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志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改革在不断深化,很多高校开始向应用型方向发展,所以其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摆脱了传统师资力量的不足,提高了其专业化。在国际视野下,应用型高校成为人们的首选,所以必须加快建设综合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师资团队,打造应用型的国际化高校。
关键字:国际视野;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问题
随着我国与国际发展的接轨,高校开始重视其向应用型发展,所以首先要从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着手,这样才能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其应用型发展,不利于实现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在国际视野下,高校的应用型发展必须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师资团队的应用能力,所以当前应用型高校师资建设的主要方向就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结合。
一、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教师管理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快,但是教育制度还比较落后,尤其是高校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高校教育改革,但是因为不重视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使得其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还是理论课程,使得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很多高校的授课报酬分配不合理,与理论课课时费相比,有的高校实验课和实训课课时费明显偏低,使得教师开展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对于提高教师实践授课能力有一定制约性。高校目前的职称评审和聘用标准运用的还是传统的评价标准,没有将教师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评价结合起来[1]。这些问题都使得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影响了教师实践技能和授课水平的提高。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国际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重视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吸引更多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职业人才,所以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教师课堂教学中主要讲授的还是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而且有些教师没有积极了解其所在专业领域行业的发展,使得其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指导能力弱,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制约。
(三)教师应用型能力不足
应用型高校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专业理论教学水平高,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的接触比较少,不仅参与企业实践培训的力度非常小,而且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的交流非常少,缺乏实践经验,这就影响其实践教学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能充分地把握专业技能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差,难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职业人才[2]。
(四)对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吸收不足
国际视野下要求应用型高校必须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所以其师资结构中可以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由更为专业的教师来进行实验课与实训课程的指導,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对行业、企业优秀人才的吸收不足,虽然有兼职教师的招聘,但是总体来说比较少,而且来自于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不多,不能真正发挥其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因为没有制定兼职教师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我国高校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有些教师的本职工作与兼职任教工作存在时间冲突,很多因素都使得兼职教师的兼职任教工作开展存在问题。
二、国际视野下我国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科学定位师资团队结构
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做好师资团队的定位,发挥教授的带头作用,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优化教师的职称、能力等内容。结合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就科学定位其教师开展教学型、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三个层次,保证有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成果研究,教学工作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3]。对于普通的理论教学和教学研究,可以由其他教师来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和兴趣,加快建设科学的师资团队。
(二)注重双向交流
高校建设师资队伍时也要做好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双向交流机制建设,通过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合作和互动,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实训质量,为教师到企业现场实践提供机会,并加快吸收企业技术专家、技术人才,聘任更多的优秀兼职实践教师,建立教师和企业人才的双向交流机制。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培训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去企业进行实训实操,不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并为其参与科研提供条件[4]。如果教师的企业实训操作结果比较优秀,高校也给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进修和科研扶持等多方面的奖励,注重提高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加强项目训练
高校要重视教师基金项目训练,可以从师资经费中每年列出专项预算为其申报科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等科研活动提供支持,这是提升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而且高校也可以保留工资和福利待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中型企业行业的项目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为其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提供支持,加快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结合教师的能力来确定其工作岗位,防止教师受到科研和教学压力的影响。在分配整合高校现有的师资资源时,可以对其进行分层次管理,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工作内容,优化其教学方式。
(四)创新教师管理制度
高校建设师资队伍时也要进行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优化人事分配制度,以“以岗定薪、优劳优酬”为原则,结合不同层次等级的教师来给予不同的待遇和政策保障。对于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要向其倾斜一定的经费和培训机会,加快建立高水平的实践师资队伍[5]。而且高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可以定期邀请知名教师与本校教师合作授课,对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进行探索创新,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其课程建设能力。对于教师进行境外交流学习,高校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为教师提供自我学习、短期交流、境外培训等提升自我能力的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具有国际视野,并掌握国际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三、结语
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学校定位都有所变化,高校教育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这对院校的发展和经营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在国际视野下高校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化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师资团队结构科学定位、双向交流、项目训练和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等方式,来建设应用型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罗文文,赵宝云.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2-24.
[2]龚兵丽,戴克林.应用型人才视野下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46-248.
[3]袁洋泱.应用型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青年时代,2016(19):130-131.
[4]张焱,马兆允,张泳.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的有效性[J].江苏高教,2018(1):61-64.
[5]胡先福.重庆科技学院以国际视野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大学[J].重庆与世界,2015(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