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娜
摘 要:文章介绍了河南省近十年来古籍普查工作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普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提出了关于加强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几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2-0077-03
关键词:河南省;古籍普查;措施
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范围包括各收藏机构或个人所藏,产生于1912年以前,具有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献典籍,包括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数量、种类、级别等次及破损情况等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普查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1 河南省古籍普查工作的概况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古籍文献数量巨大。根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统计,目前我省公藏单位的古籍数量已近百万册(件),其中,我省古籍收藏数量较多的单位有:河南省图书馆、新乡市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唐河县图书馆及辉县博物馆等。但也有个别古籍收藏单位没有参与古籍普查工作,如河南省社科院图书馆、新乡市博物院等;部分市县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文物考古部门也没有参与古籍普查工作,但他们收藏有一些碑帖、拓片及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古籍;一些收藏爱好者也没有参与古籍普查工作,但他们也收藏有不少古籍文献。这些收藏单位和个人收藏的古籍文献需要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进行深入的摸底和调查。
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有关部门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对古籍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河南省图书馆作为全国52家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之一,在省内率先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2010年5月,河南省文化厅主持召开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制订了《全省古籍普查工作方案》。同年8月,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在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河南省图书馆)安装调试成功。河南省图书馆为省内各相关古籍收藏单位分配了网址,河南省古籍普查工作自此全面展开。
近十年来,在全省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单位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古籍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河南省市县图书馆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2011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次共有16家古籍收藏单位成为第一批“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534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7年,河南省共有19家古籍收藏单位的222部古籍入选第一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目前,河南省共有81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并已完成基本项的著录工作。据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完成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06,274条、970,788冊(包含民国线装书),其中《河南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于2014年出版,成为河南省第一部完成出版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7年,河南省又先后出版了《河南省郑州图书馆等十一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河南省开封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河南省洛阳市图书馆等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2 古籍普查中遇到的问题
2.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古籍收藏单位对古籍普查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部分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部分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至今仍未启动;部分收藏单位古籍普查人员被随意抽调和借用等,导致古籍普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2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
古籍普查工作要求普查人员有一定的古籍基本知识和普查著录知识,如题名的著录、版本的确定等。据了解,河南省古籍收藏单位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人员在不断减少,尤其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严重缺少古籍保护专门人才。
2.3 古籍存藏条件不达标
古籍的存藏条件,直接影响到古籍文献的藏存与保护,是古籍普查工作开展的基础性环节。河南省部分古籍收藏单位不重视古籍保护,一些单位古籍保管条件恶劣,古籍损毁严重,严重阻碍了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如:2010年开封市图书馆古籍部办公楼已成危楼,书库常年无法照明对古籍的安全造成隐患;林州市图书馆馆舍漏水严重,几乎每册古籍上都生有霉斑,有的古籍甚至破损严重,导致无法著录。
2.4 硬件设备配套不到位
由于受自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珍贵古籍逐渐酸化、老化、损毁等,以至于无法被正常利用和进行普查登记。因此,有计划地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是对古籍文献的原生性保护。近年来,新乡、开封、洛阳、焦作等市县图书馆曾先后选派数人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而古籍修复业务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古籍修复室,配备专门的修复工具和修复设备,但由于受馆舍条件限制,各馆无法配备专门的古籍修复室、修复工具和修复设备,导致古籍修复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5 资金投入不足
古籍普查及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只有在经费有保证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1]。而河南省大部分古籍收藏单位,特别是市县级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无法购买樟木书柜、恒温恒湿设备等,古籍保存环境与国家颁布的古籍保护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制约各馆古籍保护和整理工作更好开展的最大瓶颈[2]。
3 河南省加强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措施
3.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古籍普查工作
古籍普查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从思想上认识到古籍普查的重要性,对古籍普查和古籍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9年5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9]92号),进一步推动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随后,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周口、商丘、濮阳、洛宁、光山等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先后下发了相关文件,对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3.2 从行动上深入基层,加大古籍普查力度
