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企业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融合的创新思维

2018-02-14 02:27李念勇上海海龙良策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200060
建设监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设管理企业

李念勇(上海海龙良策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0)

0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期间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者社会要素创造新事物的行为,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思维,那么创新思维又是什么?创新思维就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

现代先进企业管理科学理论要求建设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其实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很多,但经典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发展的选择。这样,企业发展会少走弯路。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都是经典管理理论,在理论层面是相通的,是一个理论系统的两个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员(Man)、机器(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 、环境(Environment)管理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方面进一步引申到建设企业管理,并运用创新思维来阐述建设企业管理的创新也是一种创新的方法论。

1 人才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建设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领导的意志和决策,只注重产值,忽略了企业的管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从宏观上看,建设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模式跟国外比较还很落后,甚至还存在不健全的管理体制。我们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我国建筑业产生重大影响,给国内建筑市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建设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创新;创新关键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建设企业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其次,对人才的培养要从机制上创新,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第三,从思维上创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点对“创新全面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第四,从规划上创新,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分析,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力资源战略。

2 设施管理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进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机遇;它将使全产业链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随着时代进步的要求,建设企业管理必须全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建设业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实现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数据联通和信息共享,打破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格局,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分工,深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依靠传统的建设管理技术手段,建设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像制造业一样的精细化管理。 当代“互联网+”技术对建设企业来讲,仅仅局限在企业的专业技术或管理环节。绝大部分的建设企业根本就没有搞明白信息化与互联网化的区别,都简单地把信息化等同于互联网化。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BIM (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成熟,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建设企业全产业链上,包括前期项目决策、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物业管理,甚至销售、融资等企业,谁抢占“互联网+”技术的先机,谁就完全可以轻松实现企业精细管理,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3 资源管理的创新

资源管理的创新应建立在特定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导向基础上,主要是看资源的使用是否带来了高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建设企业通过编制和执行资源计划,控制资源的采购价格和质量,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对资源的使用进行追踪、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达到资源的优化和平衡化。并且通过将管理工作再进一步的分解,最终使建设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4 管理方法的创新

4.1 股份改革的创新

现代企业股份改革模式是给职工干股,也叫岗位股,就是把责任股份化,不搞英雄主义。好处是发挥职工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把利益分配到每个员工身上,责任按股分配,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的责任意识。这种股份制是责任股份,不是资本股份,企业不一定上市,职工都是责任股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要求企业最终实现资本股份制。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顺势而为,改变目前职工持股方式,改进职工持股计划,打破人人持股格局。一是把这种岗位股通过股份合同形式确定为法定责任股份,与绩效挂钩;同时调整企业内部股金比例,提高经营者和经营层的持股比重和责任意识,大力培育内部股交易市场,通过股份交易,使职工股向经营骨干集聚。股份还应设置一定比例浮动的“奖励惩罚股份”,来对法定股份的不足进行补充。二是股份分配实行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鼓励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持大股。把企业成长的主要人员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年终利益分配时,对一些做错事的、表现不好的职工减去其有效法定股份;对表现良好、为企业创造价值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奖励浮动股份。这样既抓住股份改革的实质,让企业职工得到改革开放30多年的红利,体现绩效第一的原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又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三是股份制改革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待条件成熟时取消职工持股,真正体现出资人到位,形成股权流动机制,并逐步完善股权管理制度。

4.2 探索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功能展开和可靠性技术来管理企业

可靠性技术(reliability technologh)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事故发生的一门包括管理和技术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一种把用户或者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过程要求的多层次演绎的分析方法。可靠性技术和质量功能展开是 20世纪全面质量管理中兴起的技术。建设企业管理可以借鉴可靠性技术,熟练运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决策树分析来分析企业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从而推动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可以运用质量功能展开的亲和图(Aきnity Diagrams )、关系图(Relations Diagrams)、树图(Hierarchy Trees)等分析客户需求与措施间的关系度,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建设产品。

5 环境管理的创新

5.1 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精神层面的号召力量。“一流企业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与人的全面发展,二流企业靠制度管人,三流企业靠人管人。”现代建设企业应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企业文化是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员工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业宗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激发力。企业文化建设不只是做一些图案、旗帜、标牌,更应把它变成一个个形象的、具有浓浓文化象征的实体,最终使它变为我们的理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与每一个员工融为一体。所以创新过程中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提升,把这种力量管理好,让它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5.2 管理的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是外部诱导因素与导向,其本质就是“扬长避短”,把已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市场经济离不开相关政策的约束。但政策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政策的制定者也在通过不断地调整、修改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政策制定者在修改、调整相关的政策时,一定是有其前瞻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企业在法律法规大框架下,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准确预判市场发展规律,灵活把握法律法规的脉搏,设法破除制约创新的各种障碍,把管理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新的企业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变创新。

5.3 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单位有序运行、步调一致的制度和方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各类组织和人员有效运作的根本保证。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来,全面推行考核制度;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合同管理流程;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通过制度创新,使公司的收益、全体员工的收入与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紧密挂钩,将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最终化为每个职工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建立起一个能够把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运作,争取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良性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

6 结 语

我国加入 WTO 为建设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将减少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建设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企业将面临着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从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来看,建筑业的发展机遇都大于挑战。因此建设企业必须将创新思维放到首要位置,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抓住创新这一企业活力之源和发展的驱动力,以组织结构创新来减少管理层次,避免职能重叠;以管理信息创新,捕捉瞬息万变的各种市场信息,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以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寻找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途径;以创新经营承包方式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建设企业有责任以创新驱动促进行业发展,努力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较高贡献率的支柱产业。可以相信,优秀建设企业已经开始走在创新路上,将来必会在不断创新中转型升级并健康、稳定、持久成长,终将实现弯道超车,驶入中国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建设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