能装饰美化空间,也有着功能性的作用。当时被称为茵的“坐垫”,就伴随床榻椅凳服务于人们的坐卧起居。“茵”为褥子、坐垫。“茵”和“褥”是同义词,故并称之“茵褥”,历史上,关于“褥”的记述较多,多用丝绸和兽皮制成的。在白居易的“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中,生动体现了唐代人们用竹席和茵褥招待客人的情形。后与椅子配合,成为坐垫,增加落座时的柔软性,可分不同季节使用。
唐代在文化、工艺、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其可见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历史的缩影。唐代室内装饰也用独特的语言促进了软装文化的发展,进而对世界装饰艺术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席卷全球,中式软装风格再次回归室内装饰的主流,用于中式空间的纺织品、家具、饰品等,共同营造出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氛围。众多软装设计公司、高端家居品牌及家具品牌中将丝绸奉为珍宝,用多品种多花色多工艺的真丝面料装饰打造高贵、舒适、经典的现代居室环境[6]。
[1]吴林春.家具与陈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洪艺芳.论法门寺唐代《衣物账》中的个体量词[J].汉学研究,2006,24(2).
[3]袁宣萍,徐 峥.浙江丝绸文化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1:29.
[4]赵 丰,屈志仁.中国丝绸艺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237.
[5]孟红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1.
[6]付岳莹.丝绸之路与唐代室内装饰用丝织品[J].深圳.现代装饰,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