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雨嫣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湿壁画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壁画技法,“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西亚文明时期。”①由于绘制过程繁琐且难以掌握,这种绘画方式就慢慢淡出了画坛,所以在后来的画种上人们都选择制作方便简单的油画。从绘画的审美视角和技巧艺术上来分析,湿壁画则具备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研究湿壁画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绘画材料发展史,同时在绘画表现技巧丰富的今天也意味着重新了解这个古老的技术能够扩充现今的壁画表现方式。本文基于历史研究壁画材料的梳理,再与具体的湿壁画实例《死亡的胜利》相结合,希望能对这种古老的绘画形式有不一样的认识。
博纳米科·布法马可是14世纪左右的绘画大师,活跃于1315~1336年,大约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候的乔托的晚期。他对壁画影响巨大,但留下的创作极少。关于布法马可,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述的是这样一个他:捣蛋鬼布法马可是个爱寻快乐且十分精明机智的人,喜欢整蛊别人,曾好几次作弄他的朋友们,演技高深。是个好吃喝娱乐,并不忙于生计、但日子却比一般人过得快活的一个穷画匠。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被他所利用于绘画的材料甚少。《死亡的胜利》就是就是布法马可所画的湿壁画。
湿壁画《死亡的胜利》,布法马可在画面上画上棺材和死人堆,还有在树林里上层贵族男女在游玩嬉笑、宴乐的场面。画面的上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惯例,画着飞翔的天使。整个画面生猛、粗糙、精力饱满且元气淋漓,充满了原创力。文艺复兴之前的意大利处在现实主义启蒙阶段,但是在画完这幅画几十年后欧洲发生严重的黑死病(1348~1350),也就是瘟疫,黑死病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对现实主义的否定。“黑死病在意大利传播的特别厉害,人们在恐怖和绝望中不得不向教会求援。他们不停地向上苍祷告祈求饶恕,最后很多人还是没有幸免于难。”②但是据传在瘟疫过后,人们庆生时突然就发现了这幅《死亡的胜利》,并且心生崇拜,于是就在《死亡的胜利》尸体堆旁,大家就大肆的吃喝玩乐,进行了狂欢。
布法马可还作有另一幅大画,名字叫做《地狱》。《地狱》上面画着毒蛇、野兽、油锅,在吞吃那些下了地狱的人。画面上还有大批的判官、圣徒、军队、刽子手和将要被处刑的人。另一边的妇女害怕得抱成一团,极度恐惧。
在题材的选择方面,布法马可画到了尸体、画到了棺材、画到了屠戮,这也是西方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主题,他并不避讳这些恐怖的景象并画到画中,透露出他对死亡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和对艺术的看法。也许在他看来,死亡也仅仅不过是一种形式,死亦是生,亦是解脱,亦是胜利。死亡不一定是悲剧,也许是再生的生命延续。在他眼里,不管身份贵贱高低,富贵贫穷,终将一死,他在画面中也将这种情感态度表现了出来。布法马可所处的14世纪的意大利,处在基督教堂衰败和人文主义精神复兴阶段,前期的13世纪流行拜占庭艺术,到了14世纪后,随着哥特式艺术的分崩离析,基督教信仰的地位也开始岌岌可危了,伴随这一进程的就是人文主义的兴起。
绘制《死亡的胜利》首先是要在墙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灰泥,墙壁中间的灰泥要比旁边的灰泥粗糙一些,因为这样灰泥才能与覆于其上的漆层黏合得更加牢固。人们发现《死亡的胜利》草图的痕迹,草图是直接画在灰泥之上的,极为简洁的线条,用流畅的画笔描绘上去,按照他的布局勾画出人物和背景轮廓或外形。由于这幅画距今隔离时间太长,虽然保存得还算完整,只是干透了,颜色已经不如当时艳丽,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岁月的包浆。湿壁画的制作以灰泥浆为绘画载体,用石灰水做颜料调和剂,用水溶性的颜料在潮湿的灰泥浆上绘画并使之渗入灰泥层中,色彩与灰泥墙皮一起干燥凝固形成一层坚硬结实的釉面结晶体,牢固坚实。布法马可《死亡的胜利》那幅画的画幅很大,所以他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完成,这种情况下就得分块成局部趁湿完成,所以在绘画过程中应该事先考虑到湿壁画在干透后颜色会变浅这个因素。湿壁画创作的主要材料即为石灰、沙子、颜料、调和剂和各种绘画工具。
早期的作品要面对两个历史任务,第一个就是新的主题。艺术的素材,从古到今,天下历史就那点事情,但是主题不一样,尤其形式不一样。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说法,然后立刻就要找新的形式。所有的早期作品,再幼稚,它有原创力。第二个就是工具,湿壁画到了乔托那儿,开始有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表达新的主题,因为新主题新工具,它是个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从这儿,我们开始探索材料的选择。第一个,就是绘制的载体,墙壁。可以说湿壁画制作的根基是墙壁,墙面的构造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湿壁画的制作和作品寿命。湿壁画基底的墙壁必须是表面粗糙且吸水性较好的,否则会导致灰浆容易脱落。如果是陈旧的墙壁,则表层较为松散,则必须要将其表层的松动砂浆刮出剔除,然后处理成粗糙、吸水性较好的墙面方可进行绘画。而且墙面必须干燥不返潮,所以一般要事先风干一个月以上去除潮湿才可绘画。第二是灰泥层,是湿壁画绘制的基底材料。灰泥层的质量也决定着整个湿壁画最终的完成效果。灰泥层主要是由石灰浆、沙子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而成。石灰是由碳酸钙合量较高的石灰石经过煅烧形成,当碳酸钙煅烧后,碳酸气被放出,它就变成了生石灰,再和水融合变成了熟石灰。熟石灰是绘制湿壁画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煅烧石灰石有很多材料可以替换选择,但煅烧后所含的杂质量也不一样。而制作石灰最佳的选择是烧制木柴,根据当时布法马可的经济条件以及最终完成《死亡的胜利》保存情况来看,他选择的应该就是木柴。因为如果选用煤炭则石灰由于吸收到硫酸后部分会变成石膏,石膏使得湿壁画的灰泥层固化更加缓慢,故而含石膏量越多则石灰质量越差。第三就是湿壁画中画笔的选择,应挑选较硬的长毛画笔,例如鬃毛笔,在边线处应选用貂毛画笔,而在某些色调平和却又关系丰富处则可选取软毛画笔。我们可以看到布法马可在处理画面时,色彩调和融洽,人物看起来生动形象,似乎在画笔的选择上也经过严谨的思考。