2010年9月,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先后组织了由省文化厅领导、文化厅社文处负责人、省古籍保护中心主要领导以及全省有关古籍专家组成的督导小组,分赴全省各地,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和掌握各市县相关单位古籍收藏与保护工作情况,并选派专家到各相关单位检查和督导普查登记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提供业务指导,推动了全省古籍普查和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例如,2014年5月,河南省文化厅相关领导带领省古籍保护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赴获嘉县档案馆考察,考察中发现嘉靖三十四年(1555)陆柬河南刻本《武经七书》上下两册,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11725),成为河南省档案系统第一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2016—2017年,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分别选派古籍专业人员赴信阳、焦作、南阳、漯河、三门峡等地市县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业务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馆员专业培训,加快引进专业人才
3.3.1 加强馆员专业培训,提升古籍普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古籍收藏单位应加大对古籍普查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相关单位举办的古籍普查业务培训班,学习古籍普查、古籍编目、古籍修复知识,掌握古籍普查平台操作技术。截至2017年年底,相关古籍收藏单位先后有400余人次参加了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及河南省各地市举办的“古籍普查”“古籍鉴定与保护”“古籍编目与审校”“碑帖鉴定与保护”“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壮大了全省古籍普查专业人员队伍,为全面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3.2 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保证古籍普查人才的连续性[3]。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古籍保护和修复专业,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素质较高的古籍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率先在该校设置三年制古籍修复专业。同年,在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大力支持下,金陵科技学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大专层次的古籍修复专业。另外,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家图书馆分校等都先后开设了古籍保护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古籍保护人才,提升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学历层次。河南省古籍收藏单位可以通过人事招聘、招募志愿者等渠道,积极引进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利用QQ、微信等新媒介,建立古籍普查工作交流平台
古籍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如版本的类型、版本的年代、生僻字及有关古籍存放问题等。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利用QQ、微信等新媒介建立了古籍普查保护共享群、古籍鉴定交流群等,普查人员可以在此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快速提高自身的古籍普查工作水平,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5 加大对古籍保护专项经费的投入
全省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专项经费的定期投入。近年来,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经费方面对河南省古籍保护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协助河南省图书馆举办了多期古籍培训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政府在古籍保护工作方面也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2013—2015年,河南省政府先后拨付资金600万元对河南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及地下库房(存放雕版板片)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和装修,大大改善了古籍保存环境和条件。
3.6 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古籍保护工作
为了宣传和推广古籍保护理念,普及古籍基础知识,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各古籍保护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全面、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尤其是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世界遗产日”“全民读书月”活动期间,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都先后举办了“馆藏珍贵古籍展”“馆藏珍贵拓片展”,以及雕版印刷、古籍修复、传拓技艺体验等活动。2017年9月至11月,河南省图书馆举办了“册府千华——河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活动期间,许昌市图书馆、鄢陵县图书馆、武陟县图书馆、嵩山少林寺藏经阁以及河南大学图书馆等古籍收藏保护单位先后举办了各馆的古籍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古籍文献的意识。
3.7 馆藏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的一种再生性保护。张京生认为,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既能保护古籍文献,又能充分利用古籍资料,是最有效保护古籍的途径之一[4]。目前,河南省图书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已签订协议,对馆藏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制作,使馆藏的珍贵古籍文献得到有效利用。据了解,目前洛阳市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展了馆藏珍贵古籍数字化工作。
4 结语
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水平的具体体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为河南省开展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机。河南省政府和各古籍收藏单位应抓住机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河南省古籍收藏情况,自觉地把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作为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古籍普查工作促进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更好地推進河南省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全国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太原市图书馆古籍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7):156-158.
[2] 杨晓华.关于古籍普查与保护的几点建议: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丝绸之路,2013(20):64-65.
[3] 付保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进展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4):7-9.
[4] 张京生,尹光华.略论宁夏地区古籍普查与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0):86-89.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