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首义
(山西省阳泉市农业委员会草原管理站,阳泉 045000)
饲草玉米相对于传统的粮食型玉米,其玉米籽粒和茎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更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粗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秸秆鲜嫩多汁,适口性较好,易于青贮,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上等草料。饲用玉米相对于传统玉米产量高,整个植株都可以利用,利用率85%以上。
为确保饲草玉米获得高产稳产,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和沙壤土。饲草玉米不耐盐碱,发芽和拱土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还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壤层含盐量小于25%,有机质含量大于1%的种植地。在种植玉米前,应做好种植地整地工作,确保种植地土壤层上虚下实。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20~30 cm,对于工作耕作层较浅、土壤板结严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还应进行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整地深度控制在30~40 cm。深松整地工作不需要每年进行,通常每间隔2~3年进行1次,结合整地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 500~3 000 kg。整地结束后,要及时耙平,使地面平整,土壤细碎,墒情较好。
不同的饲草玉米品种,对播种期、种植密度、肥料种类、施肥方法均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饲草玉米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直接因素[1]。品种在选择时,一定要结合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特点,选择抗逆性较强、玉米籽粒和饲草产量较高、商品价值较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在山西,适合种植的饲草玉米品种主要有农大364、沈单16号、农大108、郑单958、屯玉8号、中北410、中单9409、晋饲育1号。
玉米播种前1周,将种子拿出后,选择晴朗天气充分晾晒2~3 d,提高种子吸水能力,利用阳光照射,杀灭种子表面存在的致病菌。结合晒种还应该做好选种工作,将种子群体中的瘪粒、病虫害粒、损伤粒及时去除,提高种子净度。有条件的种植户可推广购买包衣种子,这样在播种前不需要对种子进行再次药剂拌种,对预防多种病害和地下害虫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种植面积较大选择自留种子的种植户,在播种前应选择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通常饲草玉米播种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当土表温度稳定在10 ℃以上时即可播种。饲草玉米播种前,在种植行一侧每亩条施磷酸二铵15 kg、尿素10 kg、硫酸钾8 kg,将肥料混合均匀后一起施入,施肥深度控制在10 cm以内。在播种饲草玉米时,应合理把握株距行距和播种深度,确保合理密植。饲草玉米可采用常规种植的方式,也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通常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0~2.5 kg,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工作。在播种前应该做好机械设备调整工作,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下籽均匀,不存在重复播种、漏播现象。通常立地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的种植地,可适当稀播;立地条件较差,施肥不足的适当密植。
饲草玉米通常在播种1周内陆续出苗,玉米出苗后,应密切观察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发现出苗不全,存在断垄的现象,应该及时进行补种。对于断垄不严重的地区,可从稠密地区移栽玉米幼苗直接补种;而对于断垄较为严重,没有充足的玉米幼苗供移栽时,应选择同一个品种的饲草玉米经过催芽后,及时补种。
在玉米出苗2~3 d内,对于覆膜播种的种植地,应及时在地膜上打孔放苗,避免高温烧苗。放苗后,应使用湿润的土壤膜孔封堵完好,防杂草生长。对于先覆膜后播种的地块,应在饲草玉米出苗前及时破碎土壤,避免压苗。玉米生长到4~5个叶片后应及时间苗,间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杂留纯的原则进行[2];玉米生长到5~6个叶片后,要及时定苗,确保每个定植穴都保留一株健壮幼苗;为避免玉米幼苗徒长,还应该做好蹲苗工作,蹲苗时间应结合田间长势、土壤类型、水肥供给条件等综合考虑,通常春季播种的玉米在播种40~50 d后灌溉,夏季播种的玉米在播种后30 d灌溉,控制好田间水分,避免幼苗旺盛生长。
做好科学灌溉工作,饲草玉米整个生育期需要灌溉3~5次。第1次灌溉在拔节期或稍晚一点,配合第1次追肥进行。通常春季播种的玉米,第1次灌溉在播种后40~50 d内进行,夏季播种的玉米在播种后30 d左右进行。玉米灌溉次数应结合田间墒情综合确定,要控制好灌溉量,避免大水漫灌。玉米整个生育期还需做好追肥工作,追肥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结合灌溉,科学深入。第1次施肥通常在玉米拔节期前后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5~20 kg,第2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第3次在玉米抽雄期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 kg。玉米生长中后期,应严格控制好施肥量和灌溉量,避免玉米徒长,引起倒伏。
日常田间管理中,应注重保护害虫天敌。在田间悬挂杀虫灯,诱杀害虫。发病初期可选择使用生物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当上述几种防治措施达不到防治效果时,要科学选择化学农药,进行针对性防治。农药防除要注意交替使用,确定合适的使用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通常玉米大小斑病每亩选择使用50%的速克灵粉剂100 g,兑水45 kg,进行田间喷雾,或者使用75%的百菌清140 g,兑水45 kg,进行田间喷雾;玉米纹枯病可选择使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50 g,兑水50 kg,进行田间喷雾,间隔1周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玉米丝黑穗病、黑粉病,选择使用12.5%的稀唑醇可湿性粉剂,使用7 g/kg种子,药剂拌种;玉米地害虫可使用5%的辛硫磷水剂100 mL拌种50 kg;玉米螟草地螟可选择使用98巴丹51 g,兑水50 kg喷雾;粘虫、蚜虫可以使用1.8%的爱福丁乳油1 500倍液喷雾;红蜘蛛可选择使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40 mL,兑水100 kg喷雾,效果显著。
饲草玉米收割期是否恰当对绿体产量和营养成分高低有很重要的影响。最佳收获期主要以玉米籽粒开始成熟但没有变硬,植株绿叶较多,植株含水量70%左右,收割最为合适[3]。通常饲草玉米收获期,应在玉米乳熟期和腊熟期收获最为合适,这2个时期能显著保证玉米的营养价值。
为保证饲草玉米获得高产稳产,应科学选地选种、适时播种、及时查苗补苗、定时灌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适时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