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2018-02-13 01:37甘瑶瑶安立龙张光亚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环节大学生

甘瑶瑶 安立龙 张光亚

摘    要:在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为核心的问题。文章通过一所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证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加强优质教学平台建设和利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实证调查;地方本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2-0088-03

一、前言

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高等教育的本意。在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在地方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为核心的问题。在参考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5],本研究以G大学为例,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实证调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进行探究,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素材。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为了解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需求,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研究以一所定位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下简称“G大学”)为例,进行了一次创新能力培养专题调查。调查面向G大学全校本科生,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星客户端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8份,有效率90.32%。问卷对象在性别、年级、学科分布均比较合理,保证了问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各培养环节提高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各项指标上的提高状况、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调查,以及学生对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三、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对各培养环节提高创新能力的评价不高

创新能力培养涉及多个培养环节,问卷设计了“理论课堂学习”“实验教学”“课内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自主学习”“校园科技文化实践”“校外实践”以及“境外学习交流”8个环节。根据表1可知,学生对各培养环节提高创新能力的评价中,选择“极大提高”和“较大提高”人数比例最高只有64.52%,半数的学生对当前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是不满意的。具体来说,“课堂理论学习”和“网络自主学习”选择“极大提高”和“较大提高”的比例最低(40.47%和47.92%)。可见,理论课堂学习和网络自主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中的短板,也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

同时,在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调查中,学生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都贯彻落实创新能力培养”这一题项上选择“同意”和“基本同意”人数比例只有58.15%,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比例最低。由此看出,学生对各培养环节提高创新能力的评价不高,各环节联合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不够。

(二)学生在创新能力各项指标上得分偏低

本调查设计中,创新能力包括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等13项指标。从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在创新能力13项指标上选择“极大提高”和“较大提高”的人数比例偏低,最高只有68.43%,最低44.33%,具体见表2,即学生对创新能力提高的自我评价总体是偏低的。具体来说,毕业设计(论文)对创新意识的培养的比例最低(44.33%),其次是提出新构想并付诸实践的能力(49.47%)和组织领导能力(51.95%),其他指标的得分也普遍不高。

从问卷的开放题回答中也发现,学生对于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培养创新能力不甚了解,学生“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学生在创新能力各项指标上的得分偏低。实际上,对于大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6]。

表2  学生创新能力各项指标提高统计

(三)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学校的重视程度”“人才培养各环节贯彻落实的程度”“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程度”“校园文化环境”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同意”和“基本同意”人数比例普遍较低(分别为63.95%,58.15%,58.19%,61.43%),可见政策、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受各培养环节落实不够、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园文化氛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动力,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不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要素和环节协同性不够

从调查看出,学生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校園文化和创新创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海外研修”及“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各个题项选择“极大提高”和“较大提高”人数比例普遍不高。由此可见,各个培养环节没有形成合力较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各个培养环节是割裂的,往往重视课外社团活动、班团活动和竞赛活动,忽视课内教学和课内实践,重视大赛、竞赛,忽视课内实训和课外创新实践训练。

(二)创新理念方法与人才培养各环节连接不紧密,融合不深入

从调查可知,学生对“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都贯彻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的认可度最低,创新理念、创新思想、创新方法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实践各个环节连接不紧密,融合不深入。如,理论课堂重视知识接受,忽视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训练;重视记忆和复述能力培养,忽视比较、分析、批判、推理、总结能力培养;实践教学重视验证规律,忽视探索规律,实验重视模仿和重复,忽视设计和探索;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重视描述事实,忽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重视识记能力考核,忽视综述、设计和探索能力考核。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少优良的环境

和条件

从调查可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园文化氛围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少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具体表现为:学校对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体制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缺少动力;资源投入不足,教师和学生难以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教学平台水平低,对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不力;缺乏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与氛围等。

五、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全程渗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各个培养环节,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理论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渗透于学习、研究、实践、表达各方面,促进创新教育深度融合于专业教育的各环节,渗透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各领域。应进一步完善以“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海外研修”及“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为内容的“全程渗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完善网络自主学习、专题讨论、专题报告和合作研究等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题调研及发现问题能力、设计实施方案及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评价及反思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二)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

教学管理机制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个性差异,自主安排和自主选择学习计划。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更加适应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在教学管理体制方面,要摆脱固有学年制管理模式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在教学运行机制方面,要求改变过去固定僵化的运行机制,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各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推行学分制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学分制改革,深化学籍管理与学分制收费改革,完善自主选课制,建立健全与之匹配的本科生导师制,完善学业支持和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个性化培养积极创造条件。

(三)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通过设立创新实践学分、优秀学业奖学金、教学质量优秀奖、课堂教学优秀奖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激励。第一,教师层面,通过制定职称评审、教育教学奖励、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管理等办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院系考核评优及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激励教师“精心教学、专心教学”的长效机制;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教师境外培训和访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卓越课堂计划,组织讲课比赛,公开观摩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第二,学生层面,出台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创新学分认定、学分积累互换办法;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学生创新创業孵化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发明与设计等创新实践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组织研究生推免等,不断完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优质教学平台建设和利用,构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第一,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加强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基地、 协同育人平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阶梯层进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基础。第二,搭建平台支持学生建立科研创新团队,规范团队进驻孵化基地;激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带领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实践;开展试点学院改革,探索依托重点团队和重点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保障的机制。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熏陶,通过营造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第一,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专业竞赛项目,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技能大赛以及科技创新等活动,支持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专业创新实践和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邀请国内外学者做学术讲座,让学生既能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又可以开阔视野、 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第三,设立学生境外学习和游学项目,设立教师境外培训项目,通过境外学习与实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拓展学生和教师视野,培养学生和教师跨文化交流意识,促进学生从文化交流中拓展和寻求创新领域和创新视角,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

2004,(1).

[2]姚玉环.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

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8).

[3]胡效亚,贡福海.更新教育理念 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

与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4]周伟,朱金波,刘海增,等.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7,(8).

[5]刘丰林,张芸芸,刘竞,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6]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

等教育,2006,(1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环节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