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科
摘 要: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家里了自由贸易区,这给两地的高等教育合作带来了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多许多位于西南地区的高校相继抓住机遇与东盟各高校展开合作。本文分析了高校交流合作的现状,阐述了西南地区发展与东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合作
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市区,西南地区总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但是对外开放的条件相较于沿海地区还欠佳,相邻的东南亚国家大都是相对落后而且自闭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西南地区对于向外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西南地区也逐渐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忽视地区。建立东盟各国与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校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一、研究目的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就是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的高校交流与合作也有它独特的地方。本文分析了西南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针对发展的现状,重点论述了两地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未来的高校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了中外合作办学理论。我国与外国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随着办学的层次以及方式不断地多元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资源配置以及整体结构都会得到相应的优化,从而实现在西南地区为我国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教育行业的发展,整体实力的提高。
二、发展现状
(一)孔子学院以及汉语推广机构的开办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个渠道。我国注重在合作办学阶段面向东盟列国开展汉语推广的工作,通过构建“汉语桥”工程,培养东盟本土化的汉语教师并外派我国的志愿者担任国际汉语教师,在邻国开办孔子学院以及汉语教学中心,为我国的文化有效输出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经有重庆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与东盟列国的高校共同创办了孔子学院。
(二)发展留学生教育,鼓励学习东盟语言
在中外合作办校中,不仅注重我国文化的输出,对于外国文化也需要有选择地引入。在西南地区与东盟列国高校进行合作与交流时,通过合作办学或者互派留学生的方式,培养具有语言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序建设,实现为东南亚地带的区域合作提供充实而强大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对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建设面向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逐步扩大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招生规模,而云南内部的高校也逐步加深了东盟的小语种教学。通过互派留学生的方式不仅为各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还实现了贸易等多方面的沟通。
(三)加强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举办教育展示
我国西南地区常与东盟开展教育活动。在2006年,云南省就举办了7次教育展,涉及到20多所高校的范围。自2008年起,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连续在贵州成功举办了十届。还有相关声明指出,可以成立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联合委员会,通过定期地举办教育巡回展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交流,深入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而逐步实现我国西南高等学校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地之间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往来,徐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进步。
三、西南地区与东盟高校教育合作的意义
(一)通过后来居上、凸显特色、收获竞争力来推动西南地区“双一流”发展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找不到彻底发展的出口。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给西南地区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区使得西南地区变成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前沿地。东盟成为了我国西南各省市区的主要贸易往来的对象。因此,我国西南地区大量需要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善于处理经济贸易往来,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上述可以知道,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校的发展现状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西南地区的“双一流”发展。这不仅促进了西南高校不断地注重自身的硬件建设,还切实提高了自身的办学水平,逐步将眼光放至世界,展开对外的交流与协作,吸引外国留学生。西南地区的高校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毗邻多个国家以及本地少数民族诸多,这正是该学校独具特色的地方。学校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树立国际化的发展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重战略,在缅甸、老挝等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建立分校或者开展合作办学,引进东盟教育发达国家特别是新加坡的优质高教资源在西南地区建立分校或者开展合作办学,踏实做好学校自身的建设,从而实现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促使他们进行文化以及精神的交流,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養的不断提升,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自由贸易区输出更优秀的国际性人才。
(二)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办学特色
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它发展和被社会公认的前提,这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的稳定发展并获的公众认可的独特而优秀的办学特征。我国西南地区就有许多的特色专业,甚至有些专业已经超过了全国许多同类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西南高校也在不断地创新自身的办学理念,注重特色专业中的有竞争力的学科,并逐步发展成为高校的优势学科。加强与东盟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使西南高校对于自身办学特色的重视,他们通过不断地引进多个方面的优秀教师,融入自身的文化培养专业特色的人才,巩固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而使得西南高校在与东盟进行合作与交流时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一面,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建构形成西南地区与东盟高等教育的战略合作机制为国家相关战略服务
西南地区与东盟高校高等教育的有效合作与交流时,拥有自身的发展战略合作机制。西南地区有效的对外交流对国家的有关战略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下,促进国家的稳步发展。
1.促进西南地区与东盟高校教育合作的制度完善
在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时,由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差异,双方在学历上的共同认可还有一定的困难。我国在双方进行交流合作之时,逐步与多个国家签署高校交流学位互认的相关协议。目前我国已经与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签署了学位互认的协议,对于其他的国家也在逐渐加快协商的进程,争取可以早日实现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互相认可。这对于我国的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实现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促进西南地区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法规制度的完善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自身与国外交流的自由贸易区。在贸易版块,我国有一定法律法规制度的制约。在西南地区与东盟的高校合作中,我国也开始注重教育方面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实行教育的一体化是两地的共同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整体成员国的利益。但每个成员国还拥有自身的利益,因此我国通过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来避免各国因为利益问题而产生的一切不利于交流合作的因素。对于我国自身而言,西南地区通过完善相关合作法规可以促进两地的教育合作,从而推动国家地方经济的振兴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国际方面而言,通过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使东盟各国都拥有自身的决策运行规则,各成员国拥有自己的执行规则,在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也需要互相尊重对方的规则,从而实现自内而外的有效的制度实施。完善相关合作的法规制度还可以切实地维护我国西南地区高校师生的利益以及高校自身的声誉。对于在合作期间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相关项目,要依法追究法律的责任,必须做到实时有法可依。促进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的完善,树立我国法制中国的国际形象。
3.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过西南地区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我国西南地区可以通过高校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两地文化的接近性以及天然的地理优势,再加以外界环境自由贸易区提供的种种便利,加速我国的文化进一步输出,逐步走向东盟市场。就现状而言,东盟国家大体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且许多国家以自身文化特色的旅游业为经济支柱。东盟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也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产业输出提供了一扇窗口,给予了良好的外部契机。随着两地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和实际实施,双方之间的经济方面合作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两地互相投资合作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地的文化合作交流打开了更宽阔的前景。又因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传递亚洲文化特色的想法方面基本一致,而且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这将会是我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我国应该注重这次机会,加强两地之间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文化人才的诞生和发展。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与政策的调整,不断地促进我国文化的进一步输出,提高我国文化相关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我国乃至亚洲地区的世界文化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4.促进“一带一路”建設
2016年7月, 外交部长王毅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上指出,未来中国与东盟要“打造社会人文合作新支柱,以教育和旅游为优先方向”。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具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地缘战略地区。西南地区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增进相互交往和交流,实现“民心相通”;另一方面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大量国际化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开设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了东盟国家广大青年,有助于培养东盟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好感、对中国的亲近感,为将来推动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广西夯实了基础。
四、总结
加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有利于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输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雪莲.中国西南地区—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杨行玉.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及发展对策[J]. 东南亚纵横,2012(07):38-41.
[3]张雪莲.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在高等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03):63-65.
[4]外交部.王毅:迈向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EB/OL].http://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zyhd_673091/t13842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