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森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笔者认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担起时代责任与使命,当好人民的好公仆,必须找准“四种角色”定位,担当起四个方面的使命,不断推动一方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创新;领导;管理
一、干事创业当“头雁”
雁阵南迁北徙,全靠头雁带领。领导干部是单位各项建设的决策者、示范者,要善于用行动和实绩引领、激励部属,拧成一股绳,聚成一盘棋,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事业上。 一是要带头做事。务实是领导于部必须具备的品质。一个单位在建设中,必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投机取巧行不通,面子工程伤元气,躲避遮掩更是于事无补。领导干部只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静下心思考,扑下身子干,真正在制定对策、破解难题、抢抓机遇、实现跨越上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领导干部要始终怀着做实事、做好事、做大事的愿望和追求,不当咬文嚼字的“文学家”,不当评头论足的“评论家”,不当贪图安逸的“享受家”,只当办实事的“实干家”,特别要注意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喊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要求,通过埋头抓工作、带头抓落实,感召和带领大家想实招、做实事、求实效,真正让单位风气实起来,工作标准高起来,建设势头好起来。二是要带头创新。建设犹如走路,不另辟蹊径,永远看不到新的风景。单位建设发展要实现跨越发展、后发先至,就必须打破常规、大胆创新。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信息化潮流席卷而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单位建设的形势任务不断变化,群众思想、价值取向情况多变,不创新无出路,不进取必落伍。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是单位创新程度的“风向标”,是所属人员创新态度的“助推器”,是单位建设发展的“加油站”,只有带头打破旧俗倡导创新,才能带领部属紧跟时代,勇立潮头,把思创新、求创新、能创新变成集体意识、集体能力、集体素质,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进程中实现新突破新进步。三是要带头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树立牢固的质量效益观,说过不等于做过,干了不等于干好,仅仅有措施、有落实还不够,不见成效就是失职,没有进步就是退步。领导干部要有不当“清闲官”、不当“慵懒官”、不当“甩手官”的意识,心无旁鹜、忘我追求,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始终坚持事业追求上的卓越完美。工作永无止境、永不满足,要始终保持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上下求索的创新意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朝气蓬勃的奋进状态,努力在单位建设中形成忘我追求、忘我创业的状态和氛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轻为有所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盯着“短板”补功课,瞄着“瓶颈”求突破,扭住关键下功夫,带动单位建设实现更大发展。
二、识人用人当“伯乐”
领导干部一个重大任务就是选人、用人、树人。选拔好干部,任用好干部,培养好干部,是单位之福、群众之福、个人之福,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行不行、作风正不正、境界高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要才德相称。领导干部要树立“最高的境界是任人唯贤、最大的失误是用人不察、最大的政绩是人才兴旺”的意识,在慧眼识才、科学用才、精心育才上体现应有的能力水平。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任用人才的首要标准。“德”的概念很广,涵盖政治道德、工作品德、社会公德生活美德以及个人小节、情趣爱好等。“才”的定义也很大,包括思维水平、谋划能力、工作素质、协调能力、创新意识等。有德无才者平庸,有才无德者危险,无才无德者祸害,唯有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担当大任。领导干部识别人才、选拔干部时,要唯才是举、才德兼考、公正用人,唯能力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特别是要坚决防止选人用人时重才轻德或以才代德。二是要才位相配。任用人才,关键是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尽其位,让各类人才在最擅长、最适应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要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根据素质能力情况,因特长优势定位定岗,对那些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而缺点也较明显的同志,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不求全责备,正确看待个性特点,容短扬长、唯才是用,让他们在专业才华和内在潜力得到淋尽致地发挥。对于刚任用的干部,要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干出成绩。要重视任用后的岗位培养和在职锻炼遵循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練什么、需要什么加强什么的原则,让任职干部得到充分的历练和提高,从而更加胜任本职。三是要才名相符。人才是否有位,不仅体现在职位和成就上,也要体现在荣誉激励、荣誉引领、荣誉评定上。要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事业荣誉感、奋斗价值感,让广大干部在追求理想、实现价值、崇尚荣誉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对于有作为、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仅要让他们地位高起来、进步快起来、待遇好起来,更要让他们名声大起来、底气足起来。积极开展各类先进评选等活动,大力表彰和宣扬成绩突出的典型人员,并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使他们在有位更有名,让他们走上讲台谈奋斗、展风采、受敬仰,从而形成崇尚典型、见贤思齐、人心思进的良好环境。
三、勤俭持家当“管家”
经费是一个单位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单位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领导干部对经费使用负有把关责任,当好“管家”,以负好政治责任的高度,最大效益为党当家理财。一是要科学决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务实的工作观和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端正花钱办事的指导思想。对于经费投向、投量,班子要仔细研究、广开言路、多方论证,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急和缓、需和求的关系,把那些有利于中心、有利于建设、有利于基层的钱花好、花明白。把有限的经费向人才建设、单位发展、基层急难问题等重点方向投入,确保把每一笔经费都花在刀刃上。二是要精细管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依赖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充分依靠纪检监察部门的督察作用,坚持严格经费、物资的计划管理、过程监督,逐步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式管理的转变。对于那些可干可不干的活、可开可不开的会、可管可不管的事、可花可不花的钱,要坚决叫停、坚决纠正,防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树立“花小钱办大事、花少钱办好事、不花钱也办事”的思想,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把钱花出效益来、花出水平来、花出群众口碑来。三是要艰苦朴素。领导干部最重要不是说了什么,群众最关心其做了什么。现在群众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领导很反感,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领导很认可。要带头倡导清风正气,带头厉行节约,在公共活动、公务接待、私人交往、个人消费上经得起监督、守得住清贫、受得了考验,以实际行动得群众口碑。要大力倡导“绿色交往、文明交往、健康交往”,营造“君子之交淡如水”“新风正气满乾坤“的良好环境,形成节约是美德、艰苦是觉悟、清廉是政绩”的正确导向。
四、造福群众当“甘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领导干部都要当好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谋利的“及时雨”,润泽群众,滋补心田,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一是要为奋舟者送桨。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最受理解和尊重的。领导干部要积极为干实事、想奋斗的人送政策、送平台、送关心,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要坚持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着力改善单位的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为高职、高学历干部,在制订政策制度、科研项目、经费物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干事有保障。主动为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同志给予帮助支持,对于那些做事认真、积极进取但暂时还没有突出业绩的要给予表扬肯定,确保前进有动力。二是要替老实人说话。老实人默默无闻,老实人不争不要,但老实人是踏实干事、辛勤工作、顾全大局、听从命令的可敬群体,是支撑建设、推动发展、纯洁风气、和谐关系的重要力量,是最应该得到尊重、得到肯定、得到褒扬的人。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尊重老实人,人格上、思想上重视他们,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要在物质利益、评先评优、成长进步上优先考虑、重用老实人,营造鼓励实干家、倡导正派人的良好环境。要旗帜鲜明地提倡“只管干活、不用探路”,充分任用、培养、选拔那些“老黄牛”“千里马”,让他们心无旁路、一心一意地干事业。三是要给雪中人送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唱的曲。领导干部要看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真正关心、关注广大群众的疾苦,看到他们在事业、发展、物质、住房、家庭、感情等方方面面的痛苦和郁闷,做到“冷暖有人知”,要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责任意识,充分吃透政策、执行规定,认真落实各项待遇,为他们谋取正当利益,对特殊困难家庭及时实施救助,做到“困难有人帮”。要落实好公平正义,在评定荣誉、成长进步、发放福利上公正无私,为基层、为群众尽可能解决困难,做到公道
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