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赵晓梅,陶启坤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三川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广元 628412)
猪囊尾蚴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屠宰检疫中,猪囊尾蚴是检查猪肉品质的卫生检验重点之一。
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俗称“猪囊虫”。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椭圆,大如黄豆,为半透明的包囊,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膜内可见一粟粒大的乳白色结节。发育成成虫后,就叫猪带绦虫,长2.5~8m,头节为圆球形,直径为1mm,分内外2层环状排列,又称“有钩绦虫”。一般根据其生殖期发育程度,分为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接片。
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节不断脱落并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食物和饮水。人或猪吃了孕卵节片破裂后逸出的虫卵,在消化道中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流动到全身,主要在心肌和横纹肌经过大约70d时间,发育成为成熟的囊尾蚴。
当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活囊尾蚴的猪肉或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包囊在胃内被消化,囊尾蚴进入人的小肠后,在肠液作用下,伸出头节吸附在肠壁上,2个月后发育成熟为有钩绦虫,并依旧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呈白带状。头节很小,仅有粟粒大,成熟的卵节片又不断变大,随粪便排除人体。
猪囊尾蚴在我国分布广,呈散发,个别地区有地方流行。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烹饪与食肉的方法有关,喜欢吃未煮熟的猪肉常感染猪囊尾蚴。在自然条件下,猪时易感动物,囊尾蚴可在猪体内活3~5年,猪带绦虫在人体内最多可活25年,野猪、犬、猫也可感染猪囊尾蚴。
猪患轻微的囊虫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的猪出现营养不良、生长迟缓、逐渐消瘦、贫血、水肿。某些器官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相应症状,比如囊尾蚴寄生在肺脏和喉头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如寄生在舌部,采食会困难。寄生在心肌中,造成心肌无力、血液循环障碍。如寄生于脑中,则出现癫痫和急性脑炎症状,甚至死亡。人感染猪囊尾蚴后,此虫在小肠内吸收夺取营养,分泌毒素,使人消瘦、腹痛、消化不良、拉稀等。幼虫因寄生部位不同,会引起相应不同症状。若寄生于脑部,可引起头痛、行动障碍、共济失调、瘫痪等一系列神经症状。寄生于眼内,可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失明,寄生于肌肉皮下组织,可导致肌肉酸痛无力。
猪在生前诊断困难,只有当舌部浅表寄生猪囊尾蚴时,触诊可发现结节,但阴性病猪并不能排除感染,确诊一般要宰后检验。现行的肉眼肉检法,检出率有50%~60%,轻度感染的容易漏检。在肉品卫生检验时,在肌肉中,特别是心肌、咬肌、舌肌、四肢肌肉中发现囊尾蚴,即可确诊,前臂外侧肌肉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最高。
本病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人医、兽医、食品卫生部门要紧密配合,开展群众性的防治活动,提高人们对猪囊尾蚴的危害性和感染途径与感染方式的认识,抓好“查、驱、检、管、改”五条措施,能有效控制该病。一是积极普查猪带绦虫病患者、因为猪带绦虫是猪囊尾蚴感染的唯一来源;二是对患者进行驱虫,驱虫治疗是切断感染来源的重要措施,常用“肠虫清”给人驱虫,另外,南瓜子和槟榔合剂、氯硝柳胺、仙鹤草根芽也是人们治疗人的猪带绦虫药物;三是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者未煮熟的猪肉,菜刀菜板要先熟后生,并常消毒; 四是搞好厕所建设和厕所清洁卫生,猪圈和人用厕所分开,猪圈要及时清粪,并做堆肥发酵处理,杀死粪内寄生虫卵,猪舍保持干燥。五是做好定点屠宰场的肉品检验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有病猪肉,严禁未经检验的猪肉供应市场或自行处理,检疫人员加强检疫和市场巡查力度。
猪要用药驱虫,常用吡喹酮,按体重计算,30~60mg∕kg,每天1次,连用3d,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4~48h。丙硫咪唑(抗蠕敏),按体重计算,30mg∕kg,每天1次,连用3d,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4~48h,早晨空腹喂药。猪舍要搞好卫生,经常消毒,猪粪要堆肥发酵或者沼气厌氧发酵,方能还田利用,病死猪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蔬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