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杰+郝福生
摘 要:针对高三学生复习时碰到的一些习题学习困难,设计微课进行讲解,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解决习题的方法。
关键词:微课;物理复习;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0076-3
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题海战术成了“家常便饭”,学生需要解决的习题很多。这些习题中,有些老师讲过之后学生可能忘记了,有些老师讲了学生可能没有听懂,有些老师根本没时间讲,这都给高三学生复习带来了一定困难。《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老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笔者曾经做过一些工作,就是录制相关辅导短视频,有效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为微视频短小、精准、及时,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物理习题按教学功能分为:巩固知识的题目、形成技能的题目、构建知识系统的题目以及获得技巧的题目。根据笔者的经验,结合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前两者类型习题方面制作微课相对实用。下面就这两类习题分别以一个复习模块为例介绍微课制作的设计和应用过程。
1 巩固知识题目
设计总思路:(1)教学目标:分清各种功能关系,知道做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会利用相关规律进行功能计算。(2)教学重难点:准确定位能量转换与做功的对应,并进行相关计算。(3)内容设计:视频1先展示各种功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包括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关系、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做功关系、弹性势能变化与弹力做功关系。视频2为学生复习资料中某练习题的讲解。(4)过程设计:视频1采用知识呈现方式,把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讲出,如图1为视频截图,为节约时间,在纸面上把内容先写出来,关键的定量关系则边说边写,这样还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视频2例题展示如下:如图2 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一轻质弹簧正上方A位置以初速v0向下抛出,小球下落经弹簧原长B位置至C点时速度为0,已知AC的高度差为h,则( )
2 方法技能综合题目
以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为例。
设计总思路:
(1)教学目标:会处理常见的轻绳、轻杆、轻质弹簧力的瞬变。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瞬时加速度。
(2)教学重难点:对瞬变前后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瞬时加速度。
(3)内容设计:视频1简要分析两种模型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视频2讲解轻绳瞬变分析习题;视频3为轻杆和轻弹簧瞬变习题讲解视频。
(4)过程设计:视频1也是直接采取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在两种模型讲解中添加简单图,例如,接触的两物体、拉伸的弹簧等。图3为该视频截图。
视频2例题展示如下:
(多选)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一根橡皮筋AC和一根绳BC系住,当小球静止时,橡皮筋处在水平方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设计语言如下:未剪断前,小球C受到AC拉力、BC拉力以及自身重力。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绳和小球构成单摆,BC拉力等于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mgcosθ。小球切向的加速度由重力切向的分力提供,为gsinθ,B选项正确。
视频3例题展示如下:如图6所示,A、B两球的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
A.两图中的加速度均为gsin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
D.图甲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
设计语言如下:撤去甲圖中的挡板,弹簧弹力不变,A球受力不发生变化,所以,A球的加速度为零,而乙图B球在撤去挡板后支持力消失,A、B成一个整体,加速度相同,为gsinθ, A、B选项均错。对于乙图,由于A、B球的加速度相同,且为gsinθ,所以杆的作用力一定为零,否则加速度不为gsinθ,C选项错。
所有视频是用手机拍摄,简单省时,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几乎和教学复习同步,学生便于学习和巩固。制作结束之后,立即上传至学生物理学习群和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中。学生既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集中进行观看。对于某些条件好的学校,如果有开设了“智慧教室”,则十分适合。总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结合信息手段,提供帮助学生解决复习困难问题的学习方式,相信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易杰.微视频对学生辅导的实践探究[J].中学物理,2017(1):4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