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2-13 05:25王志雄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订单

王志雄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本文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对“准订单”模式的几种形式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结论指出:“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一种过渡形式和必要的补充,将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发挥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订单

一、高职“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高职“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经改进后提出的。

(一)“订单式”培养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在前几年高职教育中提出和推荐的一种较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能够实现“双赢”的理想化模式。其基本特点是:高职院校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培养规格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并组织实施;用人单位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和专业师资,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共同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取得过成功,但在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訂单式”培养的局限性已经显露,下列因素制约着“订单式”培养的实施:

1.高职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状制约着“订单式”培养的实施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学生总数已经达到高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职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多数用人单位很容易在各届毕业生中挑选到所需的人才,因此,多数用人单位暂时不会主动去考虑“订单式”培养的问题。

2.用人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规模制约着“订单式”培养的实施

一方面,当用人单位在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前景难料、自身管理水平较低、财力有限等情况下,其人力资源的规划必然具有短期性,不可能提出批量的人才培养要求;另一方面,“订单式”培养的实施必须要有对用人单位的原始利益驱动作为支撑,用人单位在实施“订单式”培养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决定“订单式”培养是否可行的关键,用人单位不可能花费较大的投资去培养难以预料的“产品”。

3.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机制制约着“订单式”培养的实施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暴露出其在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办学实力方面的不足,虽然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正在经历着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但仍然难以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同时,高职人才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现行学制一般为三年,其过长的培养周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难以相适应。

综上所述,“订单式”培养虽然是一种很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却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那些发展规模较大、对人才有批量需求或某些特定行业领域对人才有特殊需求的用人单位,才有可能与那些声誉良好的高职院校或特殊专业之间建立“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关系。多数情况下,“订单式”培养只是高职院校单方面所追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强调各用人单位应支持“订单式”培养的实施,但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用人单位未必就会因此而变得主动。要使得“订单式”培养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估计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面向某个特定的行业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像“订单式”培养那样面向某个具体的用人单位培养人才。高职院校根据特定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一般需求,自主完成对人才的初期培养任务,时间约为1.5~2年,当学生能胜任本行业领域的一般性专业工作之后,再与用人单位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和让学生顶岗工作,时间约为0.5~1年,使学生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岗位技能、适应岗位工作。这种培养模式将是高职院校能胜任、用人单位能接受的可行模式。

二、高职“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种形式

(一)四级平台模式:

该模式可以简要描述为:院级平台+系级平台+专业级平台+岗位级平台。

1.课程体系

院级平台课程主要是全院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类、数学类、外语类、政治类、体育类等;但院级平台课程的内容应结合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和不同,突出体现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和理论够用、重在实用的职教特色。以数学为例,计算机类专业可开设计算机数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可开设经济数学、生物类专业可开设统计数学、工程建设类专业可开设工程数学等。

系级平台课程主要是全系各相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各相近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课程内容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

专业级平台课程主要是本专业人才在近几年来的工作中广泛使用的知识和技能,比较适合以专业课程组合的形式建成专业模块,模块内容在某个时期内会有一定的变化,但能保持其在总体上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在投入不大的前提下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条件的改善,师资培训工作也很容易得到落实。

岗位级平台课程由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共同商定,教学中所需的师资、实训条件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场所等,也由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条件和岗位需要共同解决,有利于快速适应各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缩短用人单位的求才周期,缓解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上的不足。

2.教学时间分配

院级平台和系级平台课程的教学一般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专业级平台课程的教学一般也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岗位级平台课程的教学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在0.5~1年的时间内完成。

3.四级平台模式的特点

能有效地规避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淡化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不足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较高之间的矛盾,恰当地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技能认证模式:

该模式可以简要描述为:基础认证+职业认证+水平认证+流行技能。

1.課程体系

基础认证是指对全院性公共基础课程所达能力和水平的认证,由省级或以上鉴定机构颁发证书。如英语等级认证、计算机等级认证等。基础认证所开设的课程对应于四级平台模式中的院级平台课程,但其课程开设面比院级平台课程更窄,所开课程的应达目标比院级平台课程更高,有利于减少公共课程的开出学时比例,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突出重点。

职业认证是指对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从业资格的认证,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证书。如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计算机操作员、软件工等从业资格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认证所开设的课程对应于四级平台模式中的系级平台课程,但其课程开设的针对性比系级平台课程更强,所开课程的应达目标比系级平台课程更明确,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关行业领域内的行政法规、技术规范等。

水平认证是指对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所达到的专业技术水平或等级的认证,由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认证机构颁发证书。如计算机专业有程序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水平认证所开设的课程对应于四级平台模式中的专业级平台课程,其课程开设除比专业级平台课程的开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明确的目标之外,重点突出了专业技能水平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围绕专业技能等级目标,对多门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

