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红
(深圳市水保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体的发展水平。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规范发展进程,国家于2012年提出了“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路线,并在2013年指出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能有效地解决农业遗留问题,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升级传统工业生产模式,进而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为解决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环境问题,我国加强了对城市水土保护举措,及时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提高了土质的外在抵抗力,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化了“城市”的核心价值,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时代下,未来我国的六大社会财富发展趋势中,“城市”也是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人口区域化集中的发展趋势,各项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区域性的发展,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后期维护费用的投入,加剧了企业的经济成本。而加强水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现状,降低了因生态危害造成的经济成本,保障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因此在进行各项开发工作中,通常都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指导目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原则,将城市化建设与乡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即建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田园城市。新时代下,政府对各项工程建设提出了系统化规范要求,同时也加强了相关法律条例的建设。其中,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国家也明确了它的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即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保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后期各项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进而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各种环境问题接连不断的出现,危及人身健康。新时代下,政府通过加大各种宣传力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一方面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日常的监督中,行使他们的参与权、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关注意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参与性,进而为后期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新时代下,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政府部门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条例,同时提高了执法力度,明确了城市水土保持工序中,各级单位的职责。通过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同时通过健全《水土保持法》,赋予了各部门明确的相关职责,为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了法律保障,提高了施工效率,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想实现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即革新《水土保持法》,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修订传统的律法弊端,才能在新时代的契机下,加快城市水土的建设进程,推动企业的稳定化发展。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严格规划区域内的人口数量,才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关于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必须结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与地质状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同时,要严格控制建设速度,加强水土保护过程中的预防与治理工作,以期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确保生态环境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调节。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发展,不仅规范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对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在后期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基准,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针,参照城镇化的发展路线,统筹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从而确保企业在新机遇、新挑战下能抓住机会,参与到生态城市建设当中,保障社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价值。
[1]孙家驹.城市化须走生态模式之路[N].学习时报,2011,08:112~115.
[2]杨伟民.推进生态文明的城市化[J].中国投资,2013,1:30~33.