从布法马可《死亡的胜利》湿壁画的保存结果上来看,虽然已经干透,有了岁月的包浆,颜色不复当时的艳丽,但仍然显现出整个画面颜色搭配上的和谐生动,可见在颜料的调制上,布法马可也是费了一些心思的。因为在石灰底层上不能使用对碱性物质敏感的颜料,所以湿壁画在颜色的采用上有了局限。从目前的研究得出,湿壁画的颜料调合剂是以纯水加入石灰浆搅拌均匀并且经过沉淀后取出的石灰清水,颜料与水分保持一定的比例,由浅入深,逐步将色层薄涂叠加上去。湿壁画的绘制必须在灰泥层五到七分干时进行,除此之外,湿壁画颜料在作画前要用放置沉淀至清澈的石灰水研磨,一般而言,湿壁画中所用到的颜料颜色在干燥之后都会变浅。
湿壁画所需的技术性很强,它不但要求画家应具备较为深厚的艺术基础,并且还要熟悉湿壁画的材料性能,而画家对湿壁画在干后颜色变浅程度等不可控因素的预估越准确,越能收获出更好的画面效果。所以绘制湿壁画的技术要求重要且难以掌握。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湿壁画的常用绘制技法。
第一种也是《死亡的胜利》绘制的方法,第一步将与墙面差不多大的提前准备好的素描底稿用“印花粉印”的方法透剑墙面上,然后用赭石等颜色描出轮廓线确定大概,接着开始铺大色块,塑造出基本的明暗关系,最后进行深入刻画。第二种技法是底色层相对比的画法,如在人肤色的底子上可以先涂上淡蓝色调等冷色调的底色层,然后加一些红黄等暖色调的色彩,接着一步一步加深主体的色彩关系。逐步提亮亮部和加深暗部,但在画面仍然湿润时色彩的纯度要注意提高一些。第三种技法有些与水彩的画法相似,首先是用较浅的褐色画出大概,接着轻轻地涂上基本色调,再由浅至深逐渐加强主体的色彩关系,作画类似水彩用色薄且透明,轮廓线则具有凸起的效果。最后一种方法是先画出主体的轮廓线,然后画暗部,接着画过渡色调,最后一部再上亮部和暗部,这种方法为古代大师所常用。
面积较大的湿壁画应分成局部绘制,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绘画规律,每一块的衔接的地方要尽量放在不明显的明暗交界处,以减弱衔接处的视觉突兀效果。如果衔接处在比较突兀的位置,可用铲刀刮掉衔接的地方,然后重新涂上灰泥层,在衔接处重新作画。在某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画家在绘制壁画时都使用油画颜料。“又比如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在绘画的时候使用了油画颜料,从现今的考察情况来看保存的并不完好,大约是油画颜料与墙面结合得不好或者因画面用油过多,时间久了后画面会变得霉黄。”③可见使用油画颜料绘制的壁画不宜长久保存。综上所述,湿壁画在绘制开始前首先需要制作符合要求的“湿壁”。在制作墙体的基本材料中,对河泥沙和石灰的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泥沙必须要去除盐分。湿壁画的绘制技巧还有待更多的探索和挖掘,从现代艺术观点来看,湿壁画不仅在历史风格的表现上不受限制,而且在材料处理方面及色彩表现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是不可估量的。
湿壁画是非常古老的传统绘画,最早期的湿壁画绘制的都是大量的古代王国的历史信息,为考古学者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图像资料。湿壁画选用了特殊的颜料再与水调和后一遍一遍地在湿润的墙面上薄涂绘制,画面色彩由于薄叠层次较多而在光的折射下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上色的方法与中国工笔画中的罩染法相类似。湿壁画由于材料艺术而被称为是石灰混凝土的艺术,在现今社会,如果将古老的湿壁画与现代钢铁建筑相融合,取其精华,则会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新的审美形式。
注释:
①芦珅.湿壁画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的应用.2012.
②罗萨·玛利亚·莱茨,著.钱乘旦,译.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译林出版社,2009:9.
③童迎强.美术大观.2001.
[1]芦珅.湿壁画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刘靖戎.论白沙壁画艺术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07.
[3]郭 宏.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的鉴定[J].中原文物,2004,02:76~80.
[4]朱平.早期绘画技法与油画的发明[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16~118.
[5]童迎强.艺术·生活——简评《画家画语》系列丛书[J].美术大观,2001,05:47.
[6]孙薇.壁画设计[M].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7]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中国:译林出版社,2009.
[8]王妍.湿壁画技术如何运用于现代都市[J].美术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