流行技能是指本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在当前实际工作中使用最频繁、应用最广泛、最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技术和技能。流行技能的学习主要采取“订单式”,即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以岗前培训或半工半读的方式来完成。

2.教学时间分配

基础认证和职业认证课程的教学一般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水平认证课程的教学一般也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流行技能课程的教学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在0.5~1年的时间内完成。

3.技能认证模式的特点

与四级平台模式相比,技能认证模式是在四级平台模式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所作的改进,除具备四级平台模式的优点之外,更能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毕业生就业更容易,适应工作更快;且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缺点是有些专业的技能认证目标可能会较高,从而影响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率;有些专业的认证体系尚不健全,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课程体系作适当的补充和完善;有些专业的认证体系可能与实际的专业工作需要脱节,则不宜采用技能认证模式。

(三)联合办学模式:

该模式可以简要描述为: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

“准订单”人才培养之联合办学模式,不是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直接“订单式”联合,而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在人才培养的不同时期与当地不同的社会机构所进行的联合。它采取资源互补、利益分成的方式,把高职院校的高等学历教育优势与行业协会的专业人才预测优势和培训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势以及用人单位的岗位工作环境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如在专业设置的论证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过程中,通过与当地的行业协会、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中心等联合,了解当地发展建设规划、预测人才需求数量、定位专业建设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与当地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联合,走开门办学的道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所共同完成各门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1.课程体系

联合办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大致可由如下三类课程构成:即学历教育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其中学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主要由高职院校组织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主要是实践性较强的多数专业课程,由培训机构组织教学;岗位实践课程主要是核心专业课程和岗位工作技能,由用人单位组织教学。

2.教学时间分配

学历教育课程的教学一般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技能培训课程的教学一般也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岗位实践课程的教学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在0.5~1年的时间内完成。

3.联合办学模式的特点

联合办学模式的特点是社会联系广泛,培养渠道多样,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社会效益明显;有利于高职院校找准专业定位,服务地方经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应变能力。

(四)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是指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交替出现,边工作边学习或半工半读。根据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否固定,可将工学交替模式分为“订单式”和“准订单式”两种,若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工作单位不固定,则可将这种工学交替模式视为一种“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有些专业,如旅游、饭店服务等,在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且在初期的实践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对学生的数量需求呈现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等特点,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较适合采用工学交替模式。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在旅游淡季上课、旺季工作,饭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可在白天上课、晚上工作或者分批轮换上课和工作。

1.课程体系

工学交替模式的课程体系大致可由如下四类课程构成:即基础理论课程、初级岗位实践课程、理论提高课程、高级岗位实践课程。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初级岗位工作必备的常识性专业课程和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需进行很短时间的学习即可上岗工作;初级岗位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少量专业课程,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主要依靠工作实践,学生在此期间从事本专业的一般性工作和初级技术工作,如饭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可在等级较低的饭店从事较简单的服务性工作;理论提高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认识能力、扩充知识面、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为学生适应高级岗位工作打下基础;高级岗位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大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在从事高级岗位工作期间学习,如饭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可在等级较高的饭店从事多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性工作。

工学交替模式的课程体系因为实践性很强,其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宜拘泥于常规性的先理论后实践方式,应根据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和专业工作的特点,采用理論与实践同步的方式,或先实践认识、再理论提高的方式;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场所和工作场所不宜拘泥于一所学校或一个单位,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人才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不同专业知识模块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不同的用人单位学习和工作;工学交替模式的交替过程可以不必贯穿于三年制高职全程教育的始终,对于某些专业的部分模块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在短期内采用工学交替模式。

2.教学时间分配

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一般可在1个月~0.5年的时间内完成,初级岗位实践课程的教学一般可在0.5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理论提高课程的教学一般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高级岗位实践课程一般可在0.5~1年的时间内完成。

3.工学交替模式的特点

工学交替模式降低了学生参加工作的门槛,有利于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人才;工学交替模式增加了学生工作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尽早地纠正高职学生盲目攀高的就业观念,培养务实精神和职业道德;工学交替模式把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学交替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4.混合培养模式

混合培养模式是上述四种形式的不同组合,其组合方式受到与人才培养有关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专业和课程本身的特点等,根据这些因素,可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培养模式。

三、高职“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和需要,使得高职院校可以不必过分依赖于用人单位的支持,争取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增强高职人才的社会适用性和专门性;缓解当前高职院校各方面办学实力不足的现状,规避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淡化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不足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较高之间的矛盾,恰当地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院校社会应变能力的增强,促进高职教育由三年制向二年制的转化。作为“订单式”培养的一种过渡形式,“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其存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