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道飞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金融学1班
长江流域涵盖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流域总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流域耕地面积占近 1/4,流域内人口占近2/5,长江是全球内河货运量第一的黄金水道,流域内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经济带跨越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具有特殊优势和无限广阔的发展潜力。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长江经济带已经发展为在全国综合实力和战略支撑作用方面最强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从我国西部到上海,其间的城市共有 39 个,覆盖三大城市群,从西面的成渝城市群,然后到中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叫“长中角”,包括长沙、南昌、武汉等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最后是东面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地区人口及生产总值占比已经超过全国的40%,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是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出发,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强调“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沿陆路交通干线和大江大河”,推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梯度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完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新时代下国家的区域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首先,建设好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优化经济结构,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其次,建设好长江经济带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推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再者,建设好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区域开放格局和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长江流域的水域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水资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河道通航里程为7万多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左右,年周转量和货运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长江经济带拥有特大城市 7 座,长江干流沿线大中城市47座,200余座大中小城市,包含三大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然而,长江经济带在其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境。其一,长江经济带各地产业趋同、区域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各地存在无序竞争。各省、市都结合自身的需要提出了沿江发展战略,编制了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但各省市主导产业和产业布局差别不大,制造业和化工产业等是各省市区域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其二,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条件差异显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明显,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其三,规划具有短期性,城市群之间协作性不强,城市群带动力较弱。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区都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未考虑长江沿线的大局,区域间产业的相关性小、城市功能区分度较差,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待形成,严重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长江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其发展需要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方向,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创新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流域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长江经济带的特殊地理优势,更好地建设长江经济带。
第二,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新动能。结合长江经济带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可以引导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协调机制,实现经济信息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分享、社会资源共同利用,充分发挥好市场优化配置区域资源要素的作用。长江经济带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创新,各省市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与周边省市的战略合作,寻找合作共赢的战略空间,实现利益共享、资源共用、共同发展。打通沿江省市间的行政壁垒,建立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统一市场,逐步实现从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 “五流”合作到区域制度层面的全面合作。
第四,加强长江经济带公路、铁路的建设,与“黄金水道”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降低资源流动成本。市场流通范围的大小决定于运输条件的状况,顺畅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大大促进商品流通,加快商品交换的实现程度,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长江经济带要完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密度,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长江流域外交通方式的对接,实现地区间人才、信息、资金、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区域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长江经济带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战略拼图,需要扎根于长江经济带的特殊优势,实现长江流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流域经济的内生优势,借助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