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物流教育适应企业需求之研究

2018-02-13 05:25张峻青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企业需求

张峻青

摘 要:随着经济模式不断变革,物流人才已经成为紧缺人才之一。但是,我国物流教育整体相对落后,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从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现代物流教育现状和物流人才教育的改进方案这几方面进行简单研究分析。

关键词:物流教育;企业需求;物流人才

一、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

物流相关岗位群对一般员工的学历要求是专科或者本科,会计、箱管、营销、报关等职务对于学历的要求略高一些,尤其是箱管员,一般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而储运方面,比如仓库管理员、送货员等职务对学历的要求略低一些。采购类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则要更高一些,虽然采购员也有只要求大专学历的,但是采购工程师、采购主管则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物料控制类岗位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是颇为重要与专业素养要求高的职务,对学历要求略高,物料经理普遍要求本科以上,物料规划则要求要大专以上。仓管类岗位是现在企业比较需要的,但对学历的要求普遍不是很高,只有仓储主管要求学历要大专以上,其余岗位,如配货、仓管员等岗位只要有中专学历即可。关务类岗位学历要求也不高,除了关务管理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报关员、报检员则只需要大专以上。国际贸易类的岗位学历要求同样不高,只需要大专学历以上即可。

当然,除学历要求外,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市场营销等的专业知识也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必备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计算机能力、英语、韩语、日语、ERP/MRP经验等也成为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素养要求。

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由于物流环境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大环境,物流人才需要具有从战略高度看问题的素养。物流信息系统至关重要,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所以物流人才还需要具有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的能力。此外,物流服务要求热情周到,物流人才还需带有服务精神去认真工作。

二、现代物流教育现状

从2001年到2015年13年间,我国开设物流类的本科院校多达524所,高职类院校与中职类院校分别有900多所,各教育层次的物流类在校学生总数在50 万人以上,其中本科的在校人数高于10 万人,但与此同时,不同用人单位的物流人才需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人才教育和企业的需求无法对接,且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物流业当前发展阶段对创新型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通过分析山东省15 所开设物流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发现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几个共同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表面上看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各有差别,但其基本思想却大同小异,都是注重复合型人才或者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些基本思想都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体现出本科生与高职高专生的差别,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不够明确。我们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这类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该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着眼于培养针对地方特色,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不具体。现代物流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关于哪些是应当掌握、熟悉和了解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哪些是应当完善的能力,各个高校一般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大多数高校在规定的同时,并没有完全站在社会和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聘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规格的拟定过程,这样就导致其培养规格并没有细化,也无法体现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特有的属性。例如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学校应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或托福考试 80 分及以上;雅思考试6.5 及以上),否则无法毕业;关于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应要求学生在毕业时, 应至少获得全国注册采购师资格认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资格认证中的一项认证等。

(三)校企合作形式化。现如今,各高校都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也因此开展了如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但是大部分的校企合作还是略流于形式。目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把重点只放在关于学生实践教学的环节上,所以学校和企业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上。而在校内理论部分的教学上,企业的参与程度却不是太多,学校还是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上进行教学设计,而忽略了企业的相关需求,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培养平台中往往处于被动配合的状态,鉴于此,物流人才培养很难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

(四)教学内容同质化。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求是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是精品课程教材等,这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授课内容的前瞻性、正确性和权威性。但是,与此同时,要求使用这类应用范围较广或者普遍适用的教材,往往会使得教学的内容太过标准化,中小学采用这种方式还好,大学采用这种方式,则无法结合其所处的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特色来进行合理的本地化加工剪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会缺乏特色或个性,难以满足当地企业和当地社会及市场的用人要求。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近几年,各高校在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中,多媒体教学等已经被广泛采用,但教学主要还是以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三、物流人才教育的改进方案

物流作为商流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物流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对相关的贸易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在一些涉外物流企业,对外语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从商务洽谈到合同签订,从日常交流到收发邮件,每一样工作都需要用到外语能力。所以关于学生的外语能力需要着重培养,不仅仅是英语,小语种也要同样重视。除此之外,物流企业的运作是不同国家地区企业间或不同企业行业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所以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法、海商法、合同法、国际贸易惯例、海关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掌握,更是要灵活运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有了解企业的根本需求,才能确定物流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作为倡导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高职高专院校就更有必要构建一套使物流企业满意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要以岗位操作和实践为主要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培养目标构建既有有实际岗位操作,又有国际领先的实用性理论知识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对应岗位训练、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下企业实践、电化教育等手段,同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教学的质量得以保证。

关于物流人才教育的改进方案,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课程更偏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涵盖国际物流先进理念的课程为优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进行多方位实训合作,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在教材选择方面应考虑现实性、职业性、系统性与前瞻性,让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就可以了解当前物流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与方法。同时在课程设置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合理分配比例,拒绝纸上谈兵。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要广泛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其可操作性、直观性和实践性。还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讲解与课堂演示,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变得尤为重要。如“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配送实务”等课程就很适合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可运用企业的实际案例分析具体问题,运用现代物流企业运营仿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和實际操作能力,教师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解决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对物流教育课程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编写选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校培养出物流相关专业的优秀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毕业生能与企业顺利接轨,改善我国物流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企业需求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专本衔接